秦院士回乡记

2024-01-02 13:04:07金明林
秀江南 2023年11期
关键词:锦溪院士中学

金明林

回乡的路很长,也很短。86岁高龄的著名半导体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秦国刚,这条路走了60多年。

时隔10年,2020年10月12日午后,秋阳高照,在昆山市档案馆的邀请下,秦国刚院士携夫人胡章淑女士再一次回到了让他们魂牵梦萦的故乡—古镇锦溪。

“近乡情更怯”,院士夫妇甫一下车,就迫不及待地询问:“这是哪里?”是呀,“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70年前,这里可是一片“汪洋”,五保湖、东白荡、阮白荡连成一片,浩浩淼淼,茫无边际。20世纪60年代,围湖造田,对东白荡进行了围垦。21世纪初,又实施了镇区东扩工程,填塘造地,在这片土地上建造了学校、医院、汽车站、农贸市场、文体中心、游客中心以及各类居民小区。望着眼前高大宽敞、独具水乡特色的锦溪古镇游客中心大楼,院士夫妇忙不迭地打开手机,让我们给他们留影。

跨过陈墓大桥,便来到了锦溪古镇。锦溪(旧名陈墓)古镇作为江南为数不多完好保存明清城镇肌理和空间结构的历史遗存,得到了多方有识之士的关注和重视。20世纪80年代初,政府就制定了古镇保护规划,之后又不断完善。2008年,锦溪古镇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2年,锦溪古镇进入首批更新后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踏上菱荡湾的石埂,院士夫妇立刻兴奋起来,尤其是秦院士的爱人,手舞足蹈地拉着我们,指着水中的游鱼,讲述他们小时候在石埂两侧的石缝间抓鱼摸虾、夜晚在石埂上乘凉等往事。交谈间,我们才惊异地知晓,原来秦院士的爱人也是土生土长的锦溪人,家住青龙桥北堍,在南坟塘陈墓小学读完了小学,接着在莲池禅院内的槃亭中学(今锦溪中学前身)读完了初中,之后就跟随父母来到北京,因为两家都是陈墓人,父辈又是世交,遂结秦晋之好。胡女士北师大毕业后,从教师到校长再到退休,在北师大附中工作了一辈子,桃李满天下。

走进莲池禅院(槃亭中学旧址),胡老师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情不自禁地大声唱起了槃亭中学的校歌:

玉山葱葱,莲池瀜瀜,灵秀此乡中。法王宫中,乐哉舞雩风,仰瞻词宗,蒋山之佣,奋志欲相从。进化无穷,新知美且丰,广拓心胸,故步不可封。

还没唱完,胡老师脸上微笑着,但眼睛里早已噙满了泪水。

此情此景,恍如昨日。夫妇俩满怀深情地给我们讲述了他们在槃亭中学的求学经历,说起当年的每一位老师,也都如数家珍。

秦院士出生时,他们家已经由陈墓搬往了南京。1947年,在秦院士即将入读初中的时候,他的父亲又被国民政府派往了无锡。由于刚到无锡,工作十分繁忙,房子一时也没有着落,于是,他的父亲就把秦院士寄托给陈墓老家的妹妹,即秦院士的姑姑家里,并入读陈墓镇上的槃亭中学。

秦院士姑父所在的王家是陈墓镇上的大族之一。他的姑父曾是上海中南银行的董事,家境也较殷实。让秦院士毕生难忘的,是姑姑家中的一叠旧杂志和一本旧书。

秦院士喜欢看书,经常在姑姑家里翻箱倒柜地找书看,也因此没少被姑姑数落。一天,他发现了一叠藏在藤条箱子里的《柯达》摄影杂志,除了文字,还有图片,让秦院士如获至宝。他白天看,晚上躺在床上接着看,把这些杂志翻了个遍。除了照片,杂志主要介绍摄影知识和摄影器材。那时候,秦院士虽然还没有属于自己的相机,但他对焦距、物距、光圈等概念,照相机的各个部件以及摄影方法都已了如指掌。之后,秦院士又从姑姑家的书堆里找到了一本《物理学的进化》,这本书正是大科学家、物理学奠基人爱因斯坦和波兰物理学家英菲尔德合著的科普读物,从伽利略、牛顿说起,讲述物理学的兴起与发展,通俗易懂又引人入勝,一时间让秦院士爱不释手。

秦院士不无感慨地说,正是这叠旧杂志和这本书,奠定了他之后的人生方向,让他在后来的高考中选择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在物理光电领域摸爬滚打,奋斗了一辈子。

今天,86岁的秦院士还带着7名博士生,在新能源电池领域摸索探究。他说,我们今天使用的新能源电池大多采用化学的方法,能率大,但最大的问题是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爆炸,他们团队就是致力于找到一种新的方法,使电池的性能与功效更安全可靠。

一说起科研,秦院士便滔滔不绝。他说,他们目前研究的电池续航里程在300公里区间,而市场上,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电池续航里程已经达到了500公里,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研究呢?他接着说,别人家的技术永远是别人家的,我们中国人必须要有自己的技术。他回忆起自己20世纪80年代重返科研岗位的时候,国家实施“863”计划,他领衔北大物理系半导体单晶硅的研究。那时,他们的实验设备大多靠手摇,与国外的差距简直就是天壤之别。经过30多年的奋斗,我们从起跑到跟跑,再到现在的并跑,和发达国家的距离已经越来越小了。他坚信,凭着14亿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的领跑者。

秦院士对扎根在锦溪的立讯集团也十分了解。他话锋一转,说:“就拿你们的立讯集团来说,虽然和我国台湾富士康一样,主营的是电子制造业,但制造业也是科学技术呀!像立讯这样的企业,我们中国10个都不嫌多!为什么?富士康毕竟不是我们自己的企业,万一哪天撤了,岂不又要被人家卡脖子了吗!你自己不去研究,到时候又能怪谁?”言谈间,我们十分真切地感受到一位老科学家对于祖国科技事业自主发展的殷殷之情。

清华大学原校长,也是他的同道好友顾秉林院士,经常去他家小坐,也曾多次劝他回家休息,让年轻人接着干。他却总是说,自己大学毕业后的20年基本荒废了,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工作也就40来年,他自己所在的中国光电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不小。说着,他掏出手机:“就拿大家手上的手机来说吧,一是面板,一是芯片,面板我们现在已经攻克难关,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可是芯片,我们还做不出来。”他的团队中,大量实验是年轻人在做,但是,他说科研上的论资排辈,国外不比咱中国好多少,他不出面牵头的话,他的博士生们就会失去很多向世界学习的机会,一些世界前沿的学术会议、科研活动或许就参加不了了。按照规定,像他这样80岁以上的院士参加国际会议必须配备一名生活助理,但他从未“执行”过。他总是说,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有这个钱还不如多带一名博士生。夫妇俩唯一的女儿早年留学美国,在美国工作、生活,也多次希望老两口能过去帮忙照看孩子,但如今,女儿都退休了,几个外孙都上大学了,老头子就是一次也未去帮忙过,他只知道工作,一旁的胡老师也不无埋怨地说。

胡老师从小就喜欢文艺。那个时候,槃亭中学担任校长的陈子彝有这么一个规定:每年毕业班毕业的时候,必须演一出戏。那一年,胡老师所在的初三也就一个班,40来人。陈子彝校长就把演戏的任务交给了胡老师。胡老师至今难忘。他们排演了一出《棠棣之花》,自己出演了剧中姐姐聂嫈的角色。毕业演出的那天,不仅学校全体师生觀看了演出,还挤进了许多校外的人。之后,他们又去镇上被唤作“小花园”的地方演出,吸引了全镇的男女老幼。

那个时候,学校靠近湖边的地方有一片空地,老师们就带着学生在里面种菜种花。他们种的菊花,品种不下几十种。到了秋天,教室的四周摆满了菊花,姹紫嫣红,特别好看。

我们提议,要不要去看看他们当年住过的地方。他们欣然同意。

秦院士当年住在下塘街王家弄附近,20世纪60年代那边进行过拆建。秦院士找了好久都没能找到当年的住址,只记得今天的马若特泥禅坊是他小时候常路过的茶馆,大人们在那里喝茶聊天,也做一些交易。胡老师则住在长埭廊青龙桥北堍,一幢两层楼的砖木小院还在,但已几经易手,成为一户人家开办的民宿。那时候,青龙桥东堍有一条小浜,浜口有一小石桥,叫小云桥。青龙桥与小云桥一纵一横,桥堍相连,故有“三步两桥”之称。

老两口一路走一路看,清清的河水,油光发亮的石板路,旧迹斑驳的老屋以及探过屋顶苍翠遒劲的老树,都是那样的可亲、可近、可感。故乡变了,变得眉清目秀,顾盼生辉。故乡仿佛又没变,菱荡湾、上塘街、青龙桥……一如昨日光景,直抵人心。

下午5点左右,秦院士和胡老师来到了已经异地新建的锦溪中学。锦溪中学始创于1945年,由陈子彝、陈子静、朱庆曾等乡贤募资创办。为纪念从锦溪走出去的近代著名天文学家朱文鑫先生(字槃亭,号贡三),定名为私立槃亭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几经更名。1992年,随镇名改名为锦溪中学。1993年,学校异地新建。落日的余晖如轻纱般装扮着美丽的校园。虽然已经过了放学的时间,但学生们知道他们的老学长秦院士将回到母校,都舍不得回家。学生们聚集在教室外的走廊上,一见秦院士都忍不住挥舞双手,高喊着:“秦院士好!”“欢迎秦院士回家!”秦院士也不住地向学生们挥手致意。

秦院士和胡老师来到坐落在教学楼前花园里的朱文鑫铜像前,深深地向这位天文学界的前辈三鞠躬,并献上了一束百合花。秦院士夫妇参观了学校的校史馆,在校史馆办公室内,秦院士挥毫为锦溪中学的广大学子题写了“锦绣前程”四个大字。2022年9月,锦溪镇党委政府遂将学校原来的各类奖助学金统一定名为“锦绣前程”教育基金,激励一代代锦溪学子好好学习,早日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

最美不过回乡的路。6点时分,别离的时刻悄然到来。秦院士和胡老师明天还有活动,需要返回昆山。悠悠游子心,浓浓桑梓情。上车前,这位共和国的科学巨匠依依不舍地和我们一一道别,他衷心地祝愿锦溪的明天更加灿烂、锦溪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我们也惟愿他耄耋之年,时光不老,岁月安好,科研之树长青。

人物档案:秦国刚,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1934年3月10日生,江苏昆山锦溪人。1952年由无锡辅仁中学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56年,就读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师从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黄昆教授。1962年起,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1985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秦国刚院士长期致力于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研究。《单晶硅中氢的行为和氢有关的缺陷》《氧化多孔硅和纳米硅与纳米锗镶嵌氧化硅发光》《纳米硅/氧化硅材料体系发光及其物理机制》等科研成果,曾先后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奖、何梁何利奖物理学奖等。发表科研学术论文240余篇。

猜你喜欢
锦溪院士中学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院士寄语
军事文摘(2022年18期)2022-10-14 01:32:44
院士寄语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4:12
古镇锦溪游记
在多解中学创新
鱼儿不上钩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锦溪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院士速递
广东饲料(2016年1期)2016-12-01 03:42:59
锦溪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