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霞,王 昭,聂文梅,李 勇,李骁猛
(山西大同大学 计算机与网络工程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指明了“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1]。数字经济是以传统信息资源为基础元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数字信息技术的融合与运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变为主要驱动力,促使社会公平和效率更加统一的新型经济形式,是在农耕经济、工业经济以后人类经济形式的又一次跨越[2-6]。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目标是打造新引擎,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生产方式变革[7]。
2022 年,山西省政府出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推进数字经济全面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 年)》,确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值目标。2023 年1 月1 日,《山西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施行,强化法治保障。省工信厅制定行动计划,推进六大工程,旨在实现核心产业增速、占比目标,培育国家大数据产业企业。山西省不断从法治、机制、措施等层面推动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数据的价值化与数字治理取得成效,逐渐构建起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近年来,山西积极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关键抓手,进一步加快大数据产业化和信息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步伐,形成了数据经济发展崭新局面,整个省份的大数据经济正在加快成长,并不断迈向新的经济发展平台。
2022 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高达5 688 亿元,比2021 年增长11.5%,增速排全国第11。2022 年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对比如图1 所示,揭示出山西省各新型发展产业中,新能源汽车增速最快,节能环保产业次之,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效果良好。
图1 2022 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对比图
山西省数实融合体现如下:
第一,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全省累计建成8.5 万个5G 基站,数量位于全国第一方阵。太原建成超算中心,与大同一同入选第二批“千兆城市”名单。5G 技术与煤炭产业深度融合,2020 年在新元煤矿井下诞生全国首座5G 煤矿。数字实体融合持续提升,工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0%,位于全国第13。在建、在用数据中心设计标准机架达到82.78万架,算力规模指数和存力指数均列全国第7。省内企业成功申报16 个二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其中8 个建设完成并已接入国家顶级节点[8]。省通信管理局印发《山西中部城市群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动中部城市群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第二,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数字技术加快系统创新和智能引领的重大变革。山西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制造业基地,积极推动能源革命,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在能源方面,建设5G 智慧矿山,推进绿色开采试点,提升煤炭先进产能占比80%,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以与华为共建的“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为突破口,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累计建成48 座智能化煤矿,1 217 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在智能制造方面,以5G、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在山西加速融合发展,培育16 个国家级,认定284 户省级的智能制造示范单位、企业与项目。以智能矿山、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为代表的数字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展现实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第三,数实融合不断深入。山西作为一个能源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煤炭、电力、水利等资源,充分利用山西在能源、煤化工、钢铁等传统产业的优势,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煤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构建5G+工业互联网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优化和调度,降低能耗和成本。在旅游领域,山西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了云上文物展,让远在天涯海角的游客领略云冈石窟的文化魅力。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引进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园区设立了山西东方智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子公司落地后,新东方深入挖掘山西文旅资源,寻找相关业务结合点,以智慧文旅为发力点,融合线下实体景区,构建景区虚拟交互场景,优化文旅体验方式,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第四,数字化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数实经济的深度融合需要大规模的数据共享和交换,但同时也伴随着不断突显的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由图2 可知,数据要素的流通模式包括数据开发、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易三种形式。因此,政策文件也在不断发布,涵盖了数据交易流通、资源产权、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数据制度,初步构建了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图2 数据要素的流通模式
同时,山西省各地市正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盂县通过项目建设,积极抓住政策机遇,推动了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落地,为当地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持。阳泉市通过“数智新城建设”加速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推动数实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造数字经济的新引擎。数据流量生态园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点,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并形成了多个数字应用场景。通过数字基建,园区带动了数字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山西省数字化治理的蓬勃发展。
山西省作为资源型经济大省,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具有鲜明特色。一方面,山西省在能源、冶金、煤化工等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资源的智能化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山西也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将推动这些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中存在基础设施参差不齐、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数字转型路径模糊、数字治理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山西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路径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基础设施的建设关系到数据价值的产生。由图3 可知,数字基础设施支撑企业应用,企业应用带动产业应用,产业应用最终获得数据价值。加快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包括扩展宽带覆盖和提高网络速度,首先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旅游景点与交通枢纽等流量密集区域的5G 网络深度覆盖,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和城镇组团千兆网络覆盖;其次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推动5G 技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和普及,建设5G 基站,以支持更快速、更可靠的数据传输,建设化工、冶金、装备等领域互联网平台,加快推广二级节点应用,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另外加快移动物联网规模化部署,推进区域数据中心建设。支持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智能连接,提高生产和生活效率。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打造一批数字经济园区,推动绿色数据中心的创建、运维和改造,同时不断夯实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图3 基础设施到数据价值的金字塔结构
发挥山西省能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数字技术与能源、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首先,鼓励传统能源和文旅产业朝着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转型,以提高其竞争力和效率,同时需要积极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实现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9]。山西将分类推进煤矿智能化改造,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数字经济的融合。如图4 所示,在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的支撑下,工业经济可在数字化转型的作用下转化为数字经济。预计2023 年新增80 座智能化矿井,2025 年灾害严重的大型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2027 年全省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质量水平,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同时,关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趋势,加强在超级计算技术等科技领域中,用前沿技术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迈进,在加快促进人工智能与各产业领域深度融合上发挥作用。其次,围绕绿色化、智能化和高端化的方向,推动产业链和专业镇的数字化转型。数字赋能应成为主要驱动力,找准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全面提升产业链上下游的数字化水平,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断向中高端发展[10-12]。以数实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利用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能源和文旅等重点产业进行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完善数字产业上下游体系,壮大产业规模。
图4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矿工业数字经济的融合关系
在发展数字产业时,注重山西省内各地市的协同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互补。逐渐摆脱“煤炭思维”惯性,以创新为驱动,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投身战略性新兴产业,踊跃创新创造,实现质量效益同步提升,重塑竞争新优势。例如持续推进阳泉市“车城网——车路智行新生态项目”建设,完善百度“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商业化出行服务,打造更多全域开放自动驾驶的地级市。积极深化各地市的数实融合“阳泉模式”改革,构筑差异化发展优势,加速塑造各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断丰富数据产品和场景应用,促进数实经济深度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
如图5 所示,首先,各地市围绕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以数字赋能为主线,找准数字化转型的落脚点,对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全要素数字化提升、转化和再造,助推产业链、价值链持续向中高端迈进;其次,地市协同把十大产业链打造成数实融合的主链条,把专业镇打造成数字赋能的主战场,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和示范项目;最后,拓展产业链,培养品牌,培育电商领军企业,构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生态体系。
图5 产业结构建设路径
山西省还需进一步完善数据资源管理,加速制定关于数据资产、数据交易、数据标注等数据要素市场基础制度的配套政策,加强数据要素应用场景的指导,以确保数据要素的规范和有序流通。此外,需要构建有利于数实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协同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水平,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数据安全方面,需要加强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同时推动数据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确保数实经济深度融合的安全可靠性。网络安全被视为“数字中国”建设的坚实基础,也是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网络信息系统应该努力培育防护能力,强化网络安全基础。
同时,在工业转型和数字化融合,数字化人才和科技创业等方面,主动吸取其他省份的成功经验,在先进计算、数字经济等领域的重大核心科技问题以及山西重大技术应用难点,广泛地聚集了顶级的人才队伍,共同进行理论研发、技术应用研发和经济政策研究,形成有效的山西省推进机制[11-13]。
如图6 所示,首先,山西需要大力发展数字化治理,服务本区域数字经济和产业发展,突出实用性,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其次,激活供需两端,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展,提升数据资源汇聚、治理和供给能力,激发数据应用潜能;再次,打通循环堵点,加快提升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水平,补齐发展短板,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最后,做好发展保障,聚力开启数据要素市场化新航程,加强示范引领,探索山西模式,强化发展支撑,护航山西实践。
图6 数据治理建设路径
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趋势明显,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行业态势大好。在这种形势和融合需求下,山西也迈入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大潮且效果显著,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参差不齐、数字转型路径模糊、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和数字治理尚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数据价值为驱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数字技术深度渗透能源文旅重点领域、基于各地市特点的产业结构建设和以数据要素为中心数据治理的四条建设路径。这些建议旨在为山西数实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后期将对山西数实融合进行精准的行业发展研究,提供更多高质量的融合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