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森
关押大量犹太人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
据俄罗斯《军事历史》杂志报道,二战中,纳粹德国曾秘密发动金融战,除了利用中立国瑞士的银行系统洗钱,还逼迫“造假专家”伪造了价值60亿美元的假钞。由于“造假专家”消极怠工,纳粹最终没能用这些假钞扰乱英美金融市场。
1933年,纳粹党取得德国政权,亚尔马·沙赫特被希德勒任命为德意志帝国银行负责人,次年又被任命为纳粹德国的财政部长。他为希特勒立下汗马功劳,第三帝国实现所谓“经济复苏”,他可以说“功不可没”。
为了帮助纳粹德国摆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持续的经济危机,沙赫特采取了四项举措。一是由政府举债,兴建公共工程。例如纵横德国全境的公路网(其用途之一是更便捷地调动军队)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二是大力扩军。德国扩军受到《凡尔赛合约》的限制,是违反国际法的,政府也没有那么多资金。沙赫特为实现德国的再次武装,提出由帝国银行发行一种汇票,相当于受政府信用保护的账外实体,用于购买军火公司的产品。在纸面上,这种汇票总共只发行了100万马克。就这样,德国偷偷地重新武装起来,而政府没有付出特别大的代价。三是施行配给制。德国扩军所需的资源不够,于是政府限制供应油料、食物等,从而将物资用于进一步扩军。其后果是德国的农业相比一战后没有什么发展,仅略高于1913年的水平。四是大搞没收充公。先是犹太人经营的产业统统被没收,随着种族迫害扩大化,大量犹太人的家庭资产也被纳粹没收。
通过上述“多管齐下”的政策,纳粹德国创造了所谓“经济奇迹”,纸面上的经济增速一度超过20%。但是,这种饮鸩止渴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严重的问题。随着战争对德国国力的消耗不断增大,纳粹将金融战提上议事日程。
1936年,来自苏联的犹太移民萨利成为当时闻名柏林的“造假之王”。从伪钞到假护照及各类假证件,萨利样样都能做,而且做得非常逼真,在黑市上被视为“大师级造假者”。
一天凌晨,萨利正在床上熟睡,警察突然破门而入,领头者是柏林警局反伪钞部门负责人赫佐伯格。他对因惊恐而大叫“冤枉”的萨利说:“闭嘴,我们抓的就是你!”
萨利先是被关进位于奥地利的毛特豪森集中营。在那里,萨利开始还想继续“有尊严地活着”,但他很快就发现这行不通:纳粹看守随便找个由头,就可以把犹太人处决。于是,萨利决定用自己的特殊技能——绘画求生存。他自告奋勇,为集中营里的党卫队军官以及德军看守画肖像画,还有全家福。由于萨利画技精湛,德国人很满意,于是对他照顾有加。运气好时,他甚至能吃到德国人吃剩下的好饭好菜。
萨利很快就小有名气了,于是被转到柏林北部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那是出了名的死亡集中营,但萨利并不害怕,他知道自己的任务是给纳粹官兵画画。令他感到意外的是,他竟然遇到了老相识——当初逮捕他的赫佐伯格,后者现在已是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的党卫队高官。
赫佐伯格把包括萨利在内的拥有“特殊技能”的囚徒召集在一起,对他们说:“我奉命在这里执行一项秘密任务,代号‘伯纳德行动。你们要为德国制造最逼真的英镑和美元,我们要用这些货币打压盟国的经济,扰乱他们的金融市场。你们无论需要什么原料和设备,我都会提供。你们在这里能享受特殊待遇:首先当然是活下去,而且吃得饱,穿得暖,有休息日,有柔软的床,还可以定期洗澡。但是,如果你们不能完成任务,那么就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萨利等人开始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里的伪钞制造中心工作。那里汇集了一批精英:苏黎世银行等金融企业昔日的高管、艺术学院的绘画大师、技艺高超的印刷工人等等。在所有人中,萨利是最精通制造伪钞的,加上他思路清晰又能说会道,很快就成为伪钞制造中心的核心人物,也成为赫佐伯格眼前的紅人。
开工后不久,伪钞制造中心就面临一场危机:无法破解英镑纸钞中所使用的一种特殊材料。赫佐伯格对他们下了最后通牒。最终,萨利分析出了这种特殊的添加剂,从而为纳粹制造出逼真的英镑伪钞,这才让所有人躲过一劫。
据说纳粹曾派间谍拿着这些假英镑去瑞士和英国的银行进行检测,结果这两个国家银行系统的人员,都认定这是真的英镑。
英镑的问题解决之后,赫佐伯格又逼迫萨利及其团队攻克了美元。接下来就该大批量制造伪钞了。按说这并非难事,但萨利等人发现,每次印刷出来的样品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瑕疵。萨利调查后发现,原来有一伙犹太印刷工人故意搞破坏。萨利立即找到这些工人,说:“你们这么做,大家都会被枪毙!”这些工人则表示:“纳粹把这些伪钞投入市场,后果不堪设想!他们可以购买大量战争物资。另外,美国和英国的金融体系可能因此被压垮。你愿意永远这样暗无天日地活着吗?我们即使赌上自己的性命,也应该试着拖延他们发动金融战的时间!”
萨利一伙人不仅认同这些工人所说的话,而且感到些许愧疚。于是,萨利对赫佐伯格解释说:设计研发是一回事,量产是另一回事,工艺需要改进。
1937年,意气风发的亚马尔·沙赫特(左)
于是,纳粹利用伪钞打压盟国的金融战计划被一拖再拖。最终赫佐伯格失去了耐心,他召集所有技术人员,说:“上面对我已经很不满了,我认为,这都是你们偷懒造成的。我挑出5个人来。萨利,如果你们还不能拿大把的美元给我,我就先毙了他们!”赫佐伯格走后,大家陷入纷争。有人指责印刷工人的破坏行动会让所有人送命,也有人认为应该坚持下去。
萨利一时没了主意。这时,他的一个犹太朋友患上了肺病,于是萨利决定与赫佐伯格做个交易:“你给我们治疗肺病的药,我们就给你假美元。”于是,伪钞开始量产,而那个患病的朋友没有因服药而好转,最终死在集中营里。
萨利他们的拖延战术毕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待到纳粹的伪钞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里大量印刷时,二战已临近尾声。赫佐伯格带着士兵,将大量伪钞分批运往阿尔卑斯山深处的秘密基地,号称“要靠这些钱东山再起”。纳粹本想把参与伪钞制造行动的犹太人统统处决,但盟军迅速逼近,集中营的纳粹官兵四下逃散,萨利等人得以逃生。这时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正准备逃离的萨利撞上了赫佐伯格——原来,这名贪财的纳粹军官为了拿些假美元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又回到了集中营。愤怒的萨利扑向赫佐伯格。经过一番搏斗,萨利抢下了赫佐伯格的手枪。但他犹豫了,最终没有开枪,而是放走了这名吓坏了的纳粹军官——此人在战后接受了审判。
由于萨利是从苏联移民德国的,俄语是他的母语,所以他的传奇经历在二战后以俄文资料的形式流传。据说他拿着大把自己制造的假美元,来到地中海之滨的蒙特卡洛好好享受了一番。他最后的身影出现在蒙特卡洛的海滩上,与女友相拥起舞……
俄罗斯《军事历史》指出,虽然纳粹德国靠伪钞发动金融战的计划最终没能实施,但它仍然得到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二战期间,瑞士之所以能脱离战争保持中立,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是纳粹德国的“得力、高明、有组织的帮凶”。1940—1945年间,瑞士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被纳入德国的经济空间。
就算在“战果最辉煌”的1940年,希特勒也无法使德国经济独立于世界市场。德国要购买的不仅有锰、钨、铬等军工产业不可或缺的金属,连铁矿石也要进口。德国进口的铁矿石40%来自瑞典,生产机床所需的钻石来自南美洲,从罗马尼亚进口大量石油,铝则主要来自非洲和亚洲……要想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商品,就必须严格遵守支付规则。希特勒不能用德国马克付款,必须用外汇或者黄金。这就需要一个中立、可靠且不会令人生疑的银行系统。
当希特勒进攻波兰时,手里没有多少外汇,也没有多少黄金,但他很快就弄到了钱。在攻克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挪威以及一些经济繁荣的国家后,希特勒掠夺了大量战利品,其中包括黄金。这些战利品需要由银行系统“洗干净”,然后再投放国际市场。瑞士的金融地位决定了它能胜任这一任务。于是,该国苏黎世、伯尔尼金融界一些贪婪冷酷的人成为纳粹的帮凶:不仅将德国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荷兰、卢森堡、立陶宛、拉脱维亚、比利时、阿尔巴尼亚以及挪威等国中央银行抢来的黄金藏了起来,还设法将其“洗干净”,以资助希特勒的侵略战争。
具体来说,纳粹掠夺的一部分黄金被换成瑞士法郎,从而成为瑞士国家银行的资产。然后,德国特使拿着这些瑞士法郎到国际市场上交易。在整个战争期间,瑞士法郎是全球唯一的通行货币。
瑞士银行系统还充当了“柜台交易所”,也就是“洗钱机器”。许多外国贸易商都不愿收德国的黄金。例如在英国的压力下,葡萄牙独裁者萨拉查拒绝收德国的黄金。由于葡萄牙一直是德国的主要供货商,于是成队的汽车将大量金条从德意志帝国银行运到瑞士伯尔尼的金库,换成瑞士法郎后,德国人用它从葡萄牙人那里买回钨矿;葡萄牙人则拿瑞士法郎到伯尔尼去买黄金。
伯爾尼的“洗钱机器”运转得很好,达到极为专业化的程度。洗钱者不仅知道从哪里能弄到黄金,还始终保持着“中立银行家”的形象。
1942年6月18日,瑞士国家银行的会议记录中记载了时任该行行长保罗·罗西的一次干预行为。德意志帝国银行向瑞士国家银行运来一车金条,其上盖有美国和法国的印记。这些被德国人从荷兰国库中抢来的金条,是荷兰皇家中央银行在战前从美国和法国合法购入的。罗西为此大伤脑筋——根据帝国银行行长的命令,这些金条将通过瑞士转到葡萄牙人手中。这是传统的“三角”关系,伯尔尼方面负责洗钱,德国要从葡萄牙购进一批急需的钨矿。最大的问题就是这批金条上盖有美国和法国的印记。于是,罗西下令将这批黄金在伯尔尼重新熔铸,并在上面盖上瑞士的印记。据统计,1939—1945年间存入伯尔尼金库的金条、金砖以及钱币等,总价值达17亿瑞士法郎。
希特勒在西线的强大攻势以及所取得的胜利,一度使瑞士人相信,德国在军事上、政治上都是不可战胜的。在他们看来,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希特勒。于是,瑞士选择支持“胜利者”。
到1945年初,鉴于纳粹德国的末日临近,瑞士当局意识到自己的策略“并非最佳”。1945年2月16日,瑞士决定冻结德国的所有资产,下令对有关黄金储备及存在瑞士银行的纳粹财产进行调查。瑞士政府又于1945年3月2日决定禁止一切外币兑换。3月8日,瑞士政府与盟国中的美国、法国和英国签署协议:瑞士承诺采取一切措施鉴定德国的财产,并不再购买德国的黄金。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