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丽 陈秋芬
(厦门市第五医院肿瘤内科,厦门,361101)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疾病,同样也是对人们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的疾病,具有极高发病率、死亡率。对于晚期肺癌患者而言,临床治疗方式包括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放疗等,放疗是当前治疗晚期肺癌的首选方式,经放疗可减轻症状,改善预后,但因放疗期间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加之放疗周期较长,且需花费较高费用,促使肺癌患者滋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仅会降低放疗效果,甚至会导致部分患者放弃治疗[1]。鉴于此,在放疗期间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具有积极作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是一种行为动机转换理念模式,研究学者表示当患者具备一定水平的信息、动机、行为技巧后,其自身行为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转变,因此在针对患者的护理中可通过为其完善有效的信息,同时营造对患者个体思想、健康行为转换有利的环境,经由讲授科学的护理技巧,促进其行为转变,协助患者助力乐观、正确的态度,并强化治疗依从性,最大限度改善负性心理情绪,避免危害身体健康的不良行为发生[2]。目前,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念护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治疗中,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但经查阅发现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念护理介入肺癌放疗患者干预研究较少[3]。本研究将择取肺癌放疗患者60例,旨在探讨对肺癌放疗患者予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念护理对遵医行为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肺癌放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3.42±5.16)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53.07±5.22)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1)经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者;2)接受放疗者;3)无其他传染性疾病与先天性器官功能性疾病者;4)无精神系统疾病,具有较高治疗依从性者;5)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1)未经病理组织学诊断明确病情者;2)合多器官脏器系统障碍者;3)合并肝脏、免疫系统、血液系统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4)既往存在严重恐惧症、焦虑症、失眠症等精神病史者;5)睡眠障碍者;6)中途退出研究者。
1.4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协助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检查,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多进食高纤维食物、粗粮等;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放疗不良反应,如若发生应予以针对性干预;同时还需积极与其沟通交流,向其说明配合放疗,并根据个体化状况查明负性心理情绪发生的具体原因予以相应的心理疏导,使其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可巩固治疗成效,严格遵医嘱予以日常用药治疗等。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联合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念护理。干预内容见下,1)信息干预。评估患者对自身疾病、治疗知识的认知度,依据评估结果选择对应的方式实施健康宣教,为患者提供全面、充分的疾病信息,其中主要包括:a.详细向患者讲解肺癌知识,并说明放疗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临床意义,以此获取患者的信任,并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b.提前向患者说明放疗可能会引起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有思想准备,后续可以主动配合诊疗操作。2)动机干预。患者受诸多因素影响,会导致其对放疗不具备较强的动机,继而导致诊疗依从性差。鉴于此,护理人员应定期实施动机性访谈,可以1月/次,访谈主要在于分析其动机不强的原因,以此协助患者树立坚持治疗,抵抗疾病的动机,其中主要包括,a.无意图阶段通过沟通交流获得患者信任,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并以此引导其倾诉内心对于放疗的顾虑,基于此可充分掌握患者内心状态及实际需求;b.意图阶段通过正确引导让患者能意识到肺癌病情进展较快,且风险性较高,并了解实施放疗巩固的必要性,从而促进遵医嘱行为改善,强化自我管理,树立疾病治疗信心;c.准备阶段协同患者制定放疗期间护理目标、计划,为其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d.改变阶段引导患者对不同阶段护理计划完成状况加以回顾,并分析讨论各阶段存在的具体问题,耐心询问其是否做好充分的准备实施放疗,并与之协同完成,保证护理计划全面落实,确保护理内容可行性、有效性;e.维持阶段护理人员应予以患者意念支持,生活中一旦碰到疑难问题,应鼓励其主动解决,利用家庭支持、社会资源,为患者构建良好的外围环境,使其能长时间坚持放疗,确保护理计划长期有效进行。3)行为干预。促进患者自护能力提升,其中主要包括,a.向患者说明放疗前4 h应严格禁饮,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利于放疗顺利开展;b.放疗后应嘱咐患者大量饮水,日常饮食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同时配合适量运动,严格禁烟禁酒;c.出院后与患者保持密切联系,通过交流了解其身心状况及遇到的疑难问题,以此纠正不良行为,并告知患者定期回院复查。
1.5 观察指标 1)应用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评估2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从正性态度、自我减压、自我决策等3方面进行评估,分值越高提示自我效能越强。2)应用《遵医行为调查问卷》,从健康行为习惯、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配合技巧以及定期复查等4方面进行评估,总分值0~20分,分值越高提示遵医行为越佳。3)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分值越高提示睡眠越差。
2.1 2组患者自我效能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正性态度、自我减压、自我决策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正性态度、自我减压、自我决策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自我效能比较分)
2.2 2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习惯、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配合技巧以及定期复查评分较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分)
2.3 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为(14.28±3.24)分,对照组患者PSQI评分为(13.81±3.50)分,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为(8.18±1.93)分,对照组患者PSQI评分为(10.65±2.47)分,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大多数肺癌患者确诊时病情已处于晚期阶段,基于此如若实施手术治疗具有较大风险性[4]。正因如此,对于肺癌患者常首选放疗,全身放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具有较高有效性,但放疗在将病灶组织杀灭的情况下还会损伤机体正常器官组织,并造成免疫系统受损,继而诱发消化不良、肝功能损伤、放射性食管炎等不良反应,会大大降低放疗效果,并且患者治疗期间对病情所产生的恐惧感会滋生诸多不良情绪,继而导致放疗主动性降低,遵医行为较差,不利于预后[5]。鉴于此,强化对肺癌患者放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改善其心理状态,强化遵医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常规护理虽然可使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有所了解,利于避免发生与疾病有关的并发症,但该模式干预内容是将医护人员作为主体,患者被动接受服务,继而不能激发其主观能动性,难以提高自我效能[6]。另外,临床护理工作繁杂,如若极度依赖医护人员的服务,仅靠医护人员努力无法获取理想成效。除此之外,常规护理没有足够重视肺癌患者心理情绪,对于其内心需求有所忽视,而大多数肺癌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负性情绪,护理期间由于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状态的疏忽,继而引起其内心不满,并增加医患、护患纠纷,对医疗社会形象造成不利影响。可见,改变肺癌患者行为,调动其治疗主动性、积极性,强化其遵医行为,可提高护理效果,不仅利于护理服务顺利进行,还能巩固放疗疗效[7]。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念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护理干预理念,该理念将充分利用提供具体信心,经由营造可促进个体健康行为转变的环境,以加强患者自身行为改变动机,指导患者全面掌握行为转变所具备的技巧,当信息、动机、行为技巧到达一定程度后,便可促成行为动机转换[8]。
综上所述,对肺癌放疗患者予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念护理,可以强化其自我效能,进一步促进遵医行为提升,严格遵医嘱实施诊疗干预,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最大化发挥放疗作用,起到改善预后的作用。
利益冲突声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