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性教育路径研究

2024-01-02 18:38邬丽丽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积极分子党性入党

邬丽丽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大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属于先进分子,同时亦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所面对的主要对象。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国家与社会层面要求入党积极分子数量与规模亦要不断扩大。在此环境下,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及教育引导工作,已然成为各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所承载的关键性任务。然而,就目前党建工作的实际而言,入党积极分子相关教育主体存在突出的“挂名”问题。新时代下,构建行之有效且科学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党性教育体系,促进高校学生党建真正实现标准化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政治素养,而且还能加强党组织影响力。

一、入党积极分子党性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党性意识亟待加强

尽管在组织层面来看,入党积极分子已经开始接受党组织的培养考察,需参与党组织相关活动,并接受组织考验,然而如今仍有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存在缺乏强烈党性意识的问题,具体呈现在对于党的总体认知较为浅显与其思想意识缺乏积极性等。一是虽然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基本属性、宗旨及目标具有一定了解和认知,但是对于深层问题仍存在认知模糊的问题。例如,对于党的基本属性当中“两个先锋队”的理解和认知来说,部分入党积极分子仅意识到党是我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对于党亦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缺乏深刻理解。也有部分积极分子对于党的前沿发展与最新动态缺乏关注,对于党的各大优良传统缺乏深刻认知等。上述现象均显示出入党积极分子针对党的认知相对片面,缺乏深入了解。二是就积极分子思想层面与行为层面而言,部分积极分子对于党性缺乏清晰认知、入党动机过于功利化、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意识与责任意识淡薄、组织观念薄弱等,特别是入党动机的问题,多数入党积极分子提交入党申请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党员身份”能够对个体未来求职就业,甚至事业发展具有帮助,抑或因为从众心理,而非在内心深处信仰共产主义,高度认同党的基本属性、核心宗旨以及执政理念,该现象将会对党组织纯洁性以及先进性造成负面影响。大学生若想成长为优秀的党员,必须在思想层次、政治层次以及行为层次克服诸多挑战与困难,而这并非易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难以避免会在政治层面与思想层面产生一定问题,所以需要强化党性教育力度,重点加强政治信仰培养,强化积极分子整体党性修养及党性锻炼。

(二)教育手段较为单一

现如今,高校面向入党积极分子所实施的党性教育在教育手段方面还存在单一化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们多维度需求,并且已然成为影响党性教育质量及效果的重要因素。当代青年学生习惯于在网络空间中生活与学习知识,但部分高校所开展的党性教育活动对于网络载体的利用率偏低,尽管运用网络载体,也停滞在课堂灌输教育模式层面,并未充分发挥网络载体,如图片、音频及视频等多样性工具的优势,让党性教育内容趣味性与生动化呈现在学生面前,导致学生群体喜爱的党性教育方式与高校采取的教育方式并不一致。当前,党性教育手段较为单一,普遍采取灌输式手段,与其他教育形式融合不足。尽管多数高校在面向入党积极分子展开党性教育过程中,普遍以灌输式教育方法为主,但是同时亦要基于学生群体个性特征与时代发展需求,融合多样化教育手段协同开展党性教育。

(三)育人主体合力不足

面向入党积极分子实施党性教育的教育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涵盖高校、院系党委领导干部、基层党支部、党课教师、思政教师及辅导员等。就当前党性教育现状而言,普遍存在各教育主体独立开展党性教育的问题,多元主体之间缺乏衔接与配合,在较大程度上弱化了入党积极分子习得党性教育有关知识与实践锻炼的实效性。多数入党积极分子均认为基层党支部与思政教师是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主体,这在侧面映照出基层党支部与思政教师在党性教育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只有少数积极分子表示高校党委与院系党委领导干部亦是教育主体,该现象也映射出这些教育主体所应起到的教育作用。此外,还有部分入党积极分子提出其接受的党性教育普遍由院系党组织、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完成。该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表明,多元教育主体在党性教育方面所发挥的主体作用较为薄弱,换言之,教育合力效应不足,教育队伍整体教育能力亟待提升。教育队伍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主体力量,唯有让多元主体教育内容充分衔接、信息融通以及科学配合,才能落实教育成效最大化。

二、入党积极分子党性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

众所周知,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是青年学生党员群体的重要后备力量,其综合素质水平对学生党员整体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同时对于党组织纯洁性及先进性具有重要影响。所以,面向入党积极分子展开党性教育工作,是高校党建体系中的基础性工作内容。针对现阶段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党性意识淡薄的问题,要强化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的学习[1]。

第一,强化党的使命教育。党组织始终将实现共产主义视作最高理想与终极目标,积极承担落实民族复兴及国家繁荣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该初心与使命是鼓励党员持续前进的内在驱动力。在革命阶段,共产党带领我国人民群众通过艰苦奋斗,推翻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及封建主义压迫,落实了人民群众“站起来”的理想;而在社会主义建设及发展阶段,党中央带领群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重点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了社会生产滞后的尴尬局面,落实了人民群众“富起来”的伟大梦想。自党的十八大开始,党中央与国家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发展真正立足于全新历史起点,社会主义也迈进新时代。现如今,我国社会已经无比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诚然,在全新历史环境和条件下,落实党中央所承载的历史使命,正面临诸多新问题及新情况,并且多方压力与阻力亦会空前提高,因此应时刻准备付出艰苦与艰巨的努力。各级党组织与教育工作者应面向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展开党的使命教育工作,让入党积极分子深刻认知党中央推动民族复兴任务落到实处的艰巨性,从而不断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我,成长为合格、优秀的党员。

第二,提高“四个意识”教育力度。新时代环境下,高校与相关教育工作者要采取多样化形式与举措面向入党积极分子展开“四个意识”教育活动,重点在思想维度与作风层面强化党组织政治建设,让入党积极分子从内心深处坚持走党的正确政治路线,并自觉遵守国家政治规矩及政治纪律,与党中央政治立场、方向、原则及道路始终保持一致性。同时,还要强化中国共产党章程党规教育工作,特别对入党积极分子而言,开展中国共产党章程党规教育活动可以让其深刻认识所要遵守和参照的纪律与准则。身为入党积极分子,必须以中国共产党章程党规为准则制定对应规章纪律,通过系统化学习及考核,积极分子可以正确认知党员应承担的义务及相关权利,为后续成为党员发展对象奠定基础。

第三,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诚然,理想信念隶属精神现象范畴,是个体内心世界的核心所在,更是个体三观在奋斗目标层面的具体表现。理想信念对党组织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党中央是否能落实民族复兴、是否能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共产主义,其关键在于党员群体理想信念的坚定性,这是党组织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关键保障。大学阶段作为学生群体三观生成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其三观极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所以,帮助学生群体明确坚定理想信念不仅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内容,更是党性教育体系的关键性内容。明确坚定理想信念是学生走出校园、迈进社会,以及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在面向入党积极分子实施党性教育过程中,应着重彰显理想信念教育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并帮助学生们树立积极三观,明确为落实共产主义理想及社会主义理想的正确性坚定信念。

(二)积极创新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教育方式与方法

新时代下,大学生群体在追求个体思想进步的基础上,普遍还存在乐于表现自我及个性张扬等特征。所以,融合当代学生特征与其对教学方式方法的个性化需求,党建工作者在开展党性教育活动中,应采取多样化教育形式和方法,借助网络技术与校园文化等多样性活动,将高深且抽象的理论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与身边事物当中,调动入党积极分子对于党的有关知识及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2]。

第一,全面推动网络载体建设,革新党性教育手段。网络有着交互性、高效性、开放性以及便捷性等诸多优势,这也使得当今社会体现出显著的网络化与信息化发展趋势,这对于党性教育而言无疑是新挑战也是新机遇。高校大学生作为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环境中成长的新一代青年,其能够熟练应用各类网络工具。所以,党务工作者可以发挥网络载体优势,运用图文结合、音视频等手段调动入党积极分子对有关理论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凭借移动短视频与两微一端等传媒手段特殊优势,革新党性教育形式。高校可以注册微博党性教育官方账号,注册党的基本知识与政治理论官方微信公众号,这些均是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及学习的新型教育手段,此种手段对学生而言也更易接受。高校要借助网络载体的便捷性优势,以生动活泼的短视频面向入党积极分子传播两会及党的大会相关知识,以此来革新党性教育方式,切实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关注度及注意力。其次,各院系与教师均可带领积极分子通过网络平台针对某个专题进行探讨、辩论,例如,探讨革命英雄事迹与辩论社会热点问题等,以此为积极分子搭建互相学习与“指点江山”的实践平台。借助在网络平台中展开激烈探讨或辩论的方式,能够让教师及时掌握积极分子思想动向,针对其中产生的错误思想及消极现象加以及时纠正,同时在此过程中面向积极分子灌输党性教育相关内容,使积极分子针对教育内容产生的看法或建议拥有输出渠道。在此种良性师生交互中,加强积极分子整体参与感,切实提升其理论素质。最后,网络仅是党性教育开展的有效手段,而教育内容才是重点。高校与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更新教育内容,无论是网站、微信与微博,还是自媒体短视频开发,均要将党性教育内容、社会时政热点及学生群体关注的问题进行充分融合,以此为基础展开具体的教育内容设置。组织者亦可基于点击量、回复量与阅读量为基准展开考核,彰显网络载体的积极作用。

第二,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首先,构建校园文化与物质环境息息相关,而面向入党积极分子所展开的党性教育活动也经常以校园环境为支撑。所以,建设物质环境是强化校园文化构建的关键因素,应统筹设计校园内部建筑风格及基础设施,涵盖操场、公寓楼、食堂及教学楼等,这些均在较大限度上对师生学习与生活的收获感、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其次,要善于运用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深化党性教育工作,将党性教育内容真正渗透到校级与院级各项文体活动当中,同时激励入党积极分子策划和组织活动实施,在实践活动当中加强积极分子组织协调能力及思政素养,进而在无形之中实施党性教育,加强积极分子综合素质。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实施的知识竞赛活动中,可以深化竞争性比赛与革命传统精神、优良作风、党史党建知识的巧妙融合,借助此类知识竞赛,不仅可以深化入党积极分子对党性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及综合素质。最后,构建校园文化要以校园电视台、校刊以及校园广播等媒体为支撑。校园媒体有着信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以及形式多样等特征,是新闻时政与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知识的有效传播方式。高校若想促进党性教育有序实施,需要发挥校园媒体的影响力,创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增强育人主体责任意识并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

党性教育实施成效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高校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所以,提高党性教育团队综合素质有益于推动教育活动有序实施[3]。

第一,增强育人主体责任意识。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学生党支部与党课讲师等育人主体与入党积极分子交流互动较为频繁,应最大化突出其在党性教育活动中占据的主体地位,激发入党积极分子深度学习有关理论及参与教育实践的积极性。思政教师不但承载着面向学生群体传播积极思想价值观、崇高道德情操及坚定理想信念的任务,而且也承载着面向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性观念培养的时代重任,将党性教育元素渗透到思政教育中,在无形之中加强学生群体党性。学生党支部在开展各项日常院系实践活动与集中教育实践中,为入党积极分子搭建党性锻炼平台,并自觉承担党性教育组织者及教育者等责任。另一方面,加强高校辅导员在党性教育实践中的主体作用发挥。辅导员是最为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具体家庭背景、性格特征与学习成绩的育人主体,其与入党积极分子交流机会较多,对其发挥的思想引导作用亦更显著。所以,高校要强化辅导员队伍党性修养,强化对有关政治理论内容的学习。

第二,提升教育队伍整体教学能力。思政教师与党建培训队伍应有针对性、有意识地了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层面的转变,积极主动学习党的核心宗旨与基本知识,自觉践行我党优良作风,强化个体党性修养。诚然,高校党委、院系党委、辅导员及思政教师,身为面向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党性教育活动的主体,要定期组织党性教育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加强自身教学能力。同时,亦要积极参与由学校党组织开展的党务工作人员培训活动、党务工作人员教学能力及业务能力等实施的专业化培训,从而提高对积极分子实施党性教育活动的创新能力及理论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党性教育要促使入党积极分子在真正进入党组织以前生成对于党组织和党员群体的深刻了解,确定个体身为党员所承担的责任,进一步加强宗旨意识,深刻领悟入党真意,净化其入党动机,进而为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及党员发展工作的实施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积极分子党性入党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憨娃入党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
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标准及其衡量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