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职干部教育研究

2024-01-02 09:29叶秋红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在职干部抗日战争教育

叶秋红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中国共产党因时而动,对一系列党内政策方针进行调整。在瞬息万变的战争环境和有限的教育条件下,大批干部难以前往学校脱产学习,“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一面又要生产”[1](P132)成为常态,在职干部教育成为培养干部的一条有效路径。为了更好地指导在职干部教育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提升在职干部的本领能力,实现抗战建国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在职干部教育发展之路。

一、抗日战争时期在职干部教育的内容

教育内容是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在保证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革命形势,中国共产党着眼实际,制定了全面务实的在职干部教育内容,从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文化教育、业务教育和政治教育5个方面同向发力,促进了在职干部教育的顺利开展。

(一)思想教育先行,以保有在职干部信念的纯洁性

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对在职干部进行思想教育的重点是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全党。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在某种程度上说来,我们的党已经是一个全国性的党……现在的环境是复杂得多,现在的任务是艰巨得多了。”[2](P603)“‘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光荣而又严重的任务”[2](P603)。1941年,毛泽东同志再次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我们第一等的业务。”[3](P375)

抗日战争时期党内存在主观主义学风,一些在职干部对周围的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仅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导致党的革命事业受损。学风问题是全体在职干部的思想方法问题,是在职干部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加强思想教育就是要全体在职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思想路线,明确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员的个人利益要坚决服从党的利益。因此,在职干部思想教育设置了包括党的建设、联共党史、马列主义、中国问题等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党性修养教育和党的宗旨教育。此外,还成立专题研究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列主义基本问题、哲学等进行专题研究。

(二)推进理论教育,铸就在职干部的理想基础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教育和培养党的干部始终是一项重要任务。在职干部读懂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将其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有利于赢得发展壮大的主动权。

中共中央明确规定,在职干部尤其是中高级在职干部,具有条件者均须学习理论。理论教育的范围是政治科学、思想科学、经济科学、历史科学等项[4](P149)。政治科学以马列主义论战略策略和中国共产党奋斗史为材料;思想科学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论和中国的思想发展史为材料;经济科学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近百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为材料;历史科学则研究外国革命史与中国革命史。党高度重视在职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能力,纠正了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三)开展文化教育,开阔在职干部的眼界心怀

文化知识是学习理论及其他一切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在职干部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1942年,陈云同志在西北局高干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不学文化不得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革命的世面将越搞越大,新环境、新事物会更复杂,没有真本领是掌握不了的。”[5](P266)

1942年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指出,对于一切文化程度太低或不高的干部,必须强调文化教育,反对轻视文化教育的错误观点;文化教育的范围暂定为国文、历史、地理、算术、社会、政治等课[4](P149)。同年,《陕甘宁边区在职干部教育实施办法草案》规定文化教育依照课程标准,应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级,在课程、教材上分别设置①。初级课程教材有:(1)文化课本第一册、第二册(包括国文、自然、社会等科学常识);(2)边区《群众报》;(3)课外读物。中级课程教材有:(1)文化课本包含国文、史地、自然、社会常识;(2)算术课本;(3)边区《群众报》;(4)课外读物。高级课程教材有:(1)国文;(2)算术;(3)历史;(4)地理;(5)《解放日报》。在职干部积极响应号召,掀起学习文化的热潮。这提高了在职干部的文化水平,促进了其对中国共产党行为运作机理的认知理解,为日常工作提供了遵循。

(四)重视业务教育,精进在职干部的专业能力

业务教育是在职干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在职干部“做什么、学什么”的关键。在职干部的业务能力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共产党人就应该懂得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所有的干部,在有威风之外,还要有本领,这就要学习。”[3](P177-178)

业务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周围情况、政策法令指示决定、具体经验、历史知识、科学知识的调研研究。例如军事部门要精密调查敌友我三方情况;财政工作人员应熟习财政政策与法令;党的组织部门要研究党的组织工作与干部工作的经验加以分析综合;宣传部门应将我党宣传鼓动工作的历史变化发展加以叙述与总结;医学干部研究医学科学知识等。一线的工作为在职干部提供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场域,而业务教育促进了在职干部“干一行,懂一行”,提高了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

(五)贯彻落实政治教育,强化在职干部的使命担当

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重大原则,是党的优良传统。为了使广大在职干部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抗日革命斗争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抗日战争时期,党加强在职干部的政治教育,其内容包括时事教育及一般政策教育两项。

时事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国内战争形势及变化、日本对华作战方针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局势;政策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中共基于时局变化提出的各项策略方针,其中主要是加强对在职干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育。抗战初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育的重点是纠正党内的关门主义倾向。毛泽东同志具体分析国内各阶级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态度并指出当日本炸弹的威力圈及于全中国的时候,敌人的营垒是会发生破裂的,要求在职干部“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6](P153),“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6](155)坚持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由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共中央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时事教育与政策教育相辅相成,有利于提高在职干部的政治水平和时局驾驭能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抗日战争时期在职干部教育的主要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主客体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桥梁,是连接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的重要纽带,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事半功倍。抗日战争时期,各级干部始终以自主学习为主,辅之以集体研讨和灵活讲授等方法,克服了种种外部困难,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自主学习法

由于物质条件有限,前线战事紧张,自主学习是在职干部接受教育的首要方法。《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指出:“必须使所有在职干部了解,学习的成效,主要靠自己努力。因此努力自习是基本的方法。在小组会和大课的前后,必须有充分的自习。”[7](P223)陈云同志倡导大家坚持自学,活到老,学到老,进“长期大学”,成为头号的“博士”[5]P178)。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勤奋刻苦、努力钻研。中共中央宣传部要求“学习干部必须养成细心阅读和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以求学习的深入,必须在学习上力求咬得烂、懂得透。”[7](P605)毛泽东同志在动员在职干部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建设大党,我们的干部非学习不可。”[3](P179)要“挤”和“钻”,“在每天工作、吃饭、休息中间,挤出两小时来学习”,“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3](P180-181)。自主学习彰显了在职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对于培养在职干部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艰苦奋斗精神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增强在职干部教育的学习效果。

(二)集体研讨法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仅靠自主学习不足以满足在职干部教育活动的常态化要求,还需要小组讨论和集体学习,形成合力。集体研讨主要依托学习小组这一组织载体进行。“凡环境许可的地方,可依类编成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每月开讨论会二次。”[7](P223)从人数上来看,学习小组不需要很多人,组员大体上要处于同一理论水平;从范围上来看,优先将同一机关、同一部门的在职干部划为一组;彼此之间围绕各自工作进行讨论,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了在职干部教育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实现以工促学、以学促工。讨论会和座谈会要营造民主和谐的积极讨论氛围,采取同志的友谊的态度,不可用“斗争”和“戴大帽子”的方式。小组式学习为在职干部相互交流和沟通提供了平台,增强了在职干部思维的灵活性与广阔性;有利于学习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促进了教育内容在工作过程中的落地与深化,对于塑造良好的学风和工作作风起到重要作用。

(三)讲授辅导法

讲授法作在抗战时期被广泛用于在职干部教育,但由于党内接受过系统教育、能够担任教学指导员的干部很少,给授课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中国共产党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建立了别具一格的讲授辅导方法。

首先是顾问团讲授法。聘请知识水平较高的有关领导和延安高校的教员组成顾问团,开设马列主义、联共党史、中国问题、党的建设、政治经济学等科目,制定各科学习大纲和学习资料,负责讲授知识并答疑解惑。其次是巡回教学法。逐步建立巡回教育站,在固定时间指派巡回教育站的教员前往各学习小组进行面授教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力量不足和上课不便等问题。最后是“传帮带”教育法。部分优秀的干部学员从巡回教育站里学到了知识之后回到自身学习小组,以老师的身份向成员讲授,后来灵活发展为“会的教不会的”“知识高的教知识低的”“新学会的教后学会的”,突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提高了在职干部教育的效率。

三、抗日战争时期在职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抗日战争时期,在职干部教育与正规的学校教育有着明显区别,其特色是在岗学习,边工边学。这就决定了抗日战争时期在职干部教育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既要充分发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又要高度重视因材施教。总结抗日战争时期在职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高度重视制度约束是重要保证

抗日战争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在职干部教育,把在职干部教育置于党和国家的战略地位来谋划,贯彻落实“在职干部教育第一”的方针,并于1939年2月成立干部教育部,加强对各根据地在职干部教育的统一领导。中央发布大量指示决定,指导在职干部教育的实施与开展,逐步形成了每日两小时学习制度、学习小组制度、指导员制度等。

党和国家从宏观制度和微观机制等方面均加强了在职干部教育建设。首先,对在职干部教育的任务和原则作了明确规定,从抗日战争现实需求全局谋划,高度强调在职干部的重要性,在全党树立了“学习为了抗战服务”的意识。其次,对在职干部教育的内容做了具体的规定,明确了干部在工作之余“学什么,怎么学?”这一基本问题,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和策略。再次,为在职干部教育的教材、经费等具体问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克服生产困难、经济落后等现实状况,为开展在职干部教育奠定物质基础。最后,强化了在职干部教育的监督和考核机制。鉴定干部时,学习情况作为一项重要标准,将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发挥双重衡量作用,构筑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

抗日战争时期在职干部教育广度与深度相结合,形成了大教育大培训的整体教育格局,在全党掀起了热烈学习的风暴,经由延安整风运动推向高潮,对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潮。这对于增长在职干部的理论素养和领导才能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做好在职干部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国家发展中心工作,发挥领导制度、组织制度、监督制度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作用,将制度机制的刚性保证功能充分体现出来。树立制度的权威既要确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亦要重视制度的可实施性,根据现实需求制定符合时代潮流的在职干部教育制度体系。

(二)内容科学方法灵活是前提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在职干部教育从教育内容上来看紧紧围绕抗日战争和经济发展,涵盖思想政治、理论政策、文化业务等各方面;从教育方法上看,做到了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以自学为主,辅之以集体讨论、小组研究等形式。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科学的原则、态度和方法,加强在职干部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能力,坚定无产阶级革命理想信念,提升业务能力,极大地增长了在职干部的本领。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体系有助于克服严酷的战争环境,其启发式和研究式教学有助于解决学习与工作的矛盾。

在职干部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新时代在职干部教育必须锐意改革,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除了继续抓牢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之外,应增加知识性、技能性的内容,如科学知识、应急管理和生态保护等,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增强在职干部教育的时代性与先进性,要遵循科学的教育内容,打造有效的方式方法,大力发挥警示教育、实践教育、情境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手段的积极作用,激发在职干部的活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三)干部自身磨砥刻厉是关键因素

抗日战争时期,各级领导干部面既要参与作战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又要进行生产运动,促进经济发展,常常出现学习时间有限甚至没有时间学习的情况。同时,由于经费有限,没有固定的学习场所和充足的学习教材等,在职干部教育困难重重。但全党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的号召,充分发挥“挤”和“钻”的精神,以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和刻苦钻研的革命精神,在工作、吃饭甚至休息时看书学习;常把书和报纸缝进小布袋随身携带,在走路骑马时拿出来阅览,热烈学习的氛围可见一斑。

新的时代语境对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环境的风险挑战更加突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脱钩断链愈演愈烈,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国内正处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于攻坚克难阶段;党员队伍内部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仍然存在,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需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作风,坚持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磨砺品质;在岗位上学、在实践中学、在群众中学;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和魄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更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注 释:

①出自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编辑的《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在职干部教育部分),内部发行,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81版,第171-173页。

猜你喜欢
在职干部抗日战争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延安时期的“干部学习节”
军队院校在职干部培训体制机制问题及对策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延安时期在职干部教育:制度·特征·意义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某部65名在职团以上干部睡眠质量调查分析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