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君
(厦门市仙岳医院/厦门医学院附属仙岳医院/福建省精神医学中心/福建省精神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西医结合封闭病区九区,厦门,36100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伴有各种症状,如幻觉、妄想和情感混乱等。除了这些核心症状外,精神分裂症患者还经常面临睡眠障碍的困扰。睡眠障碍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还会影响其康复效果。通常在患者治疗期间,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常规护理多侧重于患者病情,而很少关注患者内心活动,所以应用效果并不明显。康复护理作为一种护理手段,将患者作为护理重点,可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患者尽早康复有积极影响[1-3]。本文旨在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以期为护理实践提供依据。基于此,本研究以74例患者为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睡眠障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病程3~8年,平均病程(5.5±0.8)年。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单因素分析[例(%)]
1.2 纳入标准 1)患者年龄均在20~70岁之间;2)患者家属签署文件,表示自愿参与研究中;3)临床资料完整且真实者。
1.3 排除标准 1)临床资料缺失者;2)无法有效配合治疗情况者;3)中途退出者。
1.4 研究方法 统计2组患者资料,并分析影响患者睡眠的相关性因素,并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并针对患者病情发展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从心理层面给予患者护理。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思维方式及行为与正常人存在很大差异,可能出现情绪突变或者交流能力差等情况,长此以往影响患者正常社交功能。护理人员需要寻找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并逐步取得患者信任,引导患者将自己内心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并分析患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患者解开谜团。从简单社交开始,有效锻炼患者交流及表达能力,帮助患者建立自信,使患者愿意直面自己病情,并愿意主动配合治疗,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依从性。在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保持温和的态度,使患者可以逐步放下内心防备,愿意吐露心声。2)环境护理:将病房环境根据患者喜好进行布置,可增加一些书籍及绿植等,提升患者舒适度。将温湿度调整为舒适状态,并合理调整室内光线,保持定期开窗通风,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护理人员播放一些较为舒缓的音乐,同时保持护理动作轻柔,使患者可以保持身心放松,营造良好睡眠氛围,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在患者睡前,指导患者温水泡脚,喝一杯牛奶,加速患者血液循环,改善睡眠状况。3)用药护理:遵医嘱对患者用药,如果患者出现身体不适,需分析是否为药物造成,并根据医生建议调节用药剂量及次数等,并适当给予患者一些有益于睡眠的药物,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药物使用剂量及时间,使患者能够正确用药,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4)行为干预:通过播放视频、提供宣传彩页等方式,加强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得到显著提升。指导家属给予患者更多关心及爱护,并对患者表示尊重与理解,使患者心中充满安全感,为疾病康复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人们可以正确看待精神分裂症,避免对患者产生歧视,使患者能够尽早康复,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1.5 观察指标 分析睡眠质量,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包括7个项目,每项分值范围在0~3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
2.1 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单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均为影响因素。见表1。
2.2 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多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表明,年龄(>25岁),性别(男),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婚姻状况(未婚)为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PSQI评分、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安眠药物、日间功能、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主观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睡眠质量比较分)
睡眠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存在睡眠质量低下、失眠、多梦等问题。这些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稳定、早醒和睡眠过多等。不仅如此,患者还容易出现睡眠结构紊乱和睡眠中断等问题,这些都导致患者在白天的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不稳定等问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障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神经生理学因素在睡眠障碍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脑区功能异常、睡眠调节物质失衡等。此外,药物治疗也会对患者的睡眠产生影响,例如部分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导致嗜睡或失眠等问题。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也会加重睡眠障碍。生活方式方面,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白天睡眠可能破坏患者的睡眠规律。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可以采取多种干预手段。首先,药物治疗的合理化是重要的一步。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密切合作,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反应,适当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以达到良好的睡眠效果[4-5]。其次,睡眠卫生教育对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也是必不可少的。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提供关于正确睡眠习惯的指导,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日间睡眠等。此外,心理支持也是重要的一环。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从而提高睡眠质量。针对生活方式方面的问题,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促进良好的睡眠习惯。在实际护理中,应该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情况进行干预。不同患者的睡眠障碍可能来自不同的因素,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更加仔细地评估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6-7]。此外,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提升,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障碍。此外,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和噪声控制等环境调控措施也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亲属教育也被认为对患者的睡眠有积极影响,通过提供正确护理指导和情感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睡眠模式。本研究中,观察组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均更高,表明在康复护理的作用下,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情况,使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对患者预后改善有积极影响。在康复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展开有效沟通与交流,可以使患者逐步放下内心戒备,并释放内心压力,帮助患者调整自身状态,重新面对疾病及生活,对改善患者睡眠非常关键。有研究表明,通过多种护理干预方式均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8-10]。本研究结论与其相似,在康复护理的应用下,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状况得到极大程度改善,同时生命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这些研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于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和护理效果的推断和验证。因此,今后应该加强对于睡眠障碍的实验性研究,通过各种干预手段的比较和验证,更加准确地评估其效果。另外,在睡眠障碍的护理中,对于干预手段的选择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设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不同亚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和护理效果,因此需要进一步地研究来帮助制定针对不同亚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体化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疾病本身特征、药物治疗、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等,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声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