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珍珍
“创新”一词传播得非常广泛,但靠什么来创新?大众讨论多年仍未达成共识,一个被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创新来自教育,来自思维的发展和变化,思维方式产生变化会激发创新的火花。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语文课堂走入只重视读写的境地,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换句话讲就是语文课堂的创新性不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对这类现象进行纠偏,强调对思维的训练要从小抓起,用任务来驱动。
一、学习任务群归旨
笔者参考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概念,意在打破以往以单篇为主的教学形式,改变“不管是必读还是选读,篇篇都是精讲、细读”的处理方式。教师重在以任务驱动教学,通过项目式学习,整合学习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在综合性语言学习实践中习得语文素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推进,学习任务群的研究与实践的范围不断扩散,学习任务群逐步引领由单篇到多篇、由整本到多本的深度阅读,通过由量到质的蝶变,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学习任务群的内核是整合,通过整合将学习材料和具体的语言学习结合起来,将语言实践活动的经验和体验逐步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习任务群的实践目标是把“教教材”改为“用教材”,即在某个议题的统领下,整合课内外多个文本进行教学。学习任务群教学强调量的积累,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任务群阅读积累的量是非常可观的,导向也非常明确。学习任务群教学,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语言实践。学习任务群教学突破学生学习的场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课堂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域,古今中外的经典文本都是学习场域。
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对传统的再回归,其理论基础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杜威非常著名的教育理论就是从活动中学,学生天然具有做事的愿望,對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教师要重视这些兴趣,帮助学生发展。杜威认为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使其通过实践获得经验,进而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最终发展思维能力。此外,学习任务群融合斯腾伯格在建构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功智力理论,斯腾伯格认为人的核心能力主要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言语能力(组织语言进行输出)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在学习任务群视角下,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关于思辨性阅读学习任务群的价值指向
思辨性阅读学习任务群的价值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思辨性思维。思辨即思考和辨析,原本属于哲学概念,但通过著名学者的演绎不难发现,思辨就是指人们运用逻辑进行理性思考,通过思考运用相关证据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校准。人们在此基础上生成思辨性思维,能够富有逻辑且实证性地看待自己的认知,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事物,善于质疑和求证,能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将其定位为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教师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比较分析、归纳判断等认知能力,帮助学生获得直觉、形象、逻辑、辩证和创造思维等能力。
为实现这个目标,新课程标准特别设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该群的总目标主要梳理观点、事实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将文本解读和自我探究联系起来,要充分整合资源,为学生提供思考、表达和探究活动的空间。
在追求思辨性阅读学习任务群的价值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思辨性阅读的特点:一是逻辑性。逻辑性是支撑思辨性阅读的起点。教师所选择的文本必须包含逻辑价值,文本内部的各个要素相互支撑、相互印证,能够给学生提供进行逻辑思考的价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要主动进行逻辑思考,用理性的视角看待问题。二是批判性。批判性是进行思辨性阅读的关键。教师应先对文本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进行批判性要素提取,不必面面俱到,但要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很好的借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探析事实背后的多元化因素,鼓励学生对批判性要素进行论证,形成理性、开放的态度,并能提出创新性的观点。三是反思性。反思性是思辨性阅读的保障。教师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完成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不断地认识自我,主动纠正自己的言行;通过反思,总结学习知识的思路和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反思,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逐步提高自己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四是实践性。实践性是思辨性阅读的追求。教师开展思辨性阅读就是帮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实现听说读写和思维发展的目标,要将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及时引入语文学习,让学生深刻领悟语文实践的生动性和重要性,促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大胆参与语文学习实践,加深对思辨性阅读的认识。
教师要熟练推进思辨性学习任务群,还要掌握一定的实施原则。一是围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关键是学生,推进思辨性学习任务群要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参照核心素养的细化目标,构建核心素养和思辨性阅读的转换空间,除帮助学生掌握思辨性阅读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能够将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二是整合群文阅读。与单篇教学不同,学习任务群以群文阅读为载体,群文阅读是把同一议题下的一组文章组合在一起,强调各文本和整本与学生学习之间的联结,议题由师生共同商讨确定,教师要提前为学生整合好相应的文本,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析文本内部的联结点,帮助学生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三是倡导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实施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随着学习文本的增加与思辨难度的提升,学生个体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开展思辨性阅读的一个前提就是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合作完成具有较强思辨性的问题,必要时教师要借助备课资源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思维深度的拓展。四是创设学习情境。思辨性阅读最主要的特点是专业性和学术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推进思辨性学习任务群的时候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能帮助学生准确、生动且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让学生对具体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后,能够从已有的观点中提炼并修正自己的观点。
三、小学低年级思辨性阅读学习任务群实施步骤
小学低年级对思辨性思维的发展要求。小学低年级一般指向小学三年级以下,这个阶段往往是学生思维非常活跃的时期,教师的引导就非常重要,“问什么”和“是什么”是这个阶段的主题。思辨性阅读任务群就是最好的引导,在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引导下,小学低年级对思辨性阅读的要求可以从下表中很清楚地呈现出来。
从总目标可以看出,思辨性学习任务群的思辨问题主要着力点是梳理观点、推断质疑、辨别批判,学习内容中呈现的要求是分步推进的,总目标是通过九年的学习来达成,学习是从最简单的内容入手,就是从观察开始,思考现象,然后大胆提出问题并探究问题背后的解决办法。如此设计完全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回归到思维发展的本质,要提升思维能力必须借助观察,而阅读是观察的一种方式。教师组织深入的阅读教学活动能帮助学生提升思辨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理性思维和思维品质优秀的人,这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就目前来看,能提供给小学低年级进行思辨性阅读的文本还不够丰富。小学低年级思辨性阅读学习任务群文本的承载情况,从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可以略了解一些。
从表中可以看出,同样是通过阅读来观察生活,但观察的角度和对象不同,思辨的结果也就不同,比如《小松鼠找花生》设计的意图就是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与特点,通过思考,最后回答像“花生这类植物是如何结出果实和繁殖的?”这种问题,这样的设计能体现思辨性任务群的学习特点。
要讓每个学习任务群能最终落地,类似上表的梳理必不可少,教师应先对每册书中的内容进行梳理,再结合教学进度组织实施。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是问题聚焦,选择议题。议题是开展群文阅读的核心,同一议题能有效聚合文本,保证文本不零散和混乱。在开展思辨性群文阅读时先仔细梳理思辨点,恰当选择议题,尽量将议题细化,方便操作。二是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创设情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任务分解保持这种学习热情并支撑学生完成整个学习过程,而创设的情境是基于现实生活的,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三是整合文本,阅读比较。在同一议题下教师整理三到五篇相似文本,便于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阅读。通过对类似文本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细节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四是合作探究,推理质疑。学生的学习是有个体差异的,合作探究能尽量缩小差异。想要在群文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在开展群文阅读前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小组合作对答案进行推理质疑,能让学生有效、客观地表达,最终形成深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学习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影子》为例,可以这样设计:
四、结语
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是循序渐进的结果,是其长期细致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综合实践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思辨性阅读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性,要善于挖掘文本的思辨价值,将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小学低年级就为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溪边小学)
编辑: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