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分局 袁惠田 赵佳莉 包哲韬
秉承“服务靠前”理念,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分局持续深化改革、坚持优化服务,积极推进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动产证“三证齐发”审批试点实践,自宏杉科技存储产品产业化基地及神甲科技物联网流量安全产业基地两宗项目在全市首次实现“三证齐发”后,持续完善产业项目审批机制,助力企业抢夺建设发展黄金时间,为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全力打造规划资源“加速器”。
一是集体决策定方向。发挥滨江区规委会决策议事作用,通过优化更新“智慧滨江国土空间管控系统”项目模型库,利用三维实景技术进行多视角多维度比选分析,辅助建筑方案加快审定。同时落实评审问题跟踪管理,召开专题协调会推动方案调整、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已召开7 次规委会专题会议,对共计19 个产业项目进行方案评选。二是上下联动强指导。积极争取市级部门支持,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审批、不动产、调查监测等条线工作人员上门指导业务,协助开展“三证齐发”平台审批测试、完善环节流程设置,对改革推进中不动产与规划审批业务系统数据不通等难点、堵点,上下联动寻找解决路径,确保依法依规与实干实效并重,形成全系统共管工作合力。三是部门协作促落地。形成“平台街道—主管部门—区领导”三级联动协调机制,规范部门流转,畅通部门间审核渠道,项目落点后主动对接企业,与审管办、经信、住建、交警等各部门及产业平台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为企业提供定制化事项清单及进度表,开展政策流程指导和服务,保障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一是链式管理,实现“一码贯通”。通过“土地码”给每块地配发“身份证”,统筹做地储备、供地出让、建设验收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有效破解地块与项目匹配难、项目情况跟踪难的问题。依托土地唯一标识ID,以电子证照系统共享代替企业自行准备,以审批数据抓取代替部门流转,实现发展改革立项“秒备案”、用地许可“秒办结”、不动产登记“零材料、零等候、零跑次”。目前工业用地已全部实现赋码出让和带码审批。二是系统提升,实现“一窗受理”。积极争取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政策和技术支持,进一步贯通与不动产登记系统的数据共享渠道,突破原三个业务系统相对独立、流程和数据不互通的壁垒,打造审批系统“三证齐发”统一收件端口,提供“一端口”集成服务。“三证齐发”项目申请不动产登记时,取消强制进行“人证核验”,为“一窗受理”破除技术堵点。三是靠前服务,实现“无感审批”。安排专员专班,提供事前告知答疑、事中沟通协调、事后跟踪回访全链条服务,切实推进工作落地。在符合政策规范的前提下,简化前置环节,以“部门跑”代替“企业跑”,如在不动产登记权籍调查测绘中,不再要求企业提供测绘调查资料,而是由部门现场踏勘,在核实地块界址无变化的情况下,以“无测绘权调”方式沿用原地块储备测绘数据,为企业节约10 天左右的调查时间和上万元的测绘费用。
一是审批程序并行。打破原先土地摘牌后“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不动产登记”三阶段串联审批模式,将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公示提前到土地摘牌期间,与合同签订、地块移交等工作同步开展,节约10 个工作日的公示等待期。建立容缺机制,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不动产登记受理环节前置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受理环节,改前后“串联审批”为同步“并联审批”,实现“一窗受理、一窗发件、三证齐发”,让企业只需“跑一次”即可办理三项审批。二是审查节点提前。为解决工业企业因缺乏建房经验,拿地后再开展方案设计易反复、耗时长的问题,引导企业将方案设计工作提前,在地块做地储备期间同步推进,实现建筑设计方案介入、服务、审批“三提前”。同时通过提前出具规划条件、开展方案模拟审查等方式,助力项目方案早定稿、快深化。如宏杉项目于2 月6 日申领预红线(规划条件),较改革前提前4 个月开展实质性方案设计工作,通过模拟审批服务实现“方案等出让”。三是出让流程优化。为加速产业用地出让,积极争取市级工业用地出让权限下放,会同经信部门研究并明确权限下放后流程安排,标准化制定地块出让前置条件,简化原申报所需地价说明等材料,明确申报所需材料清单,增强方案设计和挂牌出让环节衔接的整体性和灵活性,出让方案一次性上报区政府批准后即可挂牌公告,为实现“三证齐发”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