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怎么办?

2024-01-02 13:08李峥
青年文摘(彩版) 2023年23期
关键词:同理外界心理咨询

老师好, 我是一个初二的女生,经常为一个问题苦恼不已,那就是我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有一次父母批评我,我摔了手机夺门而去。有时我也理解他们说的道理,但就是控制不住地想发火。我为此很苦恼,也很悔恨。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多次了,我该怎么办呢?

这位同学你好!

你提了一个大家都会遇到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受到批评之后我们会感到不爽,这种不爽的感觉有时会非常强烈。为什么我们面对批评会有这样的反应?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首先引入一个心理学上经常用到的概念——自恋。

自恋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自恋就是对自体的爱,对自体的爱过多,就会影响我们对客体的爱。在他之后,心理学家科胡特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发现,自恋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这个机制就像皮肤对我们肌体的保护作用一样。

科胡特扭转了世人对自恋的认识——自恋,特别是基本的自恋,是正当的防卫。防卫的方式跟我们感受到的威胁程度有关,感受到的威胁程度越大,我们的反应就越强烈。特别强烈的防卫反应,被科胡特称为“自恋性暴怒”——外界的威胁太大了,一下子让我们怒不可遏,从言辞、行动上引发我们的暴怒反应。

你来信中说的摔门、摔手机,就是一种自恋性暴怒反应。你把来自父母、老师的批评,看成对自体的不可忍受的攻击和对自身价值的强烈否定,从而做出激烈的反应。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说,暴怒反应累及环境,伤及自身。它不仅影响了你跟老师、父母的关系,还影响你的精神状态,让你感到苦恼、悔恨、内疚。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既保护自身,又维护好我们跟外界的良好关系呢?

首先,我们要有灵活性。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面对他们建議里不合理的部分,我们可以直接说出自己的意见。你可以着重夸一下那些你认为好的部分,先满足一下他们的自恋。然后再针对你感到不妥的部分,表态“我再好好考虑考虑”。这样回应后,相信不管老师或父母都会明白你的意思,不会逼你太紧,而给你回旋的余地。

其次, 我们要善用同理心,在沟通中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疏泄压力的同时,让对方理解自己,激活对方的同理心。比如, 你可以说:“妈妈,我现在真的很难受,我想自己待一会儿。” “ 爸爸,您刚才的那些话,我真有点承受不了, 我想自己静一静。”“老师,我昨天晚上做到半夜才完成的这个作业,听到您这样说,我心里非常委屈……”

当别人听到你这样表达的时候,会不自觉地从你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再只从自己单一的立场出发。

除此之外,科胡特还提出过一个理论。他认为,恰到好处的挫折,会让我们的心理结构更完整、心智更成熟,从而有更加稳定的情绪反应。

比如,孙悟空就是一个很自恋的人,他聪明伶俐,本领高强,被压在五行山下500年,又经历取经路上九九八十一难。每经过一难,都是一次恰到好处的挫折,这样他最终才能被封为“斗战胜佛”。

我们也可以积极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越挫越勇的精神,以及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比如,参加各种冬夏令营,你可以感受生活的考验;去农贸市场买菜,你可以体验小商小贩的艰辛;探访敬老院与孤儿院,可以了解到不一样的的生活和成长环境……当你有了足够的生活体验后,也许你不会再因为受到一点批评就伤心难过。

成长不仅仅是多背几个单词、多刷几道题,我们还要具备跟外界沟通的能力,完善跟外界相处的能力。当我们有了这些能力之后,情绪就会更稳定,心态更加平和,在做到爱自己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爱世界,爱他人。

李峥:青年文摘杂志社特邀心理咨询专家,北京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心理咨询师,深耕心理学领域10余年,擅长各年龄段的心理问题咨询。

猜你喜欢
同理外界心理咨询
同理不同径的透镜光路
培养孩子,从“同理心”开始
培养孩子,从“同理心”开始
外界诱惑大 让你转钱必有诈
班主任应该给学生一颗同理心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设计的外界包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