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海明
“双减”指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旨在促进教育公平,营造健康的教育秩序,促进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针对初中生物学学科,可通过聚焦重点知识、指向核心素养培养、凸显知识灵活迁移、促进发散思维提升方面对书面作业进行优化,促进“双减”政策的真正落地。以下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为例进行阐述。
一、精选精编做好重点知识聚焦
重点知识是学习活动中需要深入理解与牢固掌握的知识,不但需要用心学习,而且在各类测试中的考查频次较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一节的重点知识有:植物光合作用所需原料、产物;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等。“双减”背景下进行“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书面作业优化设计,应改变通过作业数量巩固学生所学的错误认识,聚焦重点知识,做好作业内容的精挑细选,凸显作业习题的针对性、代表性,重点检验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深度,暴露学生学习问题的同时指引其自纠自查,让学生在做题、反思、总结的过程中获得对重点知识的深刻认识,自觉养成抓重点、勤反思、多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针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一节中的实验,以往教师分别围绕课本中的“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绿叶在光下产生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进行作业设计,每道习题考查的知识点较为单一,作业数量较多,考查的内容不够系统,甚至部分作业内容类似,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这种做法与“双减”要义不符。基于对“双减”的深刻认识,将本节课重点进行汇总,对相关实验习题进行整合,设计如下书面作业:
【书面作业】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采用以下三个装置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图中内容回答问题:
(1)实验前甲、乙、丙三个装置长势相同的植物均需放在黑暗下处理一昼夜的原因是_____;
(2)甲、乙装置相比,甲、丙装置相比,对应的变量分别是_____、_____;分别说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
(3)植物光合作用产生_____,该物质遇碘变成_____色;上述三个装置中_____中的植物叶片遇到碘会变蓝,对应的反应式为:______。
优化后的书面作业综合性强,突破了考查单一知识的局限。通过甲、乙、丙三个装置的对比,考查生物实验和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原理等诸多重点知识。其中问题(1)提炼自课本,可从课本中“一昼夜后天竺葵的叶片中一般不含淀粉”获得解题启发。“处理一昼夜”的操作主要是为防止植物叶片中之前积累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產生干扰。问题(2)考查生物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在明确实验变量的基础上通过对照得出的结果才更具说服力。问题(3)考查正确记忆、书写所学知识的能力。总之,对学生而言,该作业创设的情境似曾相识,需通过读题吃透题意,建立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在所给问题的指引下归纳出答案。学生完成该书面作业后,能很好地理解、掌握该节中的实验内容,以后再解答相关的实验习题,基本上能够迅速找到思路。
二、紧扣课标指向核心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培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社会责任四个维度。众所周知,《课程标准》是生物学教学的纲领性文件,给教学活动提供明确指向。“双减”政策背景下,应将《课程标准》作为书面作业设计的重要理论遵循,加强《课程标准》内容的系统学习,理解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从核心素养培养视角做好作业内容的梳理,将“提质增效”作为书面作业的重要考量,使学生从作业中获得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一节内容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如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生命活动,在该活动中以物质转化为载体实现了能量的转化与贮存,加深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的提升。
“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书面作业设计应实现由传统知识巩固、能力锻炼为目标向核心素养培养与发展进阶,确保每道作业习题都有明确的指向。下面以指向“科学思维”核心素养进行书面作业的设计为例加以说明。
【书面作业】在学习光合作用知识后,使用一盆天竺葵探究夏季晴朗一天24小时叶片淀粉含量的变化。
(1)在自然状态下,以早上6点至凌晨3时为时间段,间隔3小时取一次叶片。选取叶片时应____;取得的叶片经②进行漂洗处理,则②中小烧杯中盛放的液体为_____,作用为_____;
(2)将取得的所有叶片按照③④排列好,滴加碘液,则叶片颜色的变化规律为_____;
(3)结合所学指出实验中需要改进的地方______。
科学思维是分析、解决问题需要遵守的原则之一,要求遵守事实,灵活应用分析、比较、演绎等方法思考、判断。同时,运用所学合理质疑,提出见解。该作业习题由课本中的实验创新而成,其中问题(1)考查实验中的变量控制、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步骤;问题(2)并非简单的考查淀粉遇碘变蓝,而是需要结合产生的淀粉量判断变蓝的程度,探寻颜色变化规律;问题(3)需能分析出实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意识。三个问题从基础知识切入,作答时既要联系所学,又要在理解所学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析。其中问题(1)牢固掌握课本知识,能迅速找到思路。问题(2)需联系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从早上开始阳光逐渐变强,而后逐渐变弱。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合成有机物的量与之密切相关。滴加碘液后叶片颜色蓝色由浅变深,而后由深变浅。问题(3)需从实验中取样的多少加以改进,以确保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三、适当拓展凸显知识灵活迁移
“双减”政策强调缩减死记硬背、反复抄写的作业。这一要求提醒教师做好作业内容的丰富,对作业内容、作业情境加以适当的创新与拓展,重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增强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中的很多知识点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这一关系可为教师进行书面作业内容的拓展带来更多的选择空间,更好地达到作业优化的目标。设计书面作业应把握“适当”与“灵活”两个关键词。其中“适当”指注重与课本内容的关联应适当,不能完全脱离课本内容,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认识规律的考虑,确保学生思考后能找到答案,防止挫伤学生做作业的自信心。“灵活”指要体现作业习题考查内容的灵活性,在设问方面应注重运用一定的技巧,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转化,找到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把握题眼,有效突破,掌握、积累知识迁移的技巧。
学生通过学习课本内容认识到“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而且实验也进行了验证。生活中可见到各种颜色的光,不同颜色的光给植物光合作用带来的作用是否一样呢?为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可设计如下书面作业:
【书面作业】在三个密封、体积大小相同且二氧化碳含量充足的容器中,放入相等数量、长势相似的天竺葵,使用不同颜色的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比较容器中氧气的含量变化。
(1)实验中为什么不把天竺葵放在黑暗中消耗完叶片中的淀粉?
(2)2号装置中的温度应设置在多少?为什么?
(3)哪一号容器中的天竺葵光合作用最为强烈?还可以通过检测哪些物质得出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强弱?
该书面作业从生物学课本中的知识入手进行深挖,创设新的问题情境,灵活考查课本知识。该书面作业通过表格高度概括实验操作,需通过对表格内容的纵横向对比找到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其中问题(1)是为了防止学生思维定势,指引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实验问题的分析。显然如果学生的思维囿于课本中的实验,就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问题(2)考查实验中对变量的控制,只不过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设问。问题(3)考查对题意以及光合作用的理解。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氧气,释放的氧气越多,对应的变化量越大。表格中的“+”表示氧气量增加,“+”的数量表示氧气增加量的大小,而“-”表示氧气的消耗量,当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也可通过检测二氧化碳的含量判断光合作用的强弱。
四、内容开放促进发散思维提升
思維在学习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种类划分。其中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从思考问题的路径进行划分的,可指引学生多视角分析问题,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更为深刻,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对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意义重大。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设计初中生物学书面作业,应摒弃以往只注重知识获取、不注重思维培养的做法,将发散思维提升纳入书面作业设计目标中,探寻具体的实施方法。例如,围绕授课重点内容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学生根据经验设计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不限制答案,要求学生选取合适的角度整理答案;引导学生对熟悉的问题情境进行适当的改编,创造出新的问题,并运用所学加以解决。下面结合上述实施方法以及“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授课内容加以说明。
【书面作业习题1】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请你选择相关的实验器材,设计与课本不同的实验,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这一结论。
【书面作业习题2】菜农们在大棚内种植蔬菜,能有效弥补蔬菜供应的季节性不足问题。请你根据所学,谈谈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增加蔬菜产量?
【书面作业习题3】由课本中的实验得出“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的结论。请你回忆课本中的实验内容,提出新的问题,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上述书面作业中的习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并不唯一,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其中书面作业习题1要求不拘泥于课本中的实验内容,根据积累的知识,重新进行实验的设计;书面作业习题2要求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知识增加蔬菜产量,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其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书面作业习题3要求结合实验内容提出新的问题,启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一味接受,应注重思考、创造,并尝试着解决新问题。当然设计的书面作业没有固定答案并不代表能够“天马行空”地发挥,作答时仍需要正确运用所学,不能出现理论、步骤上的错误,确保考虑问题全面、思维缜密。以书面作业习题3为例,可提出新的问题“探究光照强度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是变量,可通过调节灯光与金鱼藻的距离实现,而整个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与此同时,还需考虑另一个问题:用什么衡量影响的程度?此时需联系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将试管更换成量筒,通过更精确地测量产生氧气的量,得出光照的影响程度。如此进行生物学书面作业的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间,作业答案的不确定性,能达到活跃学生思维的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学书面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正确理解“双减”中“减”的含义。“减”在学校层面指的是减少低质的作业数量,但不能削弱作业在巩固所学、深化理解、提升素养方面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书面作业设计环节多进行习题的对比与筛选,使学生能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把握所学知识本质,会一题而会一类题,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消耗。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
编辑: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