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释:基于经验的建构

2023-12-30 07:50施小燕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史料经验培育

施小燕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核心素养内涵要素阐述中,强调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历史解释就是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这也就意味着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一方面要寻找科学可靠的历史史料,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和评判历史。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在自己的经验基础上进行高效建构。下面以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历史解释的理论梳理及其建构途径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线历史教师关注的焦点从“三维目标”的落实转向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解释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要素之一,在学生建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认识的过程当中起着重要作用。课程标准当中明确强调,“所有历史叙述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这意味着在历史解释的过程当中,既存在着基本事实,又存在着主观认识,基本事实越丰富,主观认识就越科学。所以,历史解释素养培育的过程当中,必然伴随着学生的主动建构过程。

主动建构的基础就是基本事实,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就是历史史料。教材是最好的史料载体,学生在提升自身历史解释素养的过程中,以教材为抓手,在占有教材内容的过程当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延伸,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史料。基于这些史料的搜集整理与辨别,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描述历史的眼光变得更加辩证与客观,从而也就能更好地揭示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因果关系,进而在接近历史事实的过程当中形成历史解释。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主动建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自身的经验。学生的经验不可能凭空产生,任何人也难以获得历史前期的直接经验,因此,基于史料的阅读来形成经验,就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基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让学生充分占有历史史料,让学生在占有史料的过程当中完成主动建构,就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客观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并在此过程中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从而让历史解释素养顺利落地。

二、基于经验建构的历史解释素养培育

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主体是学生,在此过程当中基于学生的经验,让学生有主动的建构过程,是重要的教学思路。认知冲突从来就是打开学生思维大门的一把钥匙,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内在动力。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就可以借助于这一思路来组织教学。

教学的第一步是让学生阅读教材。通过阅读学生会发现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是英国人进行鸦片走私,而英国人进行鸦片走私的原因又是因为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从教材的描写来看,这个过程中的逻辑是清晰的,因此也就容易得到相关的概念。但是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过程当中发现了另一种说法,那就是有人提出当时的中英贸易过程中,存在着贸易不公的问题,所以英国人才走私鸦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看到课本之外的这些观点时,很容易被迷惑。学生的“轻信”说明了历史解释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意味着对这些观点不宜采取回避的态度。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将这些观点呈现出来,以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

在课堂上,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提出寻找更多史料的想法,教师可以基于此前的教学设计,给学生呈现更多科学且权威的资料,让学生去研读并判断。于是,学生通过自主建构就可以发现,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就在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了纯粹的利益而进行的毒品走私,因此“林则徐禁烟”是正当之举……

三、对历史解释的思考

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在初中歷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经验积累与主动建构,要让学生在分析史料的过程当中完成经验积累,在史料的比较与分析、不同观点的研究与判断中,真正形成解释历史的能力,从而支撑起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

总而言之,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解释素养落地的主体,这才符合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思路。

猜你喜欢
史料经验培育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