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兴、产、教、赛、创”五位一体教育模式研究

2024-01-02 23:23杨东梅王兴梅赖初荣张万松
高教学刊 2023年33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五位一体教育模式

杨东梅 王兴梅 赖初荣 张万松

摘  要:培养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分析,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兴、产、教、赛、创”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兴”为引领,“创”是核心目标,“产”是催化器,“教”是本原,“赛”则是联接兴、产、教、创四者的纽带,推动“兴、产、教、赛、创”五要素的充分融合,从而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突出、视野宽广的创新型人才,实现创新创业人才供给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全方面对应。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人才培养;五位一体;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3-0064-04

Abstract: It is an urgent task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new engineer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on the five-in-one education mode of "flourishment, generation, education,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Flourishment" is the guide, "Innovation" is the essential target, "generation" is the catalyst,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and "competition" links up the communications with flourishment, generation,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It promotes the sufficiency integration of the five elements of "flourishment, generation, education,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This education model is helpful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firm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utstanding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broad vision. It will realize the general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provis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and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talent training; five-in-one; educational pattern

伴隨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变革和新兴产业的涌现,目前具有新工科思维的创新创业人才供给明显不足。着眼于当今社会和工业体系发展的需求,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是高校教育的紧迫任务,面对“新工科”的新背景、新理念、新内容和新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迫在眉睫。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高科技智能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竞争力,是当前高校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和促进内涵式发展的重点任务。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升级,必然以中国高等教育升级为基石。在解决高等教育升级问题的同时,创新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提升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竞争力是赋予高校的重大使命。

对比传统的培养模式,结合新工科课程建设要求,在全球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研究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兴、产、教、赛、创”五位一体教育模式研究,使产业链与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紧密相扣,从深层次探索和革新传统工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维,从而形成新工科背景下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的战略方案,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突出、视野宽广的创新型人才,实现创新创业人才供给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全方面对应。

一  高校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困境

目前高校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学科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脱节,课程体系缺乏系统设计,课程碎片化,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协同等方面问题[1-2]。

(一)  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脱节

高校教育是高层次的专业教育,且一般有统一规范,这在很多方面掣肘了交叉学科的发展,新工科课程建设存在一定难度,新工科建设如果采用守旧的专业教育形式,导致工程技术人才支撑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不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着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不够、传授方式有待创新等深层次的问题。

(二)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场所,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系统设计,部分课堂学习的内容在企业中无法使用,甚至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尚未形成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一刀切,不开展分类施教,这样进行创业知识普及教育难以达到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目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呈现碎片化,并未形成科学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真正应用技术的校园教学效果不显著,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需求存在差距[3]。

(三)  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目前高校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灌输式讲授加操作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学生参与,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容易让学生觉得乏味。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大学生的数量出现明显递增趋势,但创业者的成功率并没有随之出现正比例趋势。针对传统的工科教育,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需求,强化实践环节,真正实现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的产教深度融合。因此,在新工科建设大潮中急需改革教学模式。

(四)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协同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机制中高校与企业融合育人目标不协同,各取所需,协同育人流于形式且质量不高。企业的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总是存在相对时间差,高校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也与社会企业需求有一定脱节,缺乏与企业需求的同步性,达不到内外联动、双向促进的育人成效,资源内耗严重。

二  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新工科背景下,高等院校需要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4]。高等院校强调“工匠精神”的培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的人才培养中[5],同时高校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研究也在逐渐开展。

(一)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建设逐渐成熟

近年来,国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上不断改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日趋成熟,专家学者们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研究趋向更宏观的全链条系统搭建。不少专家学者提出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创新创业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创新创业育人生态系统[1,6]等多元化综合型的体系革新路径,并日益引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思考。福建商学院王娟等[2]提出五型定位、五新路径培养新商科创新创业人才。本科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方向是确立复合型、本土型、国际型、实践型和创新型的“五型”目标定位,根本要求是探索新专业、新模式、新课程、新内涵和新技术的“五新”实现路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苑嘉航等提出了四种新型模式:基于创新创业导向、基于“互联网+”、基于OBE和基于智库联动的培养模式,并对这四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评价。

(二)  产教融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产教融合是高等院校不可忽略的办学特色,是高等教育部门和产业部门进行的知识、技术的整合与交换[7]。国外大学生教育已进行了较多的产教融合实践与探索,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基于目标合作模式”、英国的“学习-实践-学习”工读交替的“三明治”模式等,发达国家高校成熟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等具有重要意义。周涛等[8]通过对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要素分析,提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孵化、产业投资协同创新的生态协同体系,指出政府、高校、企业是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主体。

(三)  高水平创新竞赛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纽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中发现,创新竞赛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促进团队协作精神,有助于跨学科交流,是传统教育的有益补充[9-10]。作为国内主流、含金量极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如“互联网+”、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挑战杯”等,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纽带。

创新实践平台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益助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较早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成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了“微观装配实验室”和5 000多平方米的大学生众创空间。西北工业大学[11]对学校上万组大学生创新实践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参加创新实践平台的学生发展质量较好,能够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尤其在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率、校优秀毕业生和创新能力上,创新实践平台的数据优势更为明显[12]。

综上所述,“产、教、赛、创”是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四要素,将教学教研、创新创业实践、产教一体深度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高效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变革。

三  “兴、产、教、赛、创”五位一体教育模式研究

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兴、产、教、赛、创”的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兴”为引领,“创”是核心目标,“产”是催化器,“教”是本原,“赛”则是沟通“兴、产、教、创”四者的纽带,推动“兴、产、教、赛、创”五要素的充分融合。建立“兴、产、教、赛、创”五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及构建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兴、产、教、赛、创”的五位一体教育模式,五位一体关系如图1所示。

(一)  科研興趣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引领

科研兴趣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最重要、最持久的引领,依托兴趣开展的创新创业工作可以迸发出学生无穷的动力,学生才能够充分调动其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如何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是开展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步,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并逐渐成为创新活动的主体,从而让学生热爱创新,逐渐形成对创新活动的兴趣,以科研兴趣培养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导向。

(二)  产创融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催化器

根据不同学科对专业能力的基本需求,产创融合搭建跨院级产业创新实践平台。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要打通学科间、学院间的层级关系,科学利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业创新实践平台自主开展系统性科研实训,逐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打造工学结合理学一体的新工科产业技能培养模式。产创融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催化器,实现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服务社会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三)  教创融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本原

“教创融合”理念有效实施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本原,在实践中融合创新教育、知识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环节,更应该重视创新创业实践,激励教师授课队伍增加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传授,为学生带来第一手创业资讯和创业实战经验,从“联合课堂”走向“真实战场”,“沉浸式”联合培养。定期邀请企业名人开设“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等第二课堂,提供让学生与企业导师面对面进行创业分析、创业研讨的机会。创新教育与知识教育相辅而行,并增加行之有效的联结载体,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赛创融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纽带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国际高水平创新竞赛,形成“以赛促产、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教育内涵,从而形成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同时结合“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建设跨院级大赛中心,使参加竞赛的学生得到多专业教师的指导,使学生从入学阶段理论课开始,就能同时得到创新能力的锻炼,建立“理论学习+创新实践+创新竞赛”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同时形成专业学位本科生培养方案“参与创新创业大赛”部分内容修改建议。

(五)  “兴、产、教、赛、创”五位一体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在激发大学生高水平科研兴趣的前提下,持续深耕“产、教、赛、创”紧密结合,把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五项要素有机贯穿起来,将“创业精神”与“工匠精神”紧密融合,贯穿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兴趣为引领,产创融合是催化器,教创融合为本原,赛创融合是纽带,从而构建新工科背景下“兴、产、教、赛、创”的五位一体创新创业育人新模式,如图2所示,提升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国家需求协调发展。

四  “兴、产、教、赛、创”五位一体教育模式关键问题探究

国家对新工科建设的倡导也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与传统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加强调学科的应用性、交叉性与融合性。新工科大学生“兴、产、教、赛、创”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拟解决如下关键问题。

(一)  产业链与教育链有机衔接,夯实教育链本原

产业链与教育链如何实现有机衔接,是“兴、产、教、赛、创”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首要问题。结合高校的定位和特点,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对接地方产业需求的建议和方案。师资实行双导师制度,“学业导师+业界导师”的教育机制。产教双方共制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和共搭创新创业平台,产教育人双对接。教育链与地方产业链有机衔接,形成一个新的、开放的产教互联互通系统,夯实教育链本原。

(二)  强化企业的产教融合主体作用,推进产业链加速

如何强化企业的产教融合主体作用是“兴、产、教、赛、创”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关键问题。企业与高等院校是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中的主要参与体,由于产教融合呈现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专业能力发展为本位的特征,因此深化“企业入教”,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并充分发挥出企业自身的主导作用,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从而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提供良好保障,同时实现产业链的加速推进。

(三)  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精准对接是“兴、产、教、赛、创”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目标问题。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引领作用,引导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科技成果产业化指引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构建新型产业分工体系;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将创新链向产业链延伸、产业链向创新链延伸,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搭建两链融合“纽带”,引领多链融合互促发展,实现创新—产业—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五  结束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遵循新工科教育理念,重构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新教育模式,从深层次革新传统工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维。深化高校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构建全覆盖、分层次、有体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方案,全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领导能力及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从而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国家需求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峰,周增逵.数智时代高职创新创业育人生态系统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2021(22):59-61.

[2] 王娟,陈增明.“五型定位、五新路径”培养新商科数字化人才[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2(6):26-30.

[3] 黄兆信,黄扬杰.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探新——来自全国1231所高等学校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19,40(7):91-101.

[4] 颜钰婷,王北一,陈亦南.基于企业命题赛探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赛、创”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2,4(13):120-126.

[5] 周倩,胡志霞,石耀月.三螺旋理论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演进与反思[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2(6):54-60,126.

[6] 马永斌,柏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基于清华大学创业教育的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37-140,150.

[7] 门志国,刘盼盼,王兴梅.困境与路径:基于协同论的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1(1):139-144.

[8] 周涛,胡建萍.产教融合“四位一体”协同创新生态体系构建[J].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21,5(1):57-62.

[9] 黄东升,戴俊.高职院校創新创业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1,20(9):21-27.

[10] 洪泂,罗昭峰,梁志,等.高水平国际学术竞赛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9,2(2):60-64.

[11] 李圣,李勇,王海燕,等.创新实践平台对研究生发展质量的贡献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1):11-16.

[12] 王伞,赵旦峰,刘文智,等.分层次开放型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322-325.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人才五位一体教育模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