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 理念的公安视听技术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以贵州警察学院为例

2024-01-02 10:10田贵春杨英仓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工科公安导向

田贵春,杨英仓

(贵州警察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指出要推动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的意见》提出要树立工程教育新理念,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先进理念,指出要着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要加大课程整合力度,推广实施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研究性教学方法,注重综合性项目训练,创新工程教育教学组织模式,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推进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工程人才,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1]

由此可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十分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工科要树立的教育理念,并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指明了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模式,为新工科时代的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2015 年,公安部提出了“一切面向实战,一切为了实战”的教育训练理念[2],明确了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公安视听技术》课程面向公安机关的人才需求,旨在训练学生案件侦办中运用常见视听设备开展取证工作、物证和现场摄影工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利用视频监控开展视频人车物的追踪、分析和检验技术,了解语音资料的提取、处理和检验技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战中视听技术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应用型公安人才,这与新工科面向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OBE 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反向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课程目标围绕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实际需求而确定,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获取而设计,并且还根据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教学持续改革创新,形成提升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是新工科建设所倡导的工程教育新理念,也是进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革命的重要理念。将新工科和OBE 理念结合起来,指导《公安视听技术》课程教学创新改革是符合新工科建设发展要求的,课程组以新工科建设为导向,以OBE 教育理念为指导,反思教学痛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有效达成课程教学目标的新路径。

一、《公安视听技术》的缘起与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录音录像设备的普及、视频监控的广泛安装、网络通信技术广泛存在于现实社会活动中,加之人们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升,视听资料成为广泛存在、便于收集的一类物证源。视听资料广泛存在便于收集又能够客观再现案件事实,因此案件中涉及视听资料的情况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公安实战工作中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步态识别技术广泛应用,案件侦查技术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安实践指导公安院校教学研究[3],公安视听技术成为预防和打击各类犯罪的有力武器,现实的需求倒逼公安视听技术迅速发展。2011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 年)》,正式批准“公安技术”一级学科下设“公安视听技术”二级学科。随后,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为代表的公安院校陆续新增公安视听技术专业,开始向公安实战一线培养和输送行业紧缺的公安视听技术专业人才。[4]没有设置公安视听技术专业的院校,大多也开设了《公安视听技术》课程,讲解相关知识以应对公安实战的现实需求。

贵州警察学院早在1983 年就在刑事侦查专业开设《刑事图像》课程,随着视频监控普遍安装,案件中涉及的视频资料越来越多,教学中增加了“视频侦查技术”;随着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逐年增多,司法语音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教学中增加了“司法语音检验技术”,2014 年课程组出版《公安视听技术》教材并开设相关课程,该课程的本质是在侦查工作中,依托图像、视频、语音的采集、处理、检验和鉴定技术,发现犯罪线索,固定犯罪证据,从而达到预防犯罪、侦查破案、维护社会稳定、优化社会管理的目的。2019 年,贵州警察学院《公安视听技术》所在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被列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重点支持学科,2021 年被列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公安视听技术课程也在此基础上取得了长足发展,2022 年完成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建设,课程建设不断发展进步。

二、《公安视听技术》课程教学痛点与思考

开展教学反思,能有效帮助发现课程问题,为教学改革指明方向。课程组在看到课程建设发展成效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响应新工科建设发展意见的要求,以OBE 理念为指导,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持续推进课程教学质量提升。

(一)学情分析

1.激发学习兴趣有条件

课程要达成教学目标,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成效衡量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学生对课程感兴趣,有主动探索的学习动机,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课程组调查发现,开课之前大部分学生看过不少警匪题材的影视剧,对天网、视频追踪、人脸识别、电信网络诈骗等有基本认识,教学之初,结合学生前期相关知识广泛开展讨论,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课程教学的有利因素。

2.维持学习动机有困难

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已有知识经验不足,实践经历缺乏,知识获取渠道受限,因而学习动机的维持困难。光有学习兴趣是不够的,学习动机的维持是保证学生持续主动探索,取得学习成效的重要条件,美国学者John Keller 提出了ARCS 动机模型,认为与学生学习动机密切相关的要素有四个,即注意(Attention,A)、关联(Relevance,R)、自信(Confidence,C)和满足(Satisfaction,S)。其中A(注意)即教学内容或内容的呈现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要使学生感兴趣,就这个要素来讲,《公安视听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优势,学生有较强的探索欲。R(关联)要素是指教学的内容应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或已有知识经验能够产生联系,虽然学生通过影视剧了解了一些公安视听技术相关知识,对此有较强的兴趣,但是作为最早开设的专业课,并且课程知识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很强,学生相关的原有知识储备不多,知识整合有难度,而且作为公安实战应用技术光有理论不行,但学生在视听技术方面的实践经历几乎是空白,加之课程知识多涉密,获取知识的渠道受限,因此课程学习的难度比较大,如果在教学方面缺乏相应环节的支持性建设,学生学习的C(自信)信心就会受影响,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获得感和满足感S(满足)也会打折扣,学习动机的持续性就不足,进而课程目标的达成就会受到影响。

(二)教学痛点及原因分析

1.专业教学资源不足

首先,公安视听技术专业是伴随公安实战部门对视听技术的迫切需要,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理论研究滞后于案件实战应用,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课程教学方面专业教学资源的积累很少;其次,公安视听技术是面向实战的应用技术,在公安实战工作中主要包括视频现场勘验、视频侦查技术应用和视听资料检验鉴定三个方面,在知识层面则表现为多学科交叉,但实际中以应用项目为牵引,理论结合实战的针对性学科教学资源不足,跨学科理论知识的交叉整合不够;最后,公安视听技术作为应用技术与公安实战工作联系紧密,但由于公安工作的保密性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校局合作还没有实现公安数据一体化和资源共享,教学中实战案例资源缺乏,课程理论难以在实战训练中落地,难以跟踪实战中最新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手段。

2.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效果不佳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为主,教学环境主要是传统教室,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知识是被动接受,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且教学与实战对接不足,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脱节现象,[5]学习成效不足,教学效果不佳。《公安视听技术》课程顺应实战需求而产生,目的是培养能够解决实战中视听技术问题的专门人才,其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停留在理论上。以新工科建设发展意见为指导,基于OBE 理念,建立“实战导向、项目牵引、多维评价”的教学模式,利用教学信息化优势,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效是有效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举措。

3.教学评价不合理

目前,教育部和公安部均没有明确规定公安视听技术专业的考核内容和考试方法,教学中,考查方式多种多样,但考核目标不够明确,考查针对性不强,缺乏有效的过程性评价,以致考核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加之公安视听技术课程专业性强、学习难度大、花费时间多,教学评价不能及时给与学生回馈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影响,进而影响学习成效。

4.学生岗位胜任力不足

新工科建设发展意见提出要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持续提升工程人才培养水平。新工科教育理念十分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成效,要培养能够分析、研究实战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公安视听技术专业学生参加工作后,存在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的现象。根据OBE 产出导向理念,公安视听技术课程的教学需要对接实战需求制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学习成效即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反思教学问题,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岗位胜任能力不足,一方面反映出教学与实战对接不够紧密,学生通过学习,实践能力提升不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理论学习成效不足,缺乏扎实理论功底,导致知识迁移能力不足,面对新的错综复杂的实际案件时缺乏理论支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

三、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提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新理念,要求着力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里的工程教育新理念与OBE 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相呼应,OBE 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目标导向,反向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理念,在 OBE 教育中,学生预期学习成果是优先于教学内容的,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等都需要围绕学生预期的学习成果展开[6],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OBE 理念适应新工科建设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公安部提出的“一切面向实战,一切为了实战”的教育训练理念,与新工科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要求相吻合,与OBE“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理念相呼应,公安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以公安机关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侧重于对学生公安实战工作能力的培养。《公安视听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战工作中涉及到的视听技术问题的能力,应该响应新工科建设意见要求,以OBE 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此,贵州警察学院《公安视听技术》课程组依托校局合作平台,形成了“实战导向、项目牵引、多维评价”的教学创新模式。通过建设实战化教学团队,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明确课程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构建实战化的教学环境、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有效获取学习成果,并通过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助力教学过程有序推进,通过教学评价有效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促进教学改革,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一)建设实战化的教学团队

公安部“一切面向实战,一切为了实战”的教育训练理念与新工科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相符,根据OBE 工程教育新理念的要求,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以公安机关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侧重于对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实战化教学团队的建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实战导向、项目牵引”的创新课程模式提供重要的师资保障,是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

贵州警察学院《公安视听技术》课程实战化教学团队由教授、高级工程师、讲师、驻校教官共同组成,形成教师和刑侦民警双指导的、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团队以实战反哺教学,以教学促进实战,进一步增进校局合作,实现协同育人,促进实战资源共享。教学团队专家实战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教学与实战对接紧密,教学选用兼具时效性与经典性的案例,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和任课教师了解真实案件的侦办流程、体验真实的案件鉴定,打造理论讲解、案例教学、模拟案件、案件鉴定与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构贴近实战需求的教学内容

OBE 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反向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基于这一理念,教学内容要从毕业要求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出发,明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聚焦课程目标去组织重构。《公安视听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首先,以公安机关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侧重实战能力的培养,因此,构建实战化的教学内容是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举措;其次,理论与实践也不可偏颇,理论基础不足会导致知识迁移能力受阻,实战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就会受限,因此教学内容除了支撑实战技能的培养需求,还要能够帮助学生搭建起系统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最后,新工科也十分强调知识技能的培养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高素质卓越工程人才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立德树人与价值引领应该始终融汇贯穿于工程人才培养之中。公安队伍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队伍,课程思政育人理应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课程组在《公安视听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构上做了如下工作:

1.建设课程思政资料库实现榜样引领

公安院校的社会责任是培养输送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知识技能与价值引领必须同向同行,课程组深挖教学内容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按照国家级、省级、优秀校友代表,分梯度建设了公安视听技术专家影像信息资料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适时将思政育人元素沁润其中,以榜样人物的精神感化学生、引领学生,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培养有温度有家国情怀的公安应用技术人才。

2.构建课程案例资料库贴近公安需求

公安专业课程的教学以公安一线实战需求为导向,在教学中可以广泛采用案例法和项目式教学法,对接实战的案例资源库的建设对实战化教学和学生实战技能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丰富的实战案例能够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真实的案件中[7]。实战工作中,各级公安机关侦破的案件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在这些警情的现场处置、案件侦破过程当中也出现了成千上万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8],《公安视听技术》课程针对不同级别的公安机关、案件类型、性质、数量的差异,按照省厅、市局、县局三级机制广泛收集案件,形成针对性较强的案例资源库。通过建立针对性的实战案例库,实施分门别类的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和汲取各类现场处置经验。

3.专业知识模块化以提高教学质量

在OBE 理念的指导下,围绕公安视听技术的实战需求和学生课程学习的目标,课程组将专业知识模块化,通过模块与模块间的联系,建立起“实战导向、项目牵引”的知识体系,比如“案件语音采集技术规范”,为了便于学生清晰完整地掌握这一实战项目的理论基础知识、规范标准要求、案件应用、操作技能,将教学知识点按照课件、视频、标准资料,进行知识的模块化构建,再如“视频追踪技术”这一项目,按照课件、视频、打击策略等内容进行知识模块化建设。

“实战导向、项目牵引”的知识模块化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完整地掌握每一个实战项目的必备基础知识,规范标准和实际操作,有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战应用的对接,有利于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战技能熟练的专业人才。

4.编撰出版《公安视听技术》教材支撑课程教学

伴随公安实战部门对视听技术的迫切需要,公安视听技术专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理论研究滞后于实战,加之该项技术在知识层面呈现出学科交叉综合的特点,相关理论知识的整合性和针对性不足,专业教材缺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为此,课程组结合实战需求,通过专项调研等方式积极将实战中视听技术破案手段的新理论、新战法、新技术等成果加以总结归纳,形成理论成果,并引入课堂教学,从实战需求出发,聚焦人才培养目标,整合知识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出版了公安视听技术专业教材。该教材既为学生搭建了系统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又结合实战需求,紧跟最新技术,为课程教学提供重要的材料支持。

5.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时空

公安视听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涉密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渠道获取的资源很少,而该课程专业性强,具有学科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实战应用要求高,学生学习难度大,因此,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效十分必要。线下的教学资源以教材和实战资料为主,线下面对面的教学具有现场感强,互动便利等优势,但也会有时空限制的不足,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学科领域都在尝试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资源,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教育质量革命。

《公安视听技术》课程在打造线下资源的同时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创建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把每个章节的内容按照课程思政、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章节测验、拓展学习资料五个板块加以整理和扩充完善,建设持续更新的线上教学资源库,通过该教学平台,学生学习资源极大丰富,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得到有利支持,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有力保障。

(三)采用实战化教学环境与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的环境和所采用的方法是综合体现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传统的教学形式是在教室里,以教师讲授的方式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更多强调理论知识传授,与实战对接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参与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知识迁移能力弱,毕业后岗位胜任能力不足。《公安视听技术》课程在OBE理念指导下,形成以实战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变换采用模拟街区、情景教学、研讨课堂、实战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场景,构建起实战化的教学环境,改变了传统、单一、枯燥的课堂讲解模式。同时,配合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学生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贯穿使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探索、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提升,学习效果明显改善。

具体教学过程中,《公安视听技术》课程的教学在实战化教学团队引领下,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的实际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战为导向,适时构建恰当的实战化教学环境,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综合利用丰富的线上线下课程资源,辅之以合理的教学评价,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方面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视频追踪技术”的教学,首先明确课程与实战结合非常紧密,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利用视频监控开展视频人、车、物的追踪技术。课程以实战训练为主,采用翻转课堂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变传统的“先教后练”[4][9]模式,依托教学信息化平台,上课之前,先发布预习任务,把知识性的内容通过课件、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先行自学,自学的同时完成相关测验,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基本的知识搭建,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该教学内容的特点,可在课前提供一段真实案例的视频影像,让学生看视频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案,教师通过学生自学情况和讨论情况掌握学情,把握教学重点,课前合理设计教学;课堂上,教师针对预习情况和讨论情况,重点难点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复盘,老师重点讲解学生的疑问,然后课堂主要通过构建实战场景,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训练任务,整个课堂紧密对接实战,学生利用课前掌握的知识,在实战训练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训练项目,教师加以辅助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和技能的训练;课后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发布的任务完成知识梳理与复习,反馈学习疑问,教师进行答疑,发布拓展学习内容或思考讨论问题,或与下一次的学习内容建立联系。课程思政的内容也一改生硬的灌输,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优势,适时浸润到学习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升华。如此,通过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优势,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驱动等探究式教学方法,构建实战化教学环境,整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自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知识掌握与实战技能得到充分考核,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充分训练,学习效果明显提升,其毕业后岗位胜任能力也相应提升。

(四)建设多元评价体系

由于没有公安视听技术专业考核内容和考试方法的明确规定,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存在考核目标针对性不强、考核方式随意性大甚至流于形式的问题,评价体系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能够有效反馈教学的成效,是促进教学持续改进的重要考量。

基于OBE 理念,教学评价应该围绕课程目标,将目标进行细化,依照课程目标的达成方式和情况合理设计评价方式和评价权重,重视过程性评价。随着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及项目驱动教学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采用,课堂从原先的教师讲授为主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教学评价也需改变传统的以期末一纸考卷得分的终结性评价方式。课程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既兼顾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又注重过程性考核与课堂进程的配合,充分发挥了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的监督和鼓励作用,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升,教学评价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更加准确地反映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持续改进提升。

新工科建设意见提出要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先进理念,OBE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之相契合,是工科教育教学的重要指导。公安部“一切面向实战,一切为了实战”的教育训练理念与新工科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相符,公安视听技术课程顺应公安实战需要而开设,旨在培养能够解决实战中视听技术问题的应用型公安人才,但由于短时间内快速发展,课程教学方面难免存在不足,比如专业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模式与方法效果不佳、教学评价不合理,学生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问题。公安视听技术课程在新工科建设意见指导下,基于OBE 教育理念,形成了依托校局合作平台,实战导向的教学创新模式,教学中建设实战化教学团队,以学生为中心、以行业需求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打造实战化教学环境,采用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探究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效,并通过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助力教学过程有序推进,有效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促进教学改革,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工科公安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偏向”不是好导向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公安报道要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