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于理

2023-12-30 12:39周政昌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3年45期
关键词:融情稻秧堂弟

周政昌

名家传技

美文引路

耘 稻

高明昌

我回到老家,看见老家宅前一大片水稻,青绿而茁壮。堂弟品国走过来打招呼,我问他这稻谷长得这么好,草拔掉了吗?堂弟扬起眉头,咯咯地笑,然后说:“阿哥,你真的不是种田人了。稻里的草,药水一打,草死光,稻秧照样活得好好的,人也省时省力。”

拔草的工作叫耘稻。那是一个很美的词语,诗化了劳动,事实也是如此。一种流尽汗水的辛苦劳作结束以后,换一种比较轻松的劳动就像是一种休息,是比较出来的结果。对拔草的人来说,颇有点享受的味道,所以即使双脚依旧在乌黑的田里浸泡着、移动着,但心境完全不一样了。

耘稻有时间段,不能错过节气。插秧后不多久,田里的稻秧会一下子“成仙”了。一个礼拜、两个礼拜过去了,稻秧们在四季时令的怀中,像是说好的一样,一起站了起来,株株笔挺,叶叶碧绿,齐刷刷地站在你面前,翠微一片,浮云一般的缥缈,诗意一样的盛装,让人感受到劳动的收获快感。那时,你不但会忘记当初农忙的苦难,还会庆幸自己参与了播种。播种很幸福,因为播种总是产生美好的结果。

播种后一定还有劳动,这种劳动叫田间管理,又是一个美丽的词语。耘稻开始了,大家排成一字队形,双脚一起下田。“扑通”一声,泥水四溅,脚向前,向前。耘稻不只靠脚,还要靠眼睛,因为你拔的草叫稗草,稗草悄悄地长在稻秧里。

有些稗草控制不住自己的长势,长得比秧苗高出半个头,自知最容易被人拔去,所以长高后上半身与秧苗贴紧,下半身与土地紧贴,一派根牢蒂固的样子。植物之间的依傍是植物成长的必要条件,稗草也知道这个道理。不但如此,稗草还将自己捆绑在稻秧里,你要想把稗草拔出来,得先将稗草与稻秧分开来,然后握紧稗草,再将另一只手往稗草的根部移去,挖一挖稗草根边的泥土,将泥土移开。拔时还要将另一只手摁住稻秧的根,才能将稗草拔出来。这道道工序,都在诉说稗草的狡黠,但这是草的狡黠,不是人的聪慧,所以有用只能在一时。

大多数稗草还是长不过稻秧的。那怎么办?也不能坐等死亡,它们的办法是干脆将自己长成稻秧的样子。首先颜色像极了稻秧,其次茎叶也跟稻秧一样粗细,连高矮也一样,且叶面与稻秧的叶面一样,根根向上,绝不旁逸斜出,一律与稻秧齐平。不仅如此,稗草也不惜委屈自己,将自己分开出去,硬是分头分枝地挤进了稻秧的中间,唯独光滑的叶面来不及长出毛糙来。拔这样的稗草,准确识别最重要,然后再一株株地挑出来,再一株株地拢在手里,最后一株株地拔起。拔这样的稗草,活儿干起来慢,你得忍住时间的折腾。

我很少看见单株生长的稗草,更少看见长得病恹恹的稗草。耘稻结束,大家把手里的稗草集结在一处,放在路口。路口的阳光最充足,踩踏的人也最多,人们想早点把它们变成肥料。但那些稗草就是不肯死去,历经太阳一个星期的无情暴晒,压在底部的稗草照样鲜嫩着、青绿着。你看看,这稗草的生命力竟如此顽强。想来只要稻秧存在一天,稗草也就存在一天,所以从耘稻开始,地里的人们就一直在与稗草较量着。田野里应该有草,稻田里应该有稗草,就像天上应该有鸟一样。

终于,稻谷变成了大米,大米煮成的米饭好吃得很。堂弟家的稻谷长得如此繁盛,到了吃时是不是也有这番美味,连堂弟自己也表示怀疑。我问是什么原因,他说是因为有机肥料没有了,他并没有说到还因为打了除草药水,现在的人根本不愿意做耘稻这种农活了。

(选自《解放日报》2022年1月23日)

技法借鉴

一般抒情性文字大都含有一定的“理”,而寓“理”的议论性文句(段)亦往往会抒情,“情”和“理”水乳交融。要想达到融情于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理蕴于事。“理”必须蕴含于所叙之“事”中,或者是经引申可以自然而然从所叙之事中导出。但也不可以无限引申,滔滔阐发下去,当适可而止,甚至要点到即止。这篇文章记叙耘稻一事,笔墨重点放在了“稗草的狡黠”以及稗草“顽强的生命力”,以此反衬农人的“聪慧”“顽强”和耕耘的辛劳,揭示了只有辛劳耕耘得来的“米饭”才最好吃的道理。

2.情渗于议。感情要融入、渗透在议论里,融化在道理阐释中,而不能生硬嵌入,或另作抒发。譬如本文第三段,在描写插秧第二个礼拜,秧苗“翠微一片”的“成仙”景象之后,顺势发出议论:“那时,你不但会忘记当初农忙的苦难,还会庆幸自己参与了播种。播种很幸福,因为播种总是产生美好的结果。”这段话论证了“播种”与“收获”、“苦难”与“幸福”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又融情于理,借助“不但会……还会……”句式,将“忘记”“庆幸”等抒情文字,自然地渗入了经历艰苦“播种”而看到秧苗长势喜人的“劳动成果”之后非常喜悦、无比自豪之情。

学子佳作

我与那落叶相遇

韩鑫涛

夕阳的余晖映红了半边天,也映红了那条乡间小路上的落叶。

记得那是一个秋天的午后,我们一家驱车回到了老家。大人们在家中谈事,我和妹妹则来到了乡间的那条小路上。这条小路上有我们美好的童年记忆。

一切似乎还是老样子,安静、祥和……只是路旁那两排威严的大树,更加肃穆、庄严。它们硕大的树根使劲往土壤里钻,好像在为接下来的冬天做着最后的准备。悄悄地,一阵微风迎面吹来,吹起妹妹那头飘逸的长发,拂过我的脸颊,吹向树上的叶子。

树上的树叶在风中不停地摇晃着身体,不舍得离开大树母亲的怀抱。然而,那一片片叶子还是被风“摘”了下来。叶子在夕陽的映照下,红彤彤的,红得那么热烈。叶子翻转着身躯,随风自由地摆动,渐渐地像伞兵一样降落了。

再看树上的叶子,推推搡搡,发出“哗哗”的声音。一片又一片的叶子被风扯了下来,这种万叶飘落的景象甚是壮观。我和落叶的这次相遇,让我震撼不已。落叶在风的吹拂下,自由自在地欢歌起舞,仿佛参加一场盛大的歌舞会:有动作整齐划一的踢踏舞选手,有自由奔放的街舞选手,还有浪漫优雅的交际舞选手。而我则是他们的评委,欣赏着它们的舞蹈,我飘飘然了。这真是“春来花开香万里,秋来一醉方休时”。虽然每一位选手展示的时间就短短的几秒钟,但它们都在尽力将舞蹈演绎得淋漓尽致。

突然间,一辆摩托车迎面而来,卷起了许多落叶,一旁的妹妹小心翼翼地捧起了其中一片被碾碎了的落叶,满眼怜惜。她颤抖着问道:“哥哥,它们死了吗?”我痛心地回答:“嗯,是的。”它们再也无法旋转,飞升,降落……

叶子的一生只有三季,从出生到凋零,它们一直在生长,并没有因为自己人生之短而气馁,反而将“有限的生命”转化为蓬勃生长、努力奉献的动力,就算是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也要以最美的舞姿奉献给大地、天空,为自己的短暂生命画上完美的句号。落叶多像那些为国家的发展无私奉献的劳动者,努力拼搏,默默无闻。

夕阳的余晖渐渐消散,可我和落叶的这次相遇却深深地埋藏在了我内心的深处。

【江苏苏州望亭中学】

点评

作者融情于理的手法运用得可圈可点。倒数第二段的议论,揭示了不必苦恼于人生之短,恰恰相反,正因为生命有限,更需珍爱生命,努力奉献,生命不息,奉献不止,从而创造辉煌人生的道理。在说理的同时,文中抒发了对“落叶”般奋斗奉献的人无比崇敬、竭力赞美之情,如诗如歌,融情于理。

(指导老师:石鑫佳)

猜你喜欢
融情稻秧堂弟
一株稗草的狡黠
童心爱党 画笔融情
不时不食 融情于艺
融情笔墨 悠然自得——花鸟画家李耕印象
小稻秧脱险记
方言趣事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
小小机灵鬼
融情入墨风规自远——记诗人书法家赵镇南
我的聋哑堂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