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家风的养成路径研究

2023-12-30 00:57刘良业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家风读书

摘   要:家风是家庭传承和延续发展的内在特点和文化需求。它与每个家庭的前途和命运相连,也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前途息息相关。因此,在家风的养成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变得非常重要。正确的家风养成方法可以促进家风的正常变化和形成。基于此,通过对孝敬、勤俭和读书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找出有效的家风养成教育方法。

关键词:家风;孝敬;勤俭;读书;养成路径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33-0028-04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个家。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不论时代和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毫无疑问,家风的建设,不仅关乎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那么,如何养成一个良好的家风呢?

一、孝敬

孝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内容之一。从中国历史上看,一个好的家庭,一个兴旺发达的家族,无不重视孝敬文化的建设。可以说,没有这一点,也就无所谓家风。换句话说,孝敬文化的养成,是一个优良家风建设的关键,是整个家风建设的核心部分。《孝经》里面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司马迁则说:“父母者,人之本也。”范晔在《后汉书》说:“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等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要做到孝敬,关键要从孩子和父母亲双方入手。从孩子角度来说:

第一,首先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长辈,友爱自己的兄弟姐妹等,并且将这种博爱情怀推己及人,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推己及人,敬老尊贤,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1984年12月7日,时任中共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主题就是尊老、敬老。后来,随着他职务的不断升迁,他也从未忘记敬老、爱老。大家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父母、自己的长辈都不孝敬,连自己的同胞兄弟姐妹都不友爱,将来他还能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为人民做何贡献?

第二,照顾好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定要把自己的身体保护好,孔子曾颇有感触地说:“父母唯其疾之忧。”千万不要让父母为你的身心健康担忧。《孝经》里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如果自己身心不健康,所谓孝敬父母,服务于社会之类,也就成为空中楼阁,还会成为父母、甚至社会的拖累和负担。

第三,照顾好自己的父母和长辈。“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父母亲是你的现世佛”“没有了父母,便成了真正的孤儿”,等等谚语,父母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这首诗写尽了天下父母亲对儿女们的恩情;作为儿女,理所当然,也应该照顾好自己父母亲和家中长辈——这既是责任,也是义务,也是孝敬的基本要求。

第四,要积极参与到家庭事务中,努力帮助父母做家务、承担家庭负担,为他们分忧。家庭是一个整体。建设一个和谐、安宁、幸福的家庭,需要家庭全体成员长期共同的努力。这就要求孩子从小就要积极参与到家庭事务中,尤其是一些重要活动,譬如春节、清明等重大传统节日等,努力树立“家”的观念,在实践中让自己懂得什么叫做“慎终追远”,什么叫做“不忘本源”,什么叫做“根”,逐渐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帮助父母做家务,是孝敬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做家务,一者可以知道父母劳动的艰辛,进而洞悉生活的艰辛;二者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情操和生活情趣;三者可以帮助自己克服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坏习惯。同时也为整个家庭的和谐增添积极的因素,晚晴“四大中兴名臣”之一的曾国藩曾把做家务列为家庭子弟必做的三件事之一,其道理也在于此。

第五,走向独立。父母亲把自己孩子含辛茹苦地养大,不图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报答他们;但是,作为孩子,不能一辈子都依靠父母,都做“啃老族”——即使是你父母愿意这样做,那也不行。应该在父母的扶持下,逐渐走向独立,迈向自己的人生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开创自己的事业,用自己取得的成绩来反哺曾经“生我、养我、教我、育我”的父母亲——这才是最好的孝亲。

从父母角度而言,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孝敬的人,父母的教育和严格要求至关重要。

第一,父母亲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亲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导师。在教育孩子方面,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亲的责任尤其重大。父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或多或少,都会对孩子产生大小不同的影响,甚至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中国历史上就有“孟母三迁”和“孟母断织”,陶母“截发筵宾”和“封坛退鲊”,欧母 “画荻教子”,“岳母刺字”这四大贤母教子故事。正是他们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把好的品德和好的习惯教给自己的孩子,因此,才成就了他们孩子今后的事业。

第二,对孩子要严格要求,切忌溺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陷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这里论述的“慈母多败儿”,可谓言简意赅,非常深刻。现在一个家庭往往只有一两个孩子,全家的爱都集中在他们的身上,加上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得这些孩子出生以后就享受着优厚的物质生活,很容易滋生一些不好的习惯。如果父母不严格要求,任其发展,就有可能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孩子的前途。

第三,学会放手。不要总是为孩子遮风挡雨,不要总是让孩子躲在自己这颗大树下,要学会放手:孩子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做不了的可以指导、帮助孩子去做,切记全部包办、全程代劳。要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孩子的路還得孩子自己去走,孩子的使命还得孩子自己去完成,谁也不可能替代,谁也替代不了,包括自己的父母亲。父母亲的责任是教育、引导孩子逐步离开自己,逐步走向社会,逐步走向独立,从而成为国家、民族有用之才。

二、勤俭

勤劳节俭的习惯,同样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立命安身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农耕民族,农耕民族特点就是长期在自己的土地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的生活。过去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很不发达,自然灾害频仍,家庭收入十分有限。这又造就了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习惯。朱柏庐在《治家格言》中说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把这种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吴兢在《贞观政要·规谏太子》中说:“可俭节用,实弘道之源;崇侈恣情,乃败德之本。”李商隐《咏史》诗中也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都是教育人们要勤劳、要节俭。

在这方面,曾国藩具有代表性。少时他并不聪明,但他勤奋、节俭,并持之以恒,最后终成事业,真正应了中国古代那一句谚语“勤能补拙”。对此,他自己体悟尤深。他说:“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还以“圣君贤相”作比:“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并指出这样做的好处:“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在他看来,即使是富有家庭,如果不勤俭,同样也会落入衰败的境地。他在总结这些大家庭衰败原因时说:“家败离不得个奢字。”因此,他反复告诫他的家人:“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以上均见《曾国藩家书》)他以为勤俭不仅是一种好习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好美德,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他的儿子所说那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那么,如何做到勤俭呢?简单说,第一,自己的事情尽可能自己做,尽量不给父母和亲人增加负担。现在不少孩子,长期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过着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寄生式的生活,长此以往,就变成了家中的“小皇帝”。有人说:现在一些人家,“孙子吼一吼,祖宗三代抖三抖。”“爷爷变成了孙子,孙子变成了爷爷。”这话虽说有些过,但从中也可以看出溺爱孩子的恶果——这种家风决不能养成。应该教育孩子:只要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应该毫无条件地去做;尽量不要找他人代劳,给父母和亲人增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第二,积极参与劳动之中,体会劳动的艰辛,体会劳动果实来之不易。要深入劳动全过程,“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事业自己干。”要自力更生,不要企图依赖他人,更不要寄生于他人。第三,尊重他人的劳动,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切忌暴殄天物、铺张浪费。古人常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话应该牢记。

三、读书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书则是人类精神文化产品的集合,它是人类生活、生产、工作等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以及人类智慧的结晶,它集中反映了人类对社会、对自然、对自身的认知。读书特别读经典书籍,可以更好、更快、更短时间内吸收古人丰富的经验,启迪今人智慧,为今人修身、明理、齐家、治国、平天下提供借鉴。因此,古往今来,那些先贤圣哲都十分热爱读书。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读书的民族,古往今来,留下了许多劝学的名篇。最著名的莫如宋真宗赵恒的《劝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此外,还有荀子的《劝学篇》、韩愈的《师说》、颜真卿的《劝学诗》等等。劝学名句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汪洙《神童诗》)、“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刘向《说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北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明《增广贤文》)、“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明郑成功《自勉读书联》等等。以上这些,足可说明:读书在中华民族心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

当然,仅仅喜爱读书还是不够的,关键是要读好书。那么,哪些是好书呢?首先,历朝历代的经典著作无疑是好书,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读,而且要认真读、仔细读,是需要精读的书籍。这些书籍中所蕴藏的智慧光芒,已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具有永恒价值,至今仍是指导人们更好地生活、生产和工作的指南,可以为我们更好地前进提供方法论和有价值的借鉴。其次,历朝历代的名篇作品。这些作品真实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总结了这个时代的经验、教训,反映了这个时代人民的喜怒哀乐,表现了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是后人了解、研究这个时代最有权威性的史料。再次,外國优秀作品也应该读。外国优秀作品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宝贵精神文化遗产,同样也是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的东西。我们决不能做文化上的“排外主义者”,相反,还必须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得益彰中求得发展。

读好书,还要有正确的读书方法,关键是要做到“四心”:要相信自己能读好书(信心);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恒心);要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地读(专心);要特别注意细节(细心)。此外,读书还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这样,才有可能把书读好。

总之,一个良好家风的形成,需要全体家庭成员默契配合、相互合作,是一个家庭成员长期努力、家庭文化不断积累、家庭生活经验不断总结和深化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0.

[3]刘良业,马晓娟.中华优秀家文化[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20.

本文系202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家庭家风家教对子女全面发展影响的研究”(项目类别:一般课题,课题编号:20230205088)。

猜你喜欢
家风读书
勤劳是最好的家风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读书使人进步
勤劳节俭传家风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家风伴我成长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