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军宁
新编教科书《选择性必修2》第7课呈现了一则“庄票”图片史料。庄票是近代钱庄的信贷工具,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近代信贷,因此具有较突出的教学价值。本课的后一课是《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而庄票在近代中外贸易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教学铺垫和过渡,也需要重视这则图片史料的教学运用。相较于货币、契约等概念,庄票较难理解,由于篇幅所限,仅仅依靠教科书上这幅图片很难展开教学,学生也不能真正理解。因此教学中不能一带而过,应该停下脚步多花些时间,引导学生对这则图片史料一探究竟,藉以认识近代中国的金融信贷。
一、一张图片读庄票
材料1:庄票图片[1](左下图,笔者根据研究资料标注)
【问题设计】
1. 该庄票出票人是谁?为什么票面只显示出票人而不显示持票人?
从票面看,出票人是钱庄。票面只显示出票人,而持票人不记名,这样就可以转让流通。
2. 该庄票如果要兑现,票面款项由谁来支付?责任由谁来承担?
庄票是钱庄开给客户的,出票人和付款人都是钱庄。这说明庄票具有“本票”的性质,即发票人于到期日无条件按票面金额支付给持票人。钱庄对所签发的庄票负完全责任,票面款项由钱庄支付,到期见票即兑,决无延期。如果不能照付,无异于宣示钱庄破产。
3. 钱庄为什么要发行庄票?
钱庄发行庄票是当时商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庄票是钱庄应客户要求开出的有价票据。开票客户或是已有存款在该钱庄内的往来户,或是虽无存款但被钱庄认为殷富且有信用者。对已有存款的往来户,钱庄开出庄票是代客户支付;对无存款但被认为殷富且有信用者,钱庄开出庄票属于信用放款。钱庄发行庄票的收益主要来自放款利息和手续费。庄票用于支付,客户要交手续费;用于放款,客户要承担利息。
【设计说明】 这则庄票图片如果只是让学生看一下,实际上学生是看不懂的,而且教师也未必清楚,如此则这张图片史料在教学上就是无效的。因此需要教师查找资料,首先读懂这则图片史料所蕴含的信息。因为金融方面的知识不太容易理解,还需要教师设计一些阶梯式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读懂这则图片史料。
二、一桩官司识庄票
材料2:同治十二年(1873年),一个洋行要求止付庄票的官司,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1874年2月《申报》记录梗概:
顺发洋行一个买办商人盗用了该洋行收存的两张面值四千两的远期庄票,支付给了两个商家以抵还旧债,两个商家收票后要按期兑现。顺发洋行发现后马上请律师出面,要求钱庄止付并退还庄票。但持票商家认为庄票到期不能止付。双方争执不下,于是就打官司。会审衙门判决该四千两庄票的损失,由旧持票人顺发洋行和两家新持票商家共同负担,三者各承担三分之一。新持票商家不服判决,认为该票系顺发洋行买办商人监守自盗抵还旧债,与一般票据遗失不同,止付有悖于庄票“兑银惟票是认”的行规,因此不同意止付。
当时各钱庄都认为此项判决不公,破坏了庄票行规,纷纷表示反对。为维护庄票行规,各钱庄随即停止发行庄票,并由钱业总公所出面与外商公所交涉,要求外商逐一签名重新确认“兑银惟票是认”的原则。外商公所最终复函承认顺发洋行一案属于特例,愿意遵照“兑银惟票是认”的原则使用庄票。得到这个承诺后,各钱庄才恢复发行庄票。[2]
材料3:《钱业营业规则》第13条:庄票关系信用甚巨,不论何人,凡执有庄票者,视为现款。倘往来户……自受愚骗,票入人手,或监守自盗,并另有别种关系,不论何时,不得向庄家挂失止付。如实被水火盗窃或确系遗失,由失票人出具证书,向庄家请求挂失止付,并登中外著名报纸各一份,声明作废;一面向地方官厅存案,得暂时止付。即由庄家将款项送交本公会,暂为保存,过100日后,毫无纠葛,失票人可觅殷实保证人或殷实庄号,出立保证书,再行付款。[3]
【问题设计】
1. 为什么庄票能够被“盗用”?
因为庄票持票人不记名,可以流通。
2. 为什么庄票能够“抵还旧债”?
因为庄票被“视为现款”,未到期庄票可以流通市面,作为支付手段进行交易。
3. 为什么庄票不能止付?
因为庄票“不论何人”,实行“惟票是认”的“认票不认人”原则。
4. 为什么庄票要实行“惟票是认”的原则?
因为庄票是一种信用票据,具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如果丧失了信用,就无法流通和支付。实行“惟票是认”的原则可以确保庄票的信用价值,由此促进庄票的流通和推广。
5. 该判决中,其他钱庄并没有任何经济损失,为什么要抗议,甚至不惜联合起来集体停发庄票业务?
因为“庄票关系信用甚巨”,钱庄为保证庄票信用,厉行“惟票是认”的原则,厉禁庄票随意止付。该案件因“监守自盗”而引起,并非庄票自身的问题,该判决虽然是为了维护产权,但却破坏了庄票“认票不认人”的行规,损害了庄票的信用。上海钱庄界坚持要中外商界判明顺发洋行要求止付庄票的不正当性,是为了维护庄票信用,并树立一条规矩,即开票客户“自受愚骗”,不能作为庄票止付的理由。
6. 你认为庄票完全“认票不认人”的原则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的确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现实生活中,确有庄票遗失为他人所得,或被他人盗窃而非監守自盗。如果钱庄见票即付,就会使开票客户蒙受损失,有违情理;但钱庄因此止付庄票,又有违行规,损害庄票信用。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从材料3看,随着行业经验的积累,庄票行规越来越严密和完善,较好解决了上述矛盾。
【设计说明】庄票的使用较难理解,笼统讲述未必能讲清楚。通过一个具体的庄票官司,层层设问,层层解析,引导学生从一个实际运用的案例来认识庄票是如何被使用的,进而理解这一较为复杂的金融概念。
三、日常生活看庄票
材料4:钱庄庄票,在吾国经济社会中行用有年,信用颇著,虽银行之钞券亦往往望尘莫及。[4]
材料5:银行放款全须抵押品,而钱庄则注重信用,抵押品一层,可以通融。中国商人,以抵押借款妨碍体面,所以均愿与钱庄往来。银行放款数目较大,数目小者,不甚欢迎。钱庄放款,数目随便,数百上千元均可。[5]
材料6:《钱业营业规则》
第二条 营业时间:每日自上午8时起,迄下午7时止,但认为必要时得延长之。
第三条 例假:国庆休假1日;元旦休假1日;新年休假4日;端午、中秋各休假1日。[6]
材料7:钱庄是无限公司组织,股东都是殷实的富户,要是钱庄有不稳的话,都由股东摊派偿还,一个钱也不会少的。银行是有限公司性质,要是银行倒闭的话,根据有限公司条例,赔偿是赔不足的。[7]
材料8:药店老板以“百元面额庄票一张”作为修改药丸仿单的酬劳;老师欠房租,董康“当即给了两张庄票,师母有了这两张庄票,一张偿付积欠,同时迁居,将另一张庄票付租”;杜月笙要章太炎写一篇文章,杜问:“要不要开一张一千两的庄票带去?”徐小圃用一纸五百元的庄票,把吕留良手写的医书买走;颜料商谢筱初购买地产,用一张三千元面额的庄票作为定金。[8]
材料9:几个人合伙经营商店,在合约签定之后,大家认定的资本,都用庄票交讫,这是表示大家的实力和身价;从前富商出门,口袋里必然要开好一百两或几百两的庄票数张……因为庄票实在硬……如果拿出来的是支票,受者的面孔就不同了,也不会随便收受对方支票的。[9]
材料10:钱庄发出之庄票,年约80万枚(平均每家出票1万号)……大约每庄发出票面金额每年最少者约1500万两,最多约3500万两,平均约2000万两,其总额约十六七万万两。[10]
【问题设计】
1. 为什么当时人们乐于使用庄票,而“银行之钞券亦往往望尘莫及”?
从上述材料看,当时人们乐用庄票,是因为庄票有诸多优点:行用有年,诚信体面;款额灵活,适应个人;时间方便,适应市场;钱庄包赔,安全可靠。
2. 从以上材料看,庄票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以上社会生活史料,生动地显现了庄票在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摩登”,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我们今天使用的一些金融工具和消费观念,近代的人们其实早就接触过,甚至还比较熟悉。巨大的庄票发行量,也可见庄票在当时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设计说明】通过丰富、具体的社会生活史料,引导学生切实理解庄票的重要性,真切认识庄票在当时是如何塑造人们的经济生活的。
四、内外贸易析庄票
材料11:丝茶商人之采办货物于内地,非带现金不可,而交通不便,押汇难行,虽欲其所买之货物,以为借款之抵押而不可得,不有信用放款以济之,则惟停业而已。夫一般商业银行既不敢轻做信用放款,倘钱庄不出而维持,则商业凋敝。[11]
材料12:棉纱业“钱庄尤易通融,且所打庄票到处可用,交易称便”;棉布业“普通布号之营业较盛,至少有三五钱庄与之信用往来。透支方法,即由钱庄打出庄票,向洋行或工厂买进布匹,待布号卖与客帮后,始行归还”;糖业、煤业、米业等与钱庄的交往情况大体相似。[12]
材料13:上海华洋通商,交易日繁,凡各业汇票之解付,货物之买卖,均以庄票为替代现银之用,相沿迄今,中外信用。[13]
材料14:《字林西报》载:上海中外贸易,向由洋商经营。彼等向海外定货输入本埠,售之中国之批发商,复由后者转而供给本外埠之一般零售商。此等中国批发商与钱庄多有往来,由钱庄予以经济上之融通。故彼等可向各庄签发票据,是谓之“庄票”,由钱庄兑付,通常期为十日。批发商在此十日内,得陆续脱售货物向钱庄付还款项。而洋商收受此庄票,即将货物交与中国批发商,一面将庄票付入往来之外国银行,届期向钱庄兑取款项。[14]
材料15:出售土产的商人收到外国商人所出的支票后,自然把这些支票付给钱庄,钱庄把所收到的这些支票又送到外国银行里去兑取。在这种情形之下,一种票据交换所的作用自然产生,外国商人所付出的支票数目和本地商人对外国商人或外国银行所付出的庄票互相轧抵,而账目得以平衡。用了这个方法,一切不必要的现银搬运可以避免。[15]
【问题设计】
1. 从材料看,庄票对国内贸易起到怎样的作用?
从材料11、12看,当时的国内贸易往往缺乏运营资金,庄票正解决了其资金不足、周转困难的难题,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国内贸易。具体来说,买方资金不足或周转不灵,就用庄票代替现金支付货款,先拿货销售,货款债务暂由钱庄承担,自己可以利用庄票的期限,争取到分销货物的时间,最终拿到现款清偿自己对钱庄的债务;对卖方而言,接受庄票作为货款凭据,意味着货款由钱庄保证,风险降到最低。买卖双方通过收受庄票,解决了资金周转的问题,顺利完成商品交易。
2. 庄票在当时的中外贸易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从材料13、14、15看,庄票在中外贸易中起着信用中介的作用。
外货到埠后,洋商没有收到货款不会交货,而华商没有将洋货售出也拿不到货款,庄票作为中介就解决了这一资金周转的问题。钱庄开出远期庄票,华商向洋商购货,先用庄票支付货款;洋商等庄票到期后,再向钱庄取款;华商销货拿到现款后,再还款给为其垫付货款的钱庄。华商对钱庄负责,钱庄对洋商负责,华商、钱庄、洋行三者,通过庄票联系起来。洋商收到庄票后,也无须一张一张逐一向钱庄兑现。洋商出售洋货收到钱庄开付的庄票,华商出售土货收到外国银行开付的支票;华商可以拿外国银行支票去充抵自己向钱庄的庄票借款,钱庄则把所收到的支票送到外国银行去兑现,此时外国银行就可以用庄票轧抵,只计算差额。这样,双方避免了大量笨重银钱的来回搬运交割,节省了贸易成本和时间,大大便利了进出口贸易。这里当然要注意到,在半殖民地的历史条件下,庄票为进出口贸易提供的这种便利客观上也有利于外国资本在中国倾销商品与掠夺原料。
【设计说明】通过史料分析和探究,引导学生深入透析庄票在当时中外贸易中所起的作用。
五、结语
《选必》教科书的内容已经很多了,还有必要再深挖吗?教学时间允许吗?问题在于《选必》教科书有粗有细,包罗万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如果面面俱到恐怕会面面不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常常会浮在表面,殊难真正地理解。其结果是历史知识的学习大打折扣,课标的要求也难达成,教师则不胜其累却难见功效。解决的办法正如《课标》所要求的:“精选具有基础性、关键性、典型性的史事……在学习过程中重点理解、以点带面、举一反三。”[16]教学的根本依据是课标,教科书是达成课标的工具,对它应该善加利用,因此在遇到一些“基础性、关键性、典型性”的教学内容时,我们大可停下脚步,适当深入地展开教学,以期“重点理解、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注释】
[1]教育部:《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39页。
[2][3][5][6][10][11][12][13][14][15]《上海錢庄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1—23、698—699、165—166、693、552、174、175、544、220、19页。
[4] 潘子豪:《中国钱庄概要》,上海:华通书局,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第112页。
[7][8][9]陈存仁:《银元时代生活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89页,第25、62、64、161、208页,第393页。
[16]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