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学校发展的“成长点”

2024-01-02 13:02:53丁志峰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22期
关键词:锣鼓办学师生

【编者按】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落实到“办人民满意的好学校”上来。在治校過程中,如何让学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学生发展有明显成效,家长满意体验和获得感不断增强?从城市到乡村,许多校长为了“办人民满意的好学校”,殚精竭虑,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努力。本期丁志峰、曹玉兰、包丽星三位校(园)长讲述了自己的办学故事。从他们的讲述中,可以看到校长自身在学校领导岗位上的成长,在“办人民满意的好学校”过程中对学校管理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对提炼管理思想、建设学校文化的思考与行动。

担任校长多年以来,我一直在学习、思考、探索校长究竟要将学校带向何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标准是什么?实施途径究竟又是怎样?我一直进行着“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文化追问。从我的实践来看,要做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必须要从目标、文化、品牌三个着力点入手。

目标:成长的方向

社会衡量一所好学校的标准,最基础的应该是学校办学所取得的成果和成就,其次应是师生在学校中表现出的行为导向。所以学校的定位、办学的目标和管理的思路应以实际需求为价值取向。

首先,办学定位要清晰。准确定位不仅能够让学校尽量不走弯路,从而降低消耗地迅速发展,也能够使得学校明晰方向,让团队形成一致的价值认同,拥有较强的归属感,充满激情地加入为获得定位目标达成的执行力大潮中。每到一所学校,我都会单独找干部和老中青教师了解学校的过去,到档案室了解学校的历史,到课堂了解学校现实的情况,开各种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工作的状态,开各种学生会议了解学生对学校的期待……收集各种素材,形成最初判断,拟定初步报告。在报告的定位中,交代清楚学校有啥?缺啥?学校的优势是啥?学校的劣势又是啥?

我所工作过的四所学校,各具特点,风格完全不同。永和小学,是溧阳最远的山区小学校,环境闭塞,百姓思想封闭,教师教育理念落后,上进心不强。古渎小学,距离溧阳城区最近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思想活跃,家长思想前卫,学生学习氛围较好。上兴中心小学是距离溧阳城区最远的农村最大的建制镇的中心校,学校规模大,百姓要求高,但由于生源的急剧增加使得教师缺编严重,住在乡镇上的教师进取心不强,住在城区的教师心不安。戴埠中心小学是距离城区最近的农村中心校,教师素质高,家长与城区联系多,攀比意识强烈,学生向往城区教育的心情迫切,整个社会对学校要求很高。四所不同的学校,四种不同的风格,势必会产生四种不同的定位。永和、古渎、上兴三校的百姓更注重教学的质量,戴埠的家长更侧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了解家长的需求,洞悉学校的校情,清晰学校的定位,这是决策的首要依据。

其次,办学目标要精准。学校办学目标是学校发展前景的形象设计,是学校未来要达到的质量水平标准。学校办学目标一旦确定,就竖起了一面旗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目标的制定要结合学校实际,切不可照搬照套,好高骛远,否则只会变成一纸空文,毫无意义。永和小学地处偏远山区,校园面积较小,教师年龄较大,思想相对封闭,小富即安式教师较多,上进心不足,故学校目标定位为“校园精致,师生求真”,把“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写字”作为师生的座右铭,成效很好。戴埠中心小学地处城郊,是一所规模较大的乡镇中心小学,2000年就创建成江苏省实验小学,起点较高,师生中人才较多、可塑性强,社会期待较高,所以学校目标定位为“社会认可的品牌学校”。目标制定精准,蓝图就能汇就,努力就有方向,工作就有奔头。

目标的制定,不是校长的个人决策,不能局限于校长的个人价值认识。戴埠中心小学目标的制定,我们通过开行政会+家委会会议的形式征求意见,汲取各方观点进行论证,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观”的原则认同上,让“社会认可的品牌学校”的价值内涵更加明确,即学校发展要包含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科学发展。

再次,办学目标的落实要依托科学、规范的目标管理。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学校管理还是要用最简单的目标管理的方法来实施。无论是扁平化管理还是层级式的条线管理,究其根本是目标任务要明确、清晰,可测量、可实现,并具有明确的时间表与路线图,让实施者能准确理解并能科学实施。管理目标从实现的时间上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从层次上可以分学校目标、条线目标、个人目标,而目标管理则应是单个进行的项目化管理方式。

戴埠中心小学2021年创建“常州市新优质学校”时,我们就是采用这种目标管理的方法。首先召开全校会议,统一思想,讲清创建工作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激发师生创建热情。其次按条线制定工作方案,方案中讲清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思路、合作对象、完成时间,特别要拟定考核者和被考核者的工作要求,如此一来,让组织目标和个人工作相结合,完美地完成重大工作。

办学方向决定办学目标,办学目标体现办学方向。办学发展方向是长远的,需要久久为功;办学目标是可以实现的,需要步步落实。

文化:远行的力量

学校文化是决定学校走多远、走多稳的关键因素。学校文化可以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创造的成果的总和。它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标识,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要传承。戴埠镇是三省交界的千年古镇,戴埠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其前身是1902年创办的“南麓书院”,是溧阳仅有的几个书院之一。历史的厚重感和三省通瞿的繁华景象使得戴埠小学拥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同时也具有推卸不掉的传承文化的责任。千年古镇的“善”文化需要传承,这是戴埠的“根”。160年前遗留下的“太平锣鼓”也要发扬,这是戴埠的“魂”。进入新时代,学校理应有新气象,这是历史赋予我辈的责任。要以儿童为中心,关爱儿童的生命成长,一切要向前发展,让儿童具有现代气息,享受现代技术成果所带来的新的文明成就。基于此,我通过反复调研和征求意见,确立“为生命成长立根”的办学理念,生长出“成长教育”特色文化,这是学校发展的落脚点与基础。在“成长教育”特色文化的羽翼之下,依托千年古镇的传承,确立“诚善”为校训。“太平锣鼓”在戴埠中心小学传承达28年之久,2009年学校将其申请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使命,故我校的办学愿景是“让新时代乡村儿童做最好的自己”。文化的积淀,时代的使命,相融相生,凝练出一幅学校发展的崭新蓝图。全校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使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校貌浑然一体,更使学校文化变成凝聚全校师生向心力的精神纽带。

文化要导行。学校文化包含了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各种规章制度)、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举止),而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关键是将精神的元素落实到行动中去,变成师生的自觉行动。

戴埠中心小学“成长教育”特色文化旨在“成长”。譬如教师文化,立足教师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强调教师的导向、示范作用。翻开戴埠中心小学的历史,学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关键因素是教师。学校采用“成长树”评价法,在学校显著位置设置一棵成长树,每次教师获得荣誉,无论是论文、课堂获奖,还是辅导学生、教育教学获得成绩,学校都会将带有教师名字的星星贴纸在树上向上升级,比谁最先到达树顶。一个小小的激励手段,激发了教师无限的成长动机,找到了职业成长的新坐标,也让教师沉浸在自我成长追求的幸福路上。短短3年,戴埠中心小学就成长了7位骨干教师,5人获得常州市优秀课评比等级奖,5人获得溧阳市优秀课评比、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等。这些老师的传帮带作用无疑是巨大的。2020年学校在常州市督导考核中获“优秀”等次,2021年学校成功创建为“常州市新优质学校”。

文化,就是要把理念精神层面的框架构建好,让师生共同追求;把物质环境层面的氛围营造好,让师生共同享用;把制度层面的标准设计好,让师生共同坚守;把行为层面的活动落实好,让师生共同感受。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根,一所学校的魂。没有根、丢掉魂,再漂亮的外表,再齐全的设备,也仅是一个壳,不能叫真正的学校。

品牌:精神的传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创办特色品牌学校的要求。

创办品牌学校是新时代的呼唤,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满足人民“上好学”的社会需要。说到学校品牌,在常州溧阳,只要一提到戴埠中心小学,大家自然而然就会说起“太平锣鼓”,这或许已经变成了学校的标识,是学校的一张闪亮名片。我校的“太平锣鼓”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常州市优秀社团”,1999年和2019年到常州参加过常州市庆祝国庆50周年、70周年典礼,多次参加过溧阳市茶叶节、丰收节、旅游节等庆典活动,被“中央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特色品牌是学校的标识,打造特色品牌是学校办学的应然追求。有特色品牌的学校,才可能培养出有特长的学生。创建特色品牌学校,不是为了校长有名有面,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特色品牌的打造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1994年,戴埠中心小学的领导看到在戴埠镇流传140年的“太平军锣鼓”即将失传和变异,非常惋惜,毅然决定挑起传承的担子,扛起传承的责任。于是便组建了学生社团,邀请民间老艺人到学校为学生教学,让戴埠的孩子从小接受艺术熏陶。这一举措的初衷只是为了文化传承,但社团到常州和南京参加了几次省、市艺术展演之后,名声大噪,有“锣鼓一响,万人空巷”之效。“太平锣鼓”文化品牌产生后,已经成为学校28年的坚守。

品牌的建设需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品牌的发展过程有一個不断调适的过程。学校应是充满正能量的场域,考虑到太平军在历史上的不足,不适于学校照搬传承,2009年学校向江苏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将“太平军锣鼓”升级为“太平锣鼓”,意为“敲锣鼓、颂太平”。同时将演出着装由太平军服改为古代汉式演出服。“太平锣鼓”申遗的成功,标志着戴埠中心小学将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品牌建设是学校文化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是结合本地、本校的特点提炼出来的,特色品牌的建设必然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相联系,将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升华。我到戴埠中心小学工作以后,始终觉得“太平锣鼓”的现有传承还不能体现学校文化和内涵建设的思想,于是通过反复研究、研讨,最后确定学校不仅仅只是传承锣鼓的音律和表现形式,而要传承其精神。一个完整的太平锣鼓队由70人用13种乐器合练演绎,需要每个成员的齐心协力。演绎的时候,表演者动作从高高举起和落下,脸上显露出阳光的灿烂笑容,展现积极向上的表演效果,所以我们将太平锣鼓中蕴含的“齐心向上”的精神品格提炼出来,并把它作为学校成长教育特色文化中主要的支撑点。

品牌是课程,需要坚守;品牌是名片,需要存真;品牌是文化,需要提升;品牌是精神,需要传递。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新时代教育人共同的理想,“办人民满意的好学校”是当代校长不懈的追求。清晰可达的办学目标能使学校“唯实”,薪火相传的学校文化能使学校“唯人”,独一无二的特色品牌能使学校“唯特”。 李瑾瑜先生说:如果我们坚信,校长的根本使命是办教育而不是管学校,那么,学校管理就必须回到这样三个似乎是常识性,但又是教育的“原点”的根本问题上去重新审视:学生为什么要上学?学校为谁而存在?校长和教师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丁志峰,溧阳市戴埠中心小学校长,常州市高级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颜莹

猜你喜欢
锣鼓办学师生
邵伯锣鼓小牌子
华人时刊(2022年17期)2022-02-15 03:07:26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九江丝弦锣鼓
心声歌刊(2020年2期)2020-06-16 03:37:28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