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京剧是我国璀璨的艺术明珠,如何赏析京剧、推动京剧发展,成为当今社会需探究的问题之一。尚派是京剧一大流派。文章概述京剧尚派,同时从唱腔、身段、脚步三个角度分析尚派的艺术特色,并分析京剧尚派的艺术化发展策略。结果表明,尚派应完善流派体系,表演与时俱进,同时培养优质人才,继而增强京剧尚派的艺术性与生命力。
关键词:京剧;尚派;艺术特色;流派体系
京剧在我国属于影响力较大的戏曲种类,发挥着传承中华文化的积极作用。自清代起,南方徽班陆续进京,与湖北汉调艺人合作,期间融入秦腔、昆曲部分作品的表演形式,同时从民间曲调吸纳艺术元素。经过长期的交流与融合,京剧艺术体系趋于稳定,舞台美术、音乐伴奏、唱腔、表演、文学等均有程式性、规范性。从总体来讲,在京剧表演过程中,唱腔、文学、脸谱等方面互为依托,塑造了诸多人物形象,常用虚实结合的表演手段,演员能突破时空局限,实现形神兼备、以形传神的表演目标,用处处入戏、声情并茂、细致入微的表演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观众。京剧共分四派,即荀派、程派、尚派、梅派,各个流派在传承与弘扬京剧艺术特色的同时保留鲜明的流派特征。基于此,为了助推京剧的多元发展,探析京剧尚派的艺术特色以及艺术化发展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京剧尚派简介
尚派由尚小云创立。他曾在李春福门下学习京剧,出科后就获得“童伶大王”的赞誉。尚小云认为创新是京剧发展的动力,他注重创编剧目。舞台美术、剧目题材等均属于创新对象。他的大多数创编戏的主角是女中豪杰、侠女、巾帼英雄。除了致力于塑造中国京剧传统艺术体系当中的角色,尚小云在19世纪开了塑造外国人物的先河。自学习京剧以来,尚小云就接触过多个行当,如武旦、花衫、武生等,这为他在唱功、武功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为尚小云有创新意识,所以在表演中讲究有容乃大,主动借鉴汉剧、晋剧、秦腔等剧种的表演经验,并将中原、西北等地区的美学元素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尚派艺术表演体系。尚派表演吐字清晰、嗓音透亮、板头有变化性,唱腔旋律多元,给人斩钉截铁的感觉,凸显唱腔错落有致的特点,虽然简约,但力量十足,在塑造角色时将婀娜、刚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唱念做打不追求纤巧,而将重点放在气、力上,使得表演富有刚柔并济的美感[1]p55-56。
二、京剧尚派的艺术表现形式
1.唱腔特色
尚派唱腔突出的特点是充满阳刚之气,早期传承“口紧字松”的青衣唱法,后期针对唱法进行创新,刚健、婀娜融合,并以刚健为主,声音上抗下坠,有着对比性,气场极强,举重若轻,赋予唱腔刚毅、圆润之美。相较于以往的旦角,尚派表演不仅未减少词句,还引用老派唱法,根据表演需要增加唱词。以《玉堂春》为例,通常在“惊动……地保”之后接唱“拉拉……公庭”这一句,而尚小云会先唱“一旁……一个扯”这一句,使得唱词更具拓展性。尚派唱腔强调用真力转折,在用实音演唱的同时赋予板头变化性,唱腔节奏随之发生改变,具有顿挫之感,使得唱腔在规范整齐、酣畅淋漓的基础上有峭险之处,耐人寻味。因为唱腔高低起伏、节奏强烈,所以助力尚小云塑造豪迈、清朗、刚健的艺术形象。从唱念的角度来讲,尚小云注重依托传统程式表演,强调一曲多用,这与梅派观点相同。在【西皮慢板】中,尚小云基本都会使用多个大腔,根据角色需要改变语音语调,无论如何改变,都会展现出他独特的唱腔魅力。虽然一曲多用,但不代表剧目中无专用唱腔。例如《梁红玉》中的【西皮流水】就有专用性,唱念有着顿挫感、节奏感较强的特点,在结尾伴奏的部分引用了河北梆子的艺术元素。尚派念白独树一帜,尚小云在处理念白时以气度见长,音量较大,念白有气势,给人爽利、紧凑、峭拔的感觉。在表演中尚派唱念通常有对比性,如快慢对比、轻重对比。以《杨排风》中的【流水】为例,使用了快慢对比以及音量轻重对比的处理方式,还运用了颤音、滑音加以润色,唱腔更具跳跃感、顿挫感,在【摇板】中运用长拖腔,此为尚派典型唱腔之一,主要特点是速度、力量等方面有变化,可更好地塑造角色,并优化表演效果。
2.身段特色
尚小云身段的主要特点为幅度较大,节奏感较强,总体比较夸张。以水袖为例,其身段有别于京剧其他流派,经常在水袖期间伸出手臂,快速投袖,双背袖、回袖幅度大,若剧情跌宕起伏,那么他还会使用大分袖,水袖飘得较高,有飞起来的感觉。除水袖动作豪放、自由以外,尚小云还善于运用装饰性动作,这成为尚派表演艺术特色之一。装饰性动作包括双手拍胸、多圈绕手等,动作力度与幅度较大,仿佛行书一般,挥洒自如。例如,在《失子惊疯》的表演中,尚派不仅要运用水袖技巧,如卷袖、冲袖、高低袖等,还要配合做出一些动作,用以体现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再如,《汉明妃》中有许多夸张的身段,如蹉步、跨腿、踢腿等,给人奔放、酣畅之感。尚派表演融入武戏把子功,赋予身段特色。例如在《十三妹》的表演中运用了夺刀技法,在《金山寺》中运用了打快枪技法。无论使用何种把子功,尚派演员的身段都给人挺拔、轻盈、利落的感觉。在表演中尚派演员注重舞台调度,达到营造气氛的效果,常用技法为大推磨、一翻两翻、一冲两冲、四门斗、面对面等,线路多变,造型丰富,身段稳健,与剧情、人物性格、伴奏旋律等高度融合,使得舞台画面更具美感。从总体来讲,尚派身段美、魅、柔、爽兼顾。“美”指的是姿态优美,“魅”指的是眼神与身段高度配合,展现出女子的魅力,“柔”指的是用身段语言凸显女子之柔媚,“爽”指的是动作简约、干脆利落,有直率、刚烈之感,同时爽中有魅、魅中有柔,塑造出美好的女性形象。创新是尚派发展的动力,身段创新属于要点之一。以《昭君出塞》为例,尚小云大胆地推行“文戏武唱”理念,不仅声情并茂,还灵活运用武生身段技巧,身段矫健,动作收放自如,以程式化表演为基,运用趟马、单足颠颤、大扬鞭等动作,用以塑造饱满的人物,使人们能在“佳人烈马图”中增强情感共鸣。
3.脚步特色
尚小云在表演中注重设计脚步。以《昭君出塞》为例,运用了“压步”技法。该脚步不仅能体现出昭君的雍容气度,还能满足角色抒情的需求,使人们能体会到昭君复杂的心情,亦可用脚步塑造柔美的女性形象。在表演昭君上马时运用了舞蹈动作,此时步伐较大,以武生身段为基,设计提脚、撑腰等动作,并灵活运用蹉步、倒步、跨步等步法,有效塑造人物。在《昭君出塞》中圆场方式较多,例如在第二场马趟子表演片段中昭君上马后用小步伐完成第一次圆场任务,以舞台中心为支点放慢脚步,跑得很稳;在第二次圆场时依旧跑得很稳,同时速度稍快,节奏感较强,这使得圆场步法有了层次性与进阶性。在设计圆场步法时,尚小云积极创新,运用了塌身圆场、拧腰快步等技法。这对脚下功夫有极高的要求,需要演员腰腹、大腿有力,四肢协调,在使用步法时身段优美,斗篷还要飘起来,给人在大漠中迎风驰骋的感觉,亦可用意境烘托昭君的心境。在第二次圆场中演唱【楚江吟】,在完成“塌身圆场”表演任务后,演员抱鞭起跳并唱出“迷”这个字,空中旋转后接“大卧鱼”的动作,动作难度较大,技巧性较强,满足昭君情感爆发的表演需求。尚派表演形神兼备,通过调节步法就可以凸显京剧艺术的写意性。以《昭君出塞》第二场趟马表演为例,通过脚步变化将“上马的昭君”“骑马的昭君”两种人物状态区分开来,行神变化有致且统一,做到有马、有人,同时脚步设计可体现出马之烈及人之刚。在圆场期间脚步与马上动作高度统一,在移动中做出抱鞭亮相、勒紧缰绳、握鞭跳马等动作,提高虚实相生的表演质量,塑造刚健婀娜的角色,亦可展现出京剧写意的特质[2]p33。
三、京剧尚派的艺术化发展趋势
1.完善流派体系,加强流派传承
完善京剧尚派的艺术化发展体系是赋予尚派生机活力的关键。这就需要做好尚派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既要将尚派视为京剧文化研究的分支之一,又要独立分析尚派的表现手法、发声技巧、伴奏方式等艺术特点,使尚派能在京剧文化的滋养下更具独特性、系统性。加强尚派传承的发力点有以下几个:第一,树立流派自信。关注京剧尚派,将尚派与其他流派区分开来,厘清流派边界,为针对性研究奠定基础。第二,设立研究项目,聚拢传承力量。发挥尚小云研究会、尚派艺术学会等组织机构的积极作用,针对尚派唱腔、身段等方面展开专项研究,其目的是构建树根状尚派研究与传承体系,以项目为支点设置多个研究分支,织密研究之网,使人们能对尚派有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钻研与继承。第三,革新传承媒介,发挥融媒作用。不仅要借助电视台、广播等媒介推广京剧尚派,还要利用新媒体传播尚派艺术文化,彰显社媒优势,吸引更多人关注与研究尚派,在线上、线下体系并驾齐驱的条件下,为尚派传承动力给予支持[3]p69。
2.表演与时俱进,挖掘流派潜力
通过分析京剧尚派发展历程可知,传承与创新是两大重点,一方面保留京剧表演程式,用规范的艺术语言诠释人物,讲述故事,抒发情感;另一方面积极创新,从身段与步法的角度将武生表演技法与旦角表演技法融合在一起,根据人物表演需求设计多种动作,凸显女性角色的刚毅、飒爽、果敢。从唱腔角度来讲,不仅保留京剧唱腔的独特魅力,还从昆剧、秦腔等剧种的唱腔中获取养分,使得尚派唱腔更加刚劲有力、抑扬顿挫、灵活多变。基于此,新时代京剧尚派的发展需要加大创新力度,通过创新挖掘流派潜力。尚小云曾开了塑造国外女性形象的先河,同时创编剧目,为新时代尚派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尚派传承者可将国家“一带一路”、脱贫攻坚、科技研发、文化融合等卓越成绩转化为剧目创编的内在动力,一方面将时代风貌与京剧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借助京剧剧目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紧扣和谐、民主、法治等时代主题,使得尚派表演能被更多人所接纳,同时指引人们增强文化自信及民族自豪感、民族凝聚力。
3.培养优质人才,助推流派发展
京剧尚派的艺术化发展离不开人才这一保障性条件,这就需要践行“人才强派”计划。首先,义务教育院校应在音乐课上及课后活动中引入京剧尚派文化,指引中小学生接触、了解、喜爱尚派,能主动学习京剧尚派的表演技法,并萌生成为尚派传承人的想法,将流派传承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其次,可在高校设置京剧尚派研学课程,内容涉及尚派发展历程、表演特点、剧目赏析等方面,达到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最后,京剧剧场、京剧民间艺术团体等机构需肩负起培养优质人才的重担,既要通过表演弘扬京剧尚派文化,又要建立健全人才培训系统,使京剧表演者增强综合素质,有能力推动流派发展[4]p37。
综上所述,尚派是京剧四大流派之一,唱腔、身段等方面独具特色,可塑造刚强、婀娜兼具的女性形象。为了助推尚派的良性发展,当今社会需加大力度弘扬尚派艺术,同时针对表演技术、艺术特色等加以分析,优化流派传承体系,培养更多人才,进而助推京剧尚派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专题研讨会“京剧编演外国题材的实践路径和价值取向”》发言摘要,《中国京剧》,2024年第3期
[2]李春颖:《经典IP的改编京剧〈新龙门客栈〉之海派特色》,《中国戏剧》,2024年第3期
[3]张丹:《越剧与京剧的戏曲风格比较与趋势分析》,《戏剧之家》,2024年第6期
[4]张蕾蕾,关焱:《推动京剧文化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挥积极作用》,《新长征》,2023年第10期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责任编辑 岳莹 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