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探析

2024-01-02 18:38王保文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非学历思政政治

王保文

(闽江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只有通过高质量的教育,才能把人口规模巨大的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推动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当前,我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迅猛,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培养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本质属性是育人,非学历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肩负立德树人使命。2018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2]。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同样承担着教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担,也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各类培训教育全过程,把培育和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非学历教育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成为真正的“时代新人”。2019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3],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紧扣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深刻阐释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意义和内在规律,对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课程思政是一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教学理念[4],是通过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5]。在非学历继续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目的就是把“价值、知识和能力”三位一体育人理念融入教学中,以期帮助非学历继续教育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成长为政治素质高、专业技能过硬且能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多指国内公办普通高校开展的以在职从业人员为主要对象、不授予学历学位的非全日制教育及培训,这是区别于普通高校开展的成人学历教育、网络学历教育的另一类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高校办学的一个重要层次。近年来,由于大学扩招,使得继续教育对学历的补偿作用下降,而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由于其专业实践性强且时间设置灵活等特点,人数反而日益增加,成了继续教育新的增长点。据统计,2014 年,我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在校学生人数约为7 300 万人,而到了2018 年,我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在校学生人数增至约9 900万人,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9%[6]。鉴于越来越多人选择进修及培训以取得职业证书或工作相关资质,中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在校学生人数预计在2023 年将进一步增至13 400 万人[7]。非学历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生群体数量庞大,且多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具有重大意义。

(二)高校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需要

非学历教育是高校建构全员参与、多维协调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通过结合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借助自身优势学科专业和思想政治教学教育资源,在非学历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通过结合各类培训课程,探究课程思政工作中的各种要素、优化策略、创新机制、构建模式,既可彰显高校办学特色,又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向、集聚力量的引领作用。

(三)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高速发展让终身学习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必须时刻为自己的工作技能进行充电,以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新要求。但是非学历教育学生大多已经参加工作,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出现偏差,表现出缺乏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正义感不强等现象。因此,高校在非学历教育的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提升技能,还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善自身人格,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理论和思潮,引导他们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形势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排除险阻,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新时代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高校对非学历继续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许多高校对于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差强人意,有些学校甚至只是将其作为一个盈利项目,逐利性较为明显,忽视了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教育功能。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也主要把重心放在全日制学生的教育管理上,非学历继续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学校和主办单位容易陷入认识误区,认为他们参加培训时间有限,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提升工作技能才是第一要义,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尽可能多地安排专业知识课,少安排甚至不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许多高校相关负责人认为参加非学历继续教育学生只在学校学习短暂的几天,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应该由高校承担,应由学生所在单位负责。

(二)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可度较低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对象包含各行各业不同年龄、不同学历水平和不同身份职位的学习人员,他们的学习时间较短,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兼顾自身工作和家庭,能够真正投入学习的时间精力十分有限,在参加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希望通过培训快速提高业务能力、强化岗位技能、增强竞争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因此,他们常常觉得在培训过程中增加思政课程是在浪费学习时间,对思政课程的认可度也相对较低,部分学生甚至认为思政课程“假大空”,毫无意义。另外,非学历继续教育学生更加关注自身发展,注重自我价值,具有一定的经济化、利益化和功利化倾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等的理解也容易出现一些偏差。

(三)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行政人员思想政治素质不高

当前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归口管理部门多为继续教育学院或继续教育处等,这些部门人员多为行政人员,在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他们只知道简单地按照流程开展培训工作,对学生的管理也多针对生活饮食,与高校辅导员相比,他们未真正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训,思想政治素质参差不齐,对思政工作方法也知之甚少,没有真正对非学历继续教育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研究,有些甚至也和学生一样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工作。在面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观念时,他们无从下手,只能听之任之,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时甚至还会被学生的错误思想所影响。

(四)教师认识不足,教学方式生硬,难以引起学生共鸣

高等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不仅仅是由高校教师授课,有时还会邀请来自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教学,这些教师上课次数有限,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也十分有限,更没有太多精力专门研究非学历继续教育学生的课程思政相关工作,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不多,没有去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他们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也少之又少,没有真正聚焦时事热点问题和学生的实际工作,对于如何在专业知识课程中挖掘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更没有认真系统的研究。同时部分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改革手段与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方面欠缺,在安排设置课程时按部就班,教学方式千篇一律,大部门还是简单地以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难以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新时代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

(一)明确办学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校在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定位上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四个不动摇”的战略定力,以实际行动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有机统一,提高对非学历继续教育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学校思政工作体系之中。各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协同配合,有效参与,深入推进非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加大教育投入,加强组织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部门的考核评价体系,使非学历继续教育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成长为政治素质高、专业技能过硬且能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二)强化师资队伍,提高思政教学能力

全面推进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学术功底厚、实践能力强、专兼职相结合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实际工作等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把握不同的课程类别之间的差异性及其内在联系,强化课程思政,构建课程体系,打造课程平台,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行和素养,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8]。教学课堂上,要加强互动,真正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关注他们心理动态,以便在之后的课程中更好地融合思政元素。学校要定期对非学历继续教育授课教师开展思政培训,通过专家讲座、经验交流会等,帮助授课教师结合实际,深入领会教育部关于课程思政的要求,学习如何找到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结合点,将思政教育融入非学历继续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着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三)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育人工作实效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部门要筛选一些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的行政人员作为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人员,可以适当参照高校辅导员的培训方式对他们进行常态化培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武装头脑,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帮助他们了解掌握思政工作方法,把握好主流意识形态,抓好主流价值观,让他们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化素质,同时学会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匡正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坚定信念,避免一些错误意识形态的渗透。在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过程中还要学会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状态。要建立反馈评价机制,在课后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课堂感受。结合学生评价了解课程思政的满意程度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并将学生意见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推动教师不断改进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方式,提升非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的成效。

(四)紧密结合实际,创新教学形式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学生思想相对成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紧跟时代发展需求,紧密贴合实际,让课程思政教育“活起来”,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基因[9]。一方面可通过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和融入式教学等形式,提升“课堂思政”的教育教学效果和吸引力,让他们通过实实在在的感知和体验来“亲其师,信其道”[10];另一方面可充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智能技术,积极开发微课、慕课、VR 技术等数字化培训资源,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将国家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科技领域技术融入非学历继续教育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模式开展碎片化、灵活性、实时性的培训,创新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的更加开放灵活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四、结语

随着非学历继续教育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学生人数也呈直线增长,遍布各行各业数百个领域,其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直接关乎国家建设大局和民族复兴大业。本研究剖析了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提出高校应把立德树人贯穿非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明确办学定位、强化师资队伍、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式等方式,紧紧牵住思政教育的“牛鼻子”,不断夯实非学历继续教育领域课程思政的实践经验,以期为今后各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终身教育,融入非学历继续教育提供了思路。

猜你喜欢
非学历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RCEP对我国非学历教育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让非学历教育监管“长牙齿”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非学历教育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