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组织员队伍工作效能提升研究

2024-01-02 01:28:56廖质琪陆凤兰孙世琳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11期
关键词:工作效能提升途径队伍建设

廖质琪 陆凤兰 孙世琳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同济大学党建研究课题“二级党组织专职组织员工作效能提升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TJDJ20 210314)。

作者简介:廖质琪(1995—),女,硕士,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职组织员,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务管理及党建研究工作;孙世琳(1984—),女,硕士,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职组织员,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务管理及党建研究工作;陆凤兰(1972—),女,学士,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职组织员,实验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务管理及党建研究工作。

摘  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二级党组织作为高校党的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是联系学校党委与师生党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保证高校党建工作有序、稳定开展的重要环节。如今,高校专职组织员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难题。文章通过调研T高校专职组织员队伍情况,指出问题,分析原因,从职业发展路径、考评机制、研修体系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旨在探究高校组织员队伍工作效能提升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专职组织员;队伍建设;工作效能;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1-0006-04

一、组织员制度的发展历史

组织员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经过长期探索和历史演变而产生并逐渐走向成熟的一项制度,组织员制度的诞生是强化执政根基、加强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自1945年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明确提出“组织员”这一概念以来。70多年的时间里,组织员制度历经四个历史阶段。组织员制度根据党的建设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时期的任务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展变化,内容日渐充实,内涵日渐丰富,制度日渐完善,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组建一支专业化的组织员队伍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迫切需求,切实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坚持完善组织员制度,已成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3]。2017年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4]、2018年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下发《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5]等文件中明确指出,高校要加强党务队伍的建设,每个院(系)至少要配备1~2名专职组织员,对培训时长、职位晋升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6]。

二、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

高校党委组织员是指熟悉党的组织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专门党务工作者,是发展党员工作的“入口卫士”,是加强党员教育、党员管理的工作骨干,承担着党委参谋和助手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当今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党建工作也迎来了新局面,亟须培育一支人才结构合理、政治素养过硬、业务技能熟练、党务经验丰富的专职组织员队伍[7-9]。

一是加强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党对高校领导的必然要求。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各校抓好党建工作,将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到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中[10-11]。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充分发挥各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12]。组织员队伍在贯彻落实高校党委决策部署、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高校党建工作规范化等方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3]。

二是加强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组织员队伍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在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高校党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人力保障和人才基础,在宣传、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工作中起到最基础、最直接的作用。高校组织员制度采用“校-院/系”两级方式建立,保证了全面从严治党主体对象的全覆盖,是高校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战略的重要体现。加强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更有利于高校突出强化政治功能,形成整体提升、全面加强的工作格局,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每名党员身上。

三是加强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教育部第41号文《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4]。高校组织员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一环,更有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发挥着高校党委助手和参谋的作用,高校组织员负责党员发展、党员管理、党员教育等工作,切实将党建和思政工作自然融入“育人”过程[15-16]。高校组织员由于工作特性,更有利于形成师生双向互动形式,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弘扬时代主旋律。

三、专职组织员队伍基本情况

T高校作为“985工程”“211计划”“双一流”建设高校,2019年入选全国首批十所党建示范性高校。在组织员队伍建设上,T高校明确组织员“双轨制”晋升条线,2017年出台《专职组织员岗位聘任和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对组织員的职级晋升、岗位职责作出规定,明确要求“二级党组织至少设置1名专职组织员”。T高校40名专职组织员基本情况如下:1. 性别组成上,女性35人,男性5人;2. 年龄组成上,25~35岁13人,36~45岁24人,46~55岁3人;3. 学历组成上,本科学历7人,硕士研究生学历30人,博士研究生学历3人;4. 从业年限上,2年以下7人,2~5年20人,5~10年8人,10年以上5人;5. 职业职级上,科员4人,副科级16人,正科级19人,副处级1人。

综上表明,T高校组织员队伍较年轻、学历较高,具有较好的组织员队伍基础。

四、专职组织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组织员专职化程度不高

在调研中有29人每年发展党员数量超过20人,最多一名组织员每年负责80名党员发展。但从调研组织员日常工作内容可以了解到,有21位专职组织员表示在日常工作中除了承担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等工作外,還需要承担其他党务工作,占比52.50%,大体包括有统战工作、基层党组织换届、党委中心组学习、整理撰写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师德师风考核工作、政审工作等;另有16位组织员表示需要负责学院其他工作,占比40.00%,主要包括宣传工作、档案管理、人事工作、工会工作、疫情防控工作、学院办公室工作、双拥工作、保密工作等内容。T高校党员发展数量大,但组织员队伍分工不明确,部分组织员兼职过多,许多时间和精力被兼职工作分散,难以集中在党员发展和党员教育上。

(二)相关专业组织员较少

T高校组织员共有27人年龄层在36岁以上,占比67.50%,但仅有5人从事组织员工作年长超过10年,不少专职组织员从辅导员、管理岗位转岗从事党务工作。在专业调研中发现,仅有7人学习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于法学),组织员队伍总体为非对应专业出身,从其他岗位转岗从事组织员情况较为普遍,党务工作经验较少,专业知识较为欠缺。在调研中,仅有3名博士学历组织员,仅占比7.5%,在学历上较T高校其他教师团队,具有一定的差距。

(三)工作成就感偏低

对于自主安排工作程度,有24人认为程度一般,占比60.00%;有3人认为程度比较低,占比7.50%;有3人认为自主安排工作程度非常低,占比7.50%,无人认为自主安排工作的程度非常高。对于选择从事专职组织员工作的原因,仅有5位组织员是因为个人兴趣所在,占比12.50%,不少组织员表示选择这一岗位是因为暂无更好的出路、学院安排、组织工作需要、职称评聘等原因。以上数据表明,T高校专职组织员难以自主安排工作,工作紧迫感较大,工作成就感不强。

(四)尚未建立系统化培训机制

调查了解到,T高校每年组织2次专职组织员培训,主要以内部培训交流座谈为主,形式单一;除不定时培训和年终述职交流外,尚未建立完善的组织员例会制度,专职组织员的内部交流以私下自行沟通为主,难以群策群力;尚未形成系统化培训机制,对于新入职的专职组织员未进行充分培训,主要采用各单位经验较长的组织员自主带领以及新组织员边做边学的形式,培训效果难以保证,仍有33位组织员希望开展工作实务培训,占比82.50%;有35位组织员希望能够开展校外交流,占比87.50%,但目前尚未搭建有效地培训平台,与同类高校组织员之间的交流少。

(五)职业机遇有待完善

目前T高校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员“双轨制”晋升体系,但在调研中发现有25位组织员认为职业发展顺其自然,占比62.50%。有18位组织员对职业发展路径一般或比较不满意,原因包括职业发展通道狭窄、日常工作繁重不容易产生亮点、难以进入后备干部考察圈、存在论资排辈现象等。有15位组织员对考评制度态度一般或比较不满意,主要原因包括考评机制难以体现党务工作特性、与薪资挂钩较少、与职业发展挂钩较少等。另有组织员表示,希望能够减少规定动作考核指标,允许有特色创建的自主性和时间精力。

调查还了解到,尽管T高校党务系列已有较为完善的职称晋升制度,但相较思政系列晋升难度大,要求高,思政系列有校内在职攻读博士计划,但党务系列暂未开通这一计划,且组织员队伍招聘未开放校外途径,不利于组织员队伍的沟通交流及素质提升。

五、提升组织员工作效能途径

调查显示,19位组织员认为分工不够明确是影响工作效能的原因,占比47.5%;24位组织员认为兼职过多是影响工作效能的原因,占比60.00%;37位组织员认为工作量大、压力大是影响工作效能的原因,占比92.50%;13位组织员认为职位晋升不明确是影响工作效能的原因,占比32.50%;15位组织员认为收入较低是影响工作效能的原因,占比37.50%;13位组织员认为工作认同度低是影响工作效能的原因,占比32.50%;4位组织员认为工作氛围是影响工作效能的原因,占比10.00%;3位组织员认为个人消极心理是影响工作效能的原因,占比7.50%。

高校组织员是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前言阵地的“助跑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者”和“引导者”[17]。因此,组建一支素能力强、素质高的专职组织员队伍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根据以上调研结果,结合T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职业发展途径,健全考评激励机制

明确组织员职业发展途径,利用考评机制激励组织员工作热情,提倡组织员全方位发展,是促进组织员效能提升的重要途径。

第一,进一步明确专职组织员职业发展途径。在已有完善的“双轨制”职称职级晋升途径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工作的通知》[18]的要求,启动高校专职组织员攻读博士学位计划,择优推荐组织员以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攻读博士研究生。进一步统筹规划组织员队伍建设,建设挂职锻炼及轮岗机制,促进组织员人才流动,引进新鲜血液,提高组织员队伍的综合素养[19-20]。

第二,构建合理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明确考核内容,加强灵活性指标,建立多维度考评体系。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增加定量分析,提高绩效考核质量,考评体系与绩效奖金、岗位晋升、评奖评优等直接挂钩,形成竞争上岗、选贤任能的良好氛围。

第三,鼓励组织员多方面发展。引导组织员参与党建课题研究,凝练总结工作心得,积极撰写党建论文,提升组织员科学研究能力。鼓励组织员工作“严中有新”,鼓励党务管理信息化,结合问卷星、微信小程序、线上会议平台等利用“互联网+”,注重工作中的巧思。积极引导组织员用好红色资源,深入红色实践基地,创新工作形式和内容,加强党员教育。知人善任,用人所长,使每位组织员各尽所能,各尽所长,提升组织员职业成就感[21]。

(二)建立培训研修体系,提升政治高度业务能力

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组织员队伍日常培训,做好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把专职组织员培训纳入干部队伍培训的整体规划中[20]。提升组织员政治站位、政治意识,加强组织员党务知识“常学常新”,提升组织员业务能力,提高组织员工作效能。

第一,搭建优质的培训体系。根据高校专职组织员的工作的需要与特点,制定科学化、系统化的培训体系,综合考虑组织员的入职年限、个人特点等因素,因材施教,有计划、有对应地做到组织员培训的人员全覆盖和职业生涯全覆盖,尤其针对新入职组织员的职业培训,务必做到选好、用好年轻组织员。

第二,做好日常管理与能力提升。在组织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借鉴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优良经验,通过组织员座谈会、优秀组织员表彰等措施,提升校组织员的职业认同度。设立党建导师制度,每月定期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研讨会,形成知识共同体、组织员专业发展共同体,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分享经验和做法[20,22]。

第三,不断丰富培训形式载体。通过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举行工作分享会,先进典型报告会等形式分享先进经验,形成取长补短,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23];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结合互联网的便捷优势,打造线上线下培训平台,提升组织员培训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姜亮. 新时代高职院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2(01):83-87.

[2] 赵猛. 高校专职组织员队伍建设的历史进程、经验启示及问题对策[J]. 北京教育(德育),2021(Z1):55-59.

[3] 蓝巧燕. 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的现实思考[J]. 黑河学刊,2015(05):56-57.

[4] 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EB/OL]. (1998-06-2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199806/t19980622_162725. html.

[5]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的通知[EB/OL]. (2020-12-10). https://org.muc.edu.cn/info/1047/1201.htm.

[6] 崔倩倩. 关于高职院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8):135-136.

[7] 李妍,李凡.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刍议[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03):175.

[8] 张书林. 党的组织员制度的基本内核与完善路径[J].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03):14-16.

[9] 邰晓丽,于宁. 新时代高校专职组织员队伍建设初探[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109-110.

[10] 朱凡凡. 新时代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研究[D]. 兰州:兰州大学,2020.

[11] 列宁全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2]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N]. 新华社,2020-06-30.

[13] 吕利珊. 新时代高校组织员队伍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03):32-35.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EB/OL]. (2017-02-04).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 content_5220900.htm.

[15] 杜世文,杨翠艳. 高校专职组织员队伍专業化建设和职业化发展[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38(04):98-101.

[16] 刘阳,刘志刚. 提升高校组织员队伍专业化水平的策略研究[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0,22(05):85-87.

[17] 黄鹤,陈萍. 新时代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策略探析[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8):93-97.

[18]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工作的通知[EB/OL]. (2021-01-1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2101/t20210122_510704. html.

[19] 陈婧. 提升高校组织员专业化水平的探索研究[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119-123.

[20] 吕永亮. 加强高校组织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探索[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5):104-106.

[21] 李佳. 高职院校专职组织员队伍建设探析——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4(01):29-31.

[22] 潘国强. 从党的历史看知识管理视域下高校组织员队伍专业化建设[J]. 理论经纬,2021(01):310-320.

[23] 林晓红. 新时代高校组织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3):251-252.

(荐稿人:叶翀,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工作效能提升途径队伍建设
互联网思维视角下提升安全防范宣传工作效能的思考
法制与社会(2017年4期)2017-03-01 08:20:03
浅析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与提升新途径
职业·下旬(2016年10期)2016-12-02 22:01:00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4:27:11
浅谈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
探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提升途径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浅谈如何加强医院队伍思想政治工作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我国企业中女性员工的工作效能路径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0期)2016-07-18 04: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