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技能发展理论在水平一基本动作技能教学中的启示

2024-01-02 04:02南京晓庄学院体育学院
内江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阶段动作

◇南京晓庄学院体育学院 钱 郭 黄 贵

《义务教育体育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将基本动作技能列为了义务教育水平一阶段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基本动作技能对学生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分析了当前在水平一阶段基本动作技能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体育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动作发展测评工具未能很好的运用在教学中、在教学中忽视幼小衔接。据此,结合动作技能发展理论提出建议:教师学习有关于儿童动作发展的理论知识、开发并运用测量工具对儿童的基本运动能力进行测试、基于动作发展理论构建幼小衔接一体化体系。

近年来,青少年的近视率、肥胖率日益增高,成为社会关注的显著问题[1]。对此国家行政部门出台众多政策与文件,以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地位,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专门把“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列为重大行动,以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但其实际效果却并不显著,有研究者对历届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各项指标发展较不平衡,如耐力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和肥胖率持续上升等[2]。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此背景下运用人类动作发展的理论针对我国目前体育课程中经常出现的“学生经过多年的体育课却没有学会一项运动技能”(基础的失去)、“大学体育课重复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基础不扎实)”等现象进行深入的探究,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阐释,紧扣当今在水平一阶段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能更好地让小学体育教师完成当前的体育教学任务,增强小学生的体质和提高小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当前体育课程活动质量。

1 动作技能发展理论

1.1 动作技能的基本定义

根据《教育大词典》的定义动作技能亦称运动技能。指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3]。动作技能不是一个单独的身体动作,而是有组织的身体动作的结合,是进行更复杂和多样的体育活动的基础。动作技能的发展对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重要,是个体发展的基础,是其生活、学习活动和掌握运动技能的直接前提。

1.2 动作技能分类

根据2022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基本运动技能划分为移动性技能、非移动性技能和操控性技能[4]。移动性技能移动性动作是指身体从一点移到另一点的练习形式。比如提踵走、高矮人走、马步跑、追逐跑和队列练习等活动。非移动性技能是指身体在原地所进行的练习形式,包括伸展、曲体、扭动、滚动、平衡、重量转移、跳动及着地和扭曲等。操控性技能是指使用肢体操控器械的练习形式,比如各种投、传、击、踢球,使用各种长短器械等。基本运动技能主要发展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是学生进行体能练习和专项技能练习的基础。

1.3 动作技能的发展阶段

Seefeldt(1980)是最早提出动作发展阶段模型的动作发展学家之一,该模型形似金字塔,称为动作熟练度发展模型[5]。在该模型的最底部是最基础的反射─反应动作,随后是基本动作技能,而在模型的顶部则是最复杂的专门竞技运动(见图1)。Seefeldt认为,动作技能的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阶段性过程,上一个阶段是下一个阶段发展的基础,而个体的基本运动技能必须得到全面发展,之后的动作技能才能达到“金字塔”塔顶的水平。

图1 动作发展阶段模型

1.4 动作技能发展的影响因素

个体的动作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但同时也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Newell认为个体的动作发展是其本身、环境和任务三者相互影响的过程(见图2)。在现实中,个体自身的健康状况、场地的大小、光线的明亮程度、任务的难易等都会影响个体的动作发展[6]。此模型表明了个体的动作发展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过程,各方面的因素会相互制约与阻碍,体育教师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教学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图2 Newell的约束模型

1.5 动作技能发展山峰理论

Clark提出的动作山峰理论认为,每个个体的动作技能之所以会不同,是因为个体的动作发展过程如同一座山峰,而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见图3)。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时期的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是个体以后掌握复杂的技术动作的基础[7]。此理论表明,发展好基本动作技能对个体日后的体育活动十分重要。

图3 Clark的动作发展山峰理论

2 当前我国水平一基本动作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

人类动作发展理论是从个体终身体育的视角,解释人类由出生到最终老年期的个体一生的动作发展规律。将其应用到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能更好地增强小学生体质和提升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但目前一线的小学体育教师关于人体动作发展理论了解较少,尤其是相应的在水平一阶段的儿童动作发展理论知识更是匮乏。大部分的小学体育教师只会按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但是对“为什么在某个年级进行某个内容的教学”“在某个年级进行某项内容的教学有什么好处”等问题,一线的体育教师却并没有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解释,这就导致了体育教师只是教学内容的执行者,并不能以结构化教学内容的视角去了解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性,对小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产生影响。

2.2 动作发展测评工具未能很好的运用在教学中

基本运动技能是个体今后动作发展、运动技术水平乃至终身体育的基础,而儿童基本运动技能的测评是评估和监控个体动作发展的重要指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测评工具,可以对学生的动作发展状况有一个基本了解,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但在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测量工具的运用还并不深入。一方面,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基本运动技能测评工具是美国学者Ulrich教授制定的TGMD(粗大动作发展测试),TGMD以3~10岁儿童作为测试对象,用来评价儿童基本运动技能发展水平的工具。TGMD虽然在国际上应用的较为广泛,也有一些研究证明TGMD对我国3~12岁儿童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以作为我国儿童基本运动技能发展评价的有效工具[8]。但是就总体而言TGMD在我国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概念定义的差异、我国儿童数据的缺乏、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等。因此选取具有我国儿童特色的动作技能指标,构建中国的儿童基本运动技能测量工具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基本动作技能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作为测试者,其自身对测试工具的操作熟练度和掌握程度可能对测试结果也有所影响。

2.3 在教学中忽视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对于儿童今后运动技能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有研究表明,3~6岁是动作技能发展的最佳时期[9]。

而目前我国儿童大多在6岁时进入小学阶段,因此处理好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运动教育衔接就显得十分重要。但目前我国幼儿园阶段的体育教育与小学阶段体育课程没有很好的衔接与整合,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师可能并不了解儿童在幼儿园时期的学习内容,可能会导致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叠和对儿童在学前时期的技能积累的忽视。例如,跨步跳是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建议发展的动作,但也是我国小学体育课程学习的内容,这就造成了教学内容的重复。

3 动作技能发展理论在水平一基本动作技能教学中的启示

3.1 教师学习有关于儿童动作发展的理论知识

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了解相关的动作发展理论如Seefeldt提出的金字塔式动作熟练度发展序列模型和Clark及Metcalfe提出的“动作技能发展山峰”模型,使其明白理论知识对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对基本动作教学内容充分理解。

(1)体育教师在设置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材内容时,应运用人类动作发展的规律和使用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年龄特点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

(2)体育教师可按照动作发展理论对动作技能学习内容进行适当丰富与分类,提高体育教师对基本动作技能的深入理解,有计划地进行基本动作技能教学,为儿童的终身体育与健康促进奠定基础。

(3)体育教师在安排基本动作技术的教学内容时需要符合人类动作发展理论的逻辑性。比如在操作性技能中先是投、接、踢、击,然后再是踢地滚球、手拍球、击球动作;在非移动性动作技能中,先是扭转与旋转、弯曲与倦曲,然后是挥动与摆动、伸展、降低、推与拉、摇动[10]。

3.2 开发并运用测量工具对儿童的基本运动能力进行测试

基本运动技能的测评是对儿童实施运动干预的前提,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已建立了适宜本国的测评工具,基于动作技能发展理论制定的FMS测评工具能更好的帮助体育教师促进儿童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但是我国关于儿童基本动作技术测量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较少,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1)加大FMS测评工具在我国的信度、效度研究,积极与国际上先进的研究者合作,推进美国的TGMD-3或加拿大CAMSA等国际性测量工具在我国更好的应用。

(2)学习和引进发达国家关于FMS测评的先进理念,建立基于我国本土儿童数据的测评工具,如罗冬梅团队结合我国语言和文化背景研制出适合我国学龄前儿童的“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11],这将更加有利于体育教师日后在教学过程中的对于测评工具的掌握与运用。

(3)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熟练运用FMS测评工具在儿童入学时对学生进行基本运动技能的测评,了解每位学生基本运动能力,有利于教师制定和完善教学内容并对之后学生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也能对基本运动技能发展较慢的学生实行精准的运动干预。

3.3 基于动作发展理论构建幼小衔接一体化体系

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儿童未来专项动作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这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许多幼儿园未能意识到儿童动作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基于动作发展理论来构建幼小衔接一体化的体系就尤为重要。

(1)在幼儿园阶段体育教师应注意发展幼儿的粗大动作,而在进入小学阶段后,体育教师就应该按照动作技能发展理论中动作发展阶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发展学生的精细动作。

(2)在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阶段过渡时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由单个动作教学向多个动作组合的转变。在进入小学阶段时体育教师要结合Newell的动作发展模型,综合考虑到儿童自身的生长发育状况、所处环境、任务难度的变化对儿童动作发展的影响来进行教学设计。

(3)体育教师应注意在儿童刚进入小学阶段时要降低动作学习的难度,充分利用各种游戏,提升儿童学习兴趣,随后再逐渐进入专门的基本动作技能学习。

4 结束语

当前国内外对于儿童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愈加重视,水平一阶段正是儿童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将动作技能发展理论运用到这一阶段的基本动作技能教学中不仅有利于促进儿童的体质健康,而且对于其以后的动作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当前动作发展理论的相关知识在基本动作技能的教学中应用的还不完善。各方研究者需要共同努力完善儿童基本运动技能的测评工具,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结合实际情况不断的探索动作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水平一阶段做好幼小衔接,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阶段动作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动作描写要具体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