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光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相较传统教学模式更符合语文特点,更利于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应根据实际学情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推进语文教学改革。
一、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一)符合语文学科特点
(1)语文学习具有高度综合性,需要整体把握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单元教学可以实现对一个主题的全面系统教学。语文学习既包括语言知识的学习,也包含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欣赏,还包含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等能力的培养。这种高度综合性决定了语文学习必须采取整体教学模式。传统的知识讲解加练习的模式难以实现语文学习的整体育人目标。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或单元目标,有机衔接听说读写各部分内容,真正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2)语文学习具有连贯性,上下册甚至不同年级之间存在知识积累和渐进关系,单元教学可以加强纵向衔接。语文学习是逐步深化和扩展的过程,比如,从四年级到六年级,课文词汇量逐渐增加,句式也越来越复杂。单元整体教学可以贯穿年级乃至不同阶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渐进提高。
(二)有利于达成课程目标
(1)单元教学可以紧密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有助于牢固树立语文学习以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为根本任务的理念。当前语文课程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转变传统分散知识传授的教学理念。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将单元目标及过程评价与核心素养要求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对核心素养有更立体化的理解,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2)单元教学通过整体设计,可以更好地统筹听说读写等不同语文要素的教学,形成合力提高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包含听、说、读、写多种要素,它们之间存在很强的逻辑关联,相互支撑、缺一不可,但传统教学往往将它们孤立开来,难以实现有机统筹。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使不同要素在学习任务中能更好地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共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相比单篇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提供完整语境,促使学生在实际语文使用中体会知识内涵。整体性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评价能力等高层语文能力。因此,单元教学更能围绕核心素养要求,提升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模式
(一)基于作者意图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基于作者意图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以明确作者意图和主题思想训练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这种模式强调进行语篇分析,通过考察语篇的语言要素,带领学生把握全局,找到作者表达主题思想的语言依据,从而深入理解作者意图。在把握主题思想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文字所传递的情感态度,与作者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通过情感的契合来加深学生对作者意图的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作者意图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多角度解读能力。此外,过程评价要检查学生是否可以站在作者角度表达思想感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分析,互相学习作者意图的表现方法,通过集体学习获得认识深化。
(二)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以语文知识要点为基础设计单元教学活动,语文知识要点包括注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的汉语言词汇。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注重听说读写四要素的针对性训练,形成语文基本能力的全面支撑。同时,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梳理,采用知识框架等方式对单元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使内容章法明晰,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情境化语文任务,以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开展过程性评价或学生互评,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效果,指导学生共同完善知识体系构建。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最根本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并且,当前语文课程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转变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单元设计上与核心素养要求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为根本目的。具体来说,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以丰富充实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和途径,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再停留在书面知识的掌握,而是转化为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学全过程贯穿形成性评价,以实际语文任务来检验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实现及时反馈。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真实语文活动中感受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促进语文素养的养成。
三、不同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作者意图模式助力培养核心文学修养
基于作者意图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其教学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这种模式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背后作者的创作意图,启发学生主动运用文学分析方法对文本进行多角度解读,在理解和鉴赏文学过程中获得思维训练。作者意图往往蕴含着文本的核心价值,揭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文本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并从中获得人生启迪。相较更为片面和机械的知识化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更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核心意义所在。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文学鉴赏的能力,还可以优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认识到不同教学模式各有侧重,作者意图模式的教学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教师应充分理解各种教学模式的教育意义,更加合理有效地运用不同模式,使各种教育模式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二)语文要素模式助力构建知识框架
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其应用价值在于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语文知识框架,夯实语文基础。这种教学模式以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要点为依据来设计单元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如注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要点以及文学常识等。在教学活动中,这种模式强调对语文知识要点进行全面梳理,采用知识图谱、结构化框架等方式清晰呈现语文知识的系统,帮助学生构建脉络清晰、架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这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和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学习語文的基本方法,奠定了后续语文学习的基础。此外,这种教学模式还设置了针对性的语文要素训练,能够弥补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薄弱点,实现语文基本能力的协调发展。因此,语文要素教学模式的教学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语文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从根本上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为后续语文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核心素养模式助力培养综合语文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其教学优势在于可以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以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根本出发点,在教学设计上从一开始就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紧密结合,致力于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设计丰富多样、贴近实际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强调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在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语文运用情境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所在,从而正确理解语文学习的根本需求在于应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可以达到巩固语文知识的效果,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兴趣与动力,有效培養他们的语用能力。总体来看,核心素养教学模式能够使语文学习真正贴近生活,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
(一)重视把握文本的特征,因材施教
语文教学文本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文本其知识点和核心训练方向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必须全面分析文本的类型特征,深入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及知识重点,明确文本背后所要达成的训练目标。
例如,对于叙事性较强的文学类文本,教师可以选择以作者意图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深入解读文本潜台词,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以加深学生对作者意图的理解。而对于主要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说明文文本,教师可以选择以语文要素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与概括能力。教师应当因材施教,根据不同文本类型的特征,有选择地运用合适的教学模式,使特定文本所包含的知识点及训练目标能够得到最有效的教学实施和更高的学习效果。
(二)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因材制宜
面对同一教学文本,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的差异,教师需要因材制宜,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模式。
对于语文基础相对薄弱,正处于语文能力启蒙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以语文知识要素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对语文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尚未掌握扎实的知识,以开展针对性的强化练习,夯实学生还不太牢固的语文知识基础。对于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为学生设计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具有挑战性的语文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与提高。
(三)采用多种模式有机结合的方式,整合各模式优势
任何单一的教学模式都很难完全满足语文文本多样化的教学需求。在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多种教学模式灵活地结合起来,使不同教学模式的优势得以互补,共同发挥文本教学的作用。
基于作者意图的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作者意图。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可以将文本理解内化为能力,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有效地结合这两种模式,既利用作者意图模式培养学生精细化解析文本的能力,又通过核心素养模式将理解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教师应善于分析文本的教学需求,明确不同模式的应用优势,使各模式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发挥文本教学的综合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与展望
(一)拓宽教学设计视野,推动语文教学模式改进
对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选择。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知识分散式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下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研究和应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可以打破教师固有的教学思维定式,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使教师认识到除了分散式教学,还可以通过整体化设计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同时,不同的整体化教学模式也为教师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手段,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分散式知识传授向整体化素养培养的转变,是当代语文教学实践创新和进步的重要体现。这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深入调研各模式应用效果,积累成功经验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整体化教学模式的类型和数量还比较有限,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持续探索研发出更多可行且有效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不同的整体化教学模式各有侧重点和运用优势,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选择和组合运用不同的整体化教学模式,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最佳设计和更优呈现。同时,相关部门应持续丰富和拓展整体化教学模式的种类,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模式选择路径,以满足面对不同语文文本和学生的多元化教学需求,使整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更加精细化、更具针对性。只有持续开发和优化多类型的整体化教学模式,才能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提供更为丰富的可选方式和更有效的组合应用,提高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水平。
(三)构建专业教师发展支持系统,提升教师整体化教学能力
要推广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就需要有一批掌握整体化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专业教师队伍。学校应建立系统的教师培训体系,组织教师学习整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和示范课培训,使教师掌握和运用不同模式的方法;提供课堂实践机会,邀请专家观摩指导,给出定性和定量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整体化教学的水平;搭建广泛的教师互动平台,分享成功和失败案例,开展经验交流讨论,形成专业社群。只有构建完善的培训支持体系,持续开展教师专业发展,才能不断提升教师设计和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能力。
六、结语
通过对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可以看出,相较传统的知识分散式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更契合语文学科特点,更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总体来看,基于作者意图、语文要素和核心素养培养的三种整体教学模式各有侧重和教学价值。为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如文本特征、学生认知水平等,有选择性地运用和组合不同的整体教学模式。同时,学校应构建专业化的教师培训支持体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本研究对更新教学理念、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后续研究需深入调查各模式的实际效果,总结更科学的选择依据与运用策略,以进一步丰富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