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2024-01-02 10:10:48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法医学思政课程

孟 舒

(贵州警察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关键字:全方位育人;法医学;课程思政;课程改革;公安院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多次谈到思政课程建设,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校思政课程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重大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思政课程得到快速发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也应运而生。习近平总书记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成为教学研究的聚焦热点。

2020 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所有高校学科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一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明确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基于此,公安类院校肩负培养人民卫士的重大职责,迫切地需要将课程思政建设提上日程。

一、课程思政及其研究情况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

首先有必要明确,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完全不同却相辅相成的两个概念。201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第一次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此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 方案”直接使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称谓,简称“思政课”[1];思政课是针对中国每一位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程,内容主要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核心课程。

“课程思政”一词最早来自于《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2],上海市政府逐步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探索过程中形成了课程思政理念[3]。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总书记的讲话为课程思政的全面开展指明了道路,提出了要求,明确了目的。课程思政不是一个单独的课程或者课程体系,而是贯穿教学始终的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的思维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顶层设计上是要将专业教育同立德树人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高校育人的功能。根据《纲要》指导,课程思政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简言之,是全国高校学科专业的所有课程,必须结合专业特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二)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

在中国知网以“主题+篇关摘+关键词”精确搜索“课程思政”,文献类型为学术期刊,学科选择高等教育,发表年份2017 年至2022 年,一共检出10885 个结果。

1.课程思政研究的关键词聚类

与检索关键词相关的出现最多的关键词是“教学改革”,共出现1400 次,其次分别是“立德树人”出现876次、“教学设计”出现469次、“思政元素”出现441 次;其他关键词,如教学方法、专业课程、课程建设、教学路径、教学模式、三全育人、人才培养等词频均在100次~300次之间。

2.课程思政研究的时间轴聚类

从研究时间来看,2017 年至2022 年发表论文篇数。2017 年至今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并在2020年至2022 年三年间呈爆发式增长趋势。将关键词按时间轴聚类,能更进一步了解研究发展的趋势。

3.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

重新调整检索条件,关键词变更为:(篇关摘:课程思政教学〈精确课程〉)(主题:教学实践〈精确课程〉),选择高等教育学术期刊文章,检索出共707 条结果。

分别以“公安院校课程思政”“法医学课程思政”为主题检索,结果分别为161 条、10 条;以“医学课程思政”“法学课程思政”为主题检索,结果分别为1448 条、166 条。

通过变换关键词检索,以及将文献可视化计量分析,发现自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全国各高校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越来越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逐步将专业课程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尤其是2020 年教育部颁布《纲要》之后,课程思政研究发文量呈爆发式增长,研究内容也从最初的以理论研究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教学实践研究为主,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的融合趋势越发明显,教师逐步将精力放到课程建设上来,在实践中探索每门课的思政元素,从发文关键词可窥见一斑,以“工匠精神”“文化自信”“人文素养”“人生观”“价值观”“生态文明”“团队协作”等作为关键词的论文步入视野;课程思政与专业课同向同行,发挥好每一门课程的育人作用的理念已经扎根于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在今后,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也将成为教学主流研究之一。而在公安类院校这种特别强调铸魂育人的高校,此类研究却迟迟没有跟上脚步,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法医学作为医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作为医学和法学的交叉学科,课程思政的研究也寥寥可数,远远落后于其他医学和法学学科。

(三)结合实际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1.主要研究内容

基于《法医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展开,以教材教授的基本教学内容为依据,从学理上明确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统一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和挖掘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并明确其中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的研究能够赋能学科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建设促进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价值目标三维有机统一;创新教学方法是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色开发思政元素,创建思政案例库,多种教学方法动态结合精准滴灌,润物无声,最终构建一个融入智慧教学手段的,线上与线下无缝连接的,时代性和历史性相统一的法医学课程思政体系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实施方法。

课程思政的研究重点是挖掘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确定思政总目标,从不同角度挖掘不同类型的思政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到法医学课程体系中,以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三维统一。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问题探究法、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对法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和传授,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法医学理论和实践中蕴含的社会伦理价值。

2.研究思路和方法

课程承载思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二者需同向同行,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专业课程启动课程思政,通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融通促成育人育才的统一。同时,课程思政能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专业课层面解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强调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价值引领,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中牢铸理想信念。因此,通过以基本教学内容、学科内蕴含的内在价值理念为依据,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蓝本,以培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铸造对党忠诚的政治灵魂为总体培养目标,构建层级化课程思政体系,采用模块化的知识构架呈现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历史任务、故事等思政素材,将思政素材与专业内容无痕链接,最终春风化雨般铸魂育人。

结合法医学教学基本内容、教材、教学经验,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访谈等形式进行研究,具体研究思路为:第一步,依据教学经验、课程特点,学生特点等分析法医学课程思政中存在的痛点问题;第二步,依据党的方针政策、《纲要》、四新建设要求、教育教学基本理念和方法等确定改革的方向和设计思路;第三步,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基本要求,以法医学专业知识为依托,分析法医学课程思政的现实需求;第四步,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挖掘法医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第五步,通过模块化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提炼思政教育元素;第六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实习实训、科研项目等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第七步,开展课程思政评价。

(四)公安院校法医学课程思政研究的意义

公安类院校因其特殊的院校性质、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定位等,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非常重视的,公安院校的学生将来大都要走上人民警察的岗位,从事公安系统各警种工作,肩负确保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任[4],因此,相较普通高校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有着更高的要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按照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锻造一支让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过硬公安队伍”,强调“公平正义是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而法医学在实践中主要服务于法律,可以为处理民事纠纷、刑事案件,审判及定罪量刑、立法等提供科学的证据和依据,作为自然科学其发展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是公安类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学习法医学可以为命案的现场勘查、侦破、研判、以及诉讼证据的保全等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法医学的内在属性和公安工作的内涵是一致的,在培养过程中,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民警的政治素质要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公安院校法医学的课程思政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刻不容缓。

二、《法医学》课程概况

(一)建设历程

《法医学》2017 年确定为专业选修课程,为全线下课程,呈现一种平面化特征,教学沿一条时间线实行课堂——实践——作业——考试模式开展;课程注重学生德育教育、忠诚教育,强调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课程建设以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为主。2019 年,法医学课程开始探索混合式课程的建设之路。2020年随着《纲要》的发布,开始课程思政的建设之旅。2021 年获评校级金课。此后课程建设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实用型警务人才为导向”,开展以整理教学资源、运用智慧教学手段、逐步融入课程思政、注重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内容划分衔接、激发学生自学热情和能力为主的一系列建设改革活动。至今,课程已建设成为线下48 学时、线上22 学时的混合式课程。

(二)课情分析

《法医学》是研究人体的死亡、损伤及个体识别等相关问题,并为司法实践提供科学证据的鉴识科学[5],是开设在大学二年级第2 个学期的专业课程;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法医学的基础知识,为从事现场勘查、案件的分析研判等工作打下基础;目标是培养忠诚可靠、纪律严明、素质过硬,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公安实战能力的人民警察。法医学在实践中主要服务于法律,可以为处理民事纠纷、刑事案件,审判及定罪量刑、立法等提供科学的证据和依据。作为自然科学其发展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另外,法医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医学学科,除了需要具备医学基础知识、生物、化学、物理等多学科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具有跨学科的属性。法医学课程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属性,加之开设在公安院校,要充分结合公安工作人才培养需求及工作特点,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确定思政目标时不易抓住要点,有一定的难度。

(三)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不断改革和思考,发现公安类院校学生在政治素养和专业归属感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面广泛、视野开阔,且适应了网络化发展趋势。新一代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个性特征,看重个人发展并热衷于探索自我,这种特点在网络环境中更加突出。这对于开展课程思政是有利的。

然而,在这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习惯于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未来的规划目标不够明确。因此,公安类院校需要实现培养目标的全面落地,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和心理健康,秉持崇高的公安情怀,引导学生在整合广博知识的同时,通过深入理解和学习公民道德、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相关内容,培养其使命意识、忠诚意识、法治意识等综合品质,着力推进新时代公安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为了适应当代学生个性鲜明的特点,教师需要在课程中融入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同时,教学团队也应加强专业理论体系的构建,并通过针对特定知识内容进行创新性教学设计,打破碎片化学习的限制,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且将道理讲得深入人心,引导学生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做好人民忠诚的卫士。

三、《法医学》课程思政中痛点问题分析

法医学课程经过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历程,教学团队深入分析,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指导,在认真分析法医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分析,总结出课程思政四大痛点问题。

一是课程思政总体目标不明确。教师在知识单元中挖掘了课程思政的元素,但法医学课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没有凝练出总体思政目标,导致课程思政缺乏凝聚力。二是课程思政内容不丰富。案例和活动少,思政元素没有拓展到课外,没有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几乎没有专门针对思政的实训活动。三是课程思政教学环节不完善。课前环节教师和学生沟通较少,没有课程思政预习资料,缺乏课前预习。课程思政的作业布置没有针对性,往往为了完成任务而布置作业。四是课程思政缺乏有效考核评价手段。目前课程的考核都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主,缺乏有效的课程思政目标评价方法,学生参与情况难以量化评估。

针对以上痛点问题,团队认真研讨,充分利用有利学情,高度重视不利学情,进行创新改革。

四、《法医学》课程思政的改革创新举措

(一)创新改革思路

课程的改革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队伍建设的总要求为旗帜,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融合“四新”建设中新工科、新医科人才培养要求,来确定创新改革的方向、设计思路和教学理念。团队所秉持的课程教学理念有以下三点。

一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成长。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加强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有效的学习交流和问题解决,实现真正的教育教学共同体。

二是坚持德育为先,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榜样形象,模范遵守职业道德以及校规校纪,并用自己的言行传递道德价值观。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来注重德育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行业、学校规章制度等方面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道德观念。

三是实践跨学科融合理念,强调跨学科互通,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学习。医学、工学和法学都是具有广泛社会应用价值的重要学科领域。将这些学科有机地连结起来,有助于弥补单一学科知识局限性,增强学生对多学科综合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创新意识。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贯穿思政教育要素。在制定课程思政培养目标时,要充分融合各学科所蕴含的思政价值,以确保整个学习过程中能有高质量的思政教育支持。

在此基础之上,以锻造“四个铁一般”的公安铁军的课程思政为总体目标。同时,根据法医学课程的特点,依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一步提炼并拓展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细化思政目标,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

(二)四个创新举措

1.找准课程思政总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锻造一支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公安铁军。法医学作为公安专业的课程,在实践中主要服务于法律,其发展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找准这个方向,也就找到了法医学课程思政的总目标。团队围绕“四个铁一般”,结合每一个教学板块、每一个实训教学内容的特点,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思政目标,使课程更具凝聚力,对本专业培养目标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2.充实和拓展课程思政内容

首先,要求教师拓展课程思政的广度、深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历史、文化等角度充分挖掘思政资源,顺应信息时代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建设了“榜样的力量”课程思政案例库。案例库中收集和整理在法医学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事迹,公安英模、二十大代表、最美大学生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公安系统的优秀民警和学生,以期对学生起到榜样的引领作用。在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交流、合作等,师生之间逐步形成课程思政建设共同体,教师选拔出学生分享的优秀案例,进行指导和改进,录制了6 个课程思政分享视频,讲述法医人的故事,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这种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思政要素,更好地达成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团队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知识点制作了20 张思政卡片,卡片将知识与价值、素养相结合,形式直观,内容丰富,给学生以深刻印象。团队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在思政卡片上粘贴二维码,用学习通扫描二维码,可以直达“法医学教学与课程思政”专题板块。在板块中,学生可以观看与思政卡片相关的知识点视频、“榜样的力量”案例库和师生携手共建视频案例库。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应用现代信息手段将碎片化知识融合,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依托混合式课程的优势,线下课程可以开设更多的互动实训课,教学团队设计了19 个学时的7 次实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第一次实训设计为法医学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分享会,以深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将最后一次实训设计为法医学经典案例研讨会,引导学生从思维方式、法律制度、现场勘查等角度分析研讨法医学案例,强调学科的融合应用,可以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的变更与迁移、文化自信、自立自强等思政要点。

3.全面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有其短板和缺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法医学团队全方位的改革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依托学习通智慧教学平台重构课堂,将法医学课程建设成为深度融入课程思政的线下48 学时、线上19 学时的混合式课程。混合式课程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要积极参与到课程内容的自学、预习、自测、拓展中去才能完成学习;又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拓展了课程的广度、深度,尤其是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历史、文化等角度充分挖掘了思政资源,丰富线上线下课堂,让法医学课程变得饱满而内涵丰富,充满吸引力。

针对课程思政教学的问题,课前,团队教师设计了思政卡片,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思政内容和教学内容相融合,引导学生初步思考;课中,教师引入思政素材,引领学生进一步内化所学内容;课后,适时组织话题讨论,通过深度参与,将知识从“入脑”转化为“入心”。

团队将之前的线下作业案例分析报告、小论文等作业,改革为线上+线下的形式,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多彩,更能适应青年人的特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分析推理、协作沟通等高阶能力,解决了课程思政作业布置老大难的问题。具体如下:

(1)组织2~3 次主题讨论,其中包括课程思政相关话题,学生通过参与讨论获取积分;

(2)课程思政实训、案例实训作业分为三个部分完成。课前学生查阅资料,制作PPT;课中分组汇报,录制汇报视频;课后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或思政实训心得体会等。以上资料完成后要求学生上传至学习平台供教师批改评分。这样的作业形式覆盖了教学全过程,可以全方位考察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同时也解决了课程思政缺乏作业的难题。

4.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实现过程性评价与效果性评价并重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着眼于考核学生对已学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应用程度,例如平时作业成绩、到课率、课堂表现和期末试卷考试。然而,这些方法难以量化并反映出学生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掌握和参与情况,即使采用个人总结、口头报告、班级整体状态评估等方法也无法完全把握。为此,教学团队针对这种局面做出了调整,为法医学课程制定了一个新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的构成要素主要为两部分:过程性评价和效果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由考勤、章节任务点的学习情况、课程积分、分组任务、案例报告组成。除案例报告为线下作业外,其余部分借助学习通教学平台线上完成。而效果性评价由章节测试、期末考试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章节测试为线上测试。

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得到充分的考核,因此,可以有效量化学生对于课程思政视频、思政素材的在线学习情况,对课程思政实训的课前准备、课中汇报质量、思政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要素进行评估,全面跟踪体现学生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参与表现,真正实现对课程思政的真实评价。

猜你喜欢
法医学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54例鼻骨骨折诊断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医学与法学(2020年3期)2020-09-18 09:21:46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听觉诱发电位在法医学上的应用价值
医学与法学(2020年2期)2020-07-24 08:46:46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腰椎外伤并椎体血管瘤法医学鉴定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