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平
(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普外科,上海 200436)
结直肠癌作为消化系统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多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以结直肠癌根治术较多见。但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患者术后可出现肝转移,直接影响其预后,成为影响五年生存率的重要原因[1]。故此,全面掌握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2]。本文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影响因素。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5例,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将其中30例术后发生肝转移的患者为A组,另55例未发生肝转移的患者为B组。纳入标准:与《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3]中疾病诊断相符;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A组通过病理检验、超声等检查确定肝转移;意识清楚,存在听说读写能力。排除标准:存在麻醉或者手术禁忌症;存在急慢性感染或者凝血功能障碍;手术前发现全身转移;存在其他恶性肿瘤。
1.2方法 统计并整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容包含性别、年龄、病灶、体质指数、手术时长、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辅助化疗、肿瘤直径、脉管瘤栓等情况,分别在我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结束后随访1年,通过病理检验、超声等检查确定肝转移情况,将其中30例术后发生肝转移的患者为A组,另55例未发生肝转移的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有无差异,将其中有差异的项目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因素。
2.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灶、体质指数、手术时长上并无差别(P>0.05),但在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辅助化疗、肿瘤直径、脉管瘤栓上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2影响肝转移的因素分析 将上述有差异项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发现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辅助化疗、肿瘤直径、脉管瘤栓均是影响肝转移的因素。见表2。
表2 影响肝转移的因素分析
据相关数据显示[4],肝脏作为血行转移的主要器官之一,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发生率约占25%左右,成为此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故此,了解影响肝转移发生的因素至关重要,可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指导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灶、体质指数、手术时长上并无差别(P>0.05),但在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辅助化疗、肿瘤直径、脉管瘤栓上差异明显(P<0.05);将上述有差异项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发现上述项目均是影响肝转移的因素。经分析发现:(1)分化程度:随着分化程度的不断降低,肝转移风险随之升高,其中分化程度展现的是肿瘤的恶性程度,一旦肿瘤细胞或者组织接近正常,其分化程度较高;反之,肿瘤细胞丧失正常细胞的形态与结构,即可显示出低分化。且低分化的生长速度与扩散速度较高分化更快,从而提升术后肝转移的概率[5]。(2)肿瘤浸润深度:通常情况下肿瘤浸润深度受到新生血管的影响,一旦大量新生血管出现,即可为肿瘤细胞转移提供有利条件,并通过血管进入血液循环,有效增加肝转移概率[6]。(3)肿瘤分期:肿瘤分期主要用于评价肿瘤生长与扩散的速度,随着肿瘤分期的不断升高,肿瘤转移及扩散的速度随之增强,且手术难度也明显提高,术后容易出现残留,最终增加肝转移风险[7]。(4)淋巴结转移:作为术后复发或者转移的风险因素之一,如若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后,肿瘤细胞可穿过淋巴管壁,跟随淋巴液进入淋巴结,同时在淋巴结位置进行浸润性生长,再从淋巴结向其他区域移动,故此,该类患者术后发生肝转移的风险较大[8]。(5)术后辅助化疗:化疗作为临床控制肿瘤持续增殖的重要手段,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及时开展化疗的效果较好,可最大程度杀灭残存的肿瘤细胞,大幅度减少术后肝转移的几率。而未接受化疗者,残存的肿瘤细胞可能再次增殖,并通过血液等方式转移,从而提高肝转移的风险[9]。(6)肿瘤直径: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其侵袭性随之升高,主要是因为肿瘤直径和肿瘤生长与扩散速度存在一定关联,术后患者可能存在癌细胞残存的情况,从而提升肝转移几率[10]。(7)脉管瘤栓:其作为肿瘤远处转移的标志,一旦发生即表示患者出现淋巴管或者血管转移的情况,进一步提升治疗难度,增加术后肝转移的概率[11]。由此可见,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极易产生肝转移,且影响因素较多,对此,临床需早期制定对应的措施进行预防,从而降低肝转移的发生率,为患者预后提供保障。
综上,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可能出现肝转移,且影响肝转移发生的因素较多,需引起临床重视,尽早予以对应措施进行干预,以此预防或者减少肝转移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