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读者审美能力的整体提升,图书美学在市场流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出版业大环境的改变,对美术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时代,除了装帧设计,美术编辑应从文创开发、活动宣传、系统化打造IP、参与选题策划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寻求多元化发展,以实现未来的转型升级。
【关 键 词】美术编辑;装帧设计;多元化;转型
【作者单位】陈晓蕾,广西人民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18.012
近年来,随着读者审美能力的整体提升,美术编辑在出版中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少出版社都成立了专门的装帧设计部,致力于为所出版图书打造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以提高上架识别度。出版业大环境的改变,对美术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美术编辑在提升设计水平的同时,亟须寻求一条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本文尝试从图书设计、文创开发、活动宣传、系统化打造IP等角度分析美术编辑的发展方向,通过结合现阶段的探索实践,探讨美术编辑在未来进行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新媒体时代对装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术编辑大多数工作围绕图书装帧设计展开,其中以封面设计、版式设计、图书宣传物料设计为主要工作内容。近年来,随着融合出版的发展,数字视觉设计工作也逐渐增多。图书的外在形式不仅是图书的第一印象,也是图书文化品位和市场竞争力的体现。一个优秀的装帧设计,不仅要符合图书的内容和风格,还要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以及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这是一个体系化的工作。
1.封面、版式设计
广西人民出版社装帧设计部日常面对的书稿多为主题出版类图书,内容相对严肃专业。要让严肃专业的主题出版类图书推陈出新,既让人眼前一亮,又不失其特点,就需要保持政治敏锐性,多思考设计的切入点。我们常规做法是先阅读图书目录和部分图书内容,大体把握图书主要结构和内容主旨,再与责任编辑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其主要受众和销售渠道,最后进行整体构思、素材准备、优化调整。面对重大选题时,为拿出更优质方案,规避思维局限,我们往往采用多名美术编辑同时进行设计,再择优选择或互相启发重构的方法。
例如,“国企党建丛书”作为套书,每一册的作者均来自不同国企,内容的篇幅、行文方式都有很大差异。如何让这套丛书既有整体性又各具特色?美术编辑从版面分布的角度通盘考虑设计方案,对板块主题设置、篇幅、行文方式、符号系统提出意见,甚至细化到“这个标题我认为控制在十个字内更好看”等。最后,封面设计采用图形的大小层次变化和色彩变化来区分,达到简约干练、大气得体的效果(见图1)。
又如,设计《中国道路的文化基因》 封面时,美术编辑细读内文,提炼文化符号,用毛笔绘制了一个曲线,造型取自中国传统瓷器(瓷器英译为china)的瓶身。毛笔苍劲有力,曲线柔美,刚柔并济,张弛有度,很好地呈现了“中国道路”文化基因的强大力量(见图2)。
2.插图设计
图书插图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照片,另一种是绘制插画。图片是图书设计中最直观也最有效的元素之一,它不仅是文字之外传达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塑造图书形象的重要手段。图书插图的设计主要是在图片的选取、处理、布局等方面进行变化或创造,以增强插图的表现力和美感。
照片类插图能在丰富内容的同时,为读者带来真实感和画面感,是图书美学的重要内容。以照片为主的图书,难点在于选图既要符合主题又要构图得当。例如,在策划《影像中国70年·广西卷》的时候,我们深入参与稿件图片收集整理工作,从版面构图和视觉传达角度提出设计思路:这个选题主要记录的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西的大事件,应通过选择1—2张大场景来展现大事件,再加入人物特写的组图形式表现图书主题内容。
绘制插画类的插图多作为内容的延展,用于丰富阅读层次。以插画为主的图书,难点在于插画表现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例如,《广西红色地图》这个“红色地图”如何表现,才能既保证图书插画的易读性和趣味性,又区别于常规旅游地图,体现图书的个性和特色是一大难点。数字时代,读者不会拿着一本书去研究出行攻略,因此,我们转变思想,从历史事件出发,将红色景点按事件来串联,让读者根据想要了解的历史事件去选择路线(见图3)。
二、新媒体时代美术编辑多元化发展的探索
1.定制文创产品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加快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出明确要求。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推动传统出版发展、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推动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明确推动实现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为顺应时代变化,广西人民出版社在深入研究形势、政策后,开始布局文创产业新赛道。
从2017年开始,广西人民出版社装帧设计部开始尝试定制文创,借力新渠道、新载体,发挥新价值、新优势。首先尝试的是图书包装产品的定制开发。虽然包装盒、帆布袋等具有一定的宣传推广作用,但局限性大、发挥空间小,不能很好地促进市场销量的提高。为此,从2019年开始,广西人民出版社装帧设计部开始有针对性地开发围绕地方宣传的文创产品。如针对广西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我们设计了包括定制内容的日历、红包、福字张贴画、宣传册和帆布袋等。出版社充分利用业态优势,由编辑部门、校对部门对内容进行整理、把关,印制部门及时对接纸厂、印刷厂、制作工厂进行生产安排,装帧设计部负责设计、对接整个项目的统筹等工作,通过多部门联动保证了内容优质、设计效果出众。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西开展“广西党史知识大家答”主题活动。广西人民出版社主动跟进,设计了一批活动定制纪念品,率先采用“图书+文创”的方式作为活动奖品。一是通过选取一批主题图书,借助活动传播党的声音,扩大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二是通过文创纪念品的吸引力,提高群众参与度,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图书销售带来了新的思路。这种良性循环为出版社构建新的出版格局提供了思考:将“设计”作为支撑点,为地方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提供相关定制服务。
2.参与IP打造
出版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传播阵地,对于解决精神文化领域发展中的问题有着传播深度、广度上的优势。广西人民出版社装帧设计部从2016年开始策划一套讲述广西红色故事的图书,并进行图书整体设计;2019年开始举办该套图书的系列活动,深度参与从活动策划、物料设计到活动现场组织及场地搭建等工作。这次尝试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挑战,也给部门的业务范畴拓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2020年,装帧设计部尝试为此书的青少年读本开发IP系列产品,针对该套图书的主题人物设计了一整套动作、背景,并衍生出一套文创产品,如笔盒、笔袋、帆布袋、夜灯、书包等。同年,装帧设计部还在广西书展上为该书IP打造了主题展和沉浸式阅读体验区,给读者提供更深入、专注的阅读氛围,带动了相关图书的销售,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
在这套广西红色故事系列图书及其活动中,美术编辑主动参与图书整体设计、插图绘制、文创开发、活动策划执行等全流程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自身对美学的感悟力和对选题的把控优势,将图书内容的“美”从纸媒中提炼出来,呈现在器物、空间上。丰富的载体形式不仅扩大了图书影响力,提升了社会影响力,还提高了图书的附加值,进而将其转变为经济效益。
3.全流程参与选题策划
美术编辑参与选题策划,会给图书带来不一样的出版视角,《驻村画记》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驻村画记》是通过国画形式展现脱贫攻坚这个时代主题的选题,用中华传统文化讲中国故事是一个非常棒的切入口。美术编辑从选题策划阶段就介入相关工作,包括图文的整体展现形式、图片选择、装帧风格选择、市场营销定位等。在这个过程中,美术编辑和市场营销部门进行探讨,与作者、责任编辑密切沟通,对选题有了深入了解和全盘构想。这对后续设计、宣发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作者能及时了解美术编辑的需求,对内容和元素进行调整补充;责任编辑能及时根据美学架构,调整图文顺序和筛选合适的材料;美术编辑能根据作者、责任编辑的反馈,精准有效地调整版面布局和设计脉络。
由于《驻村画记》成品尺寸在印刷时有部分剩余纸张,美术编辑与责任编辑、印制部门沟通协商后,利用对开纸张边角料印制了一批书内的精彩插画,并设计制作了一批纸质画框,从而将图书纸张最大化利用,为图书增加了一个营销亮点(见图4)。
三、新媒体时代美术编辑多元化发展的思考
1.与时俱进更新设计理念,提升图书附加值
要想做好设计主业,美术编辑不仅要结合实际工作要求,根据图书内容主旨、印刷预算等多方面因素,合理选择纸张、开本、印刷工艺等,全方位把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利润空间,还要与时俱进,时刻保持对设计发展趋势的敏锐度,让审美水平紧跟时代前沿。除此之外,美术编辑还要紧跟时代潮流和技术变革,尝试运用数字化、多媒体、线上互动等手段,拓展图书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提升图书的价值和影响力。
2.充分以内容为依托,拓展业务板块
广西人民出版社根据业务实际需求,于2023年9月将装帧设计部更名为设计创意中心,除立足设计本业,完成社内的图书及宣传推广设计工作外,设计创意中心还尝试发挥团队力量,充分利用出版社资源,拓展选题策划、文创开发、IP打造、企业形象设计、活动策划、新媒体可视化创作等业务板块,并对外承接相关工作。
目前,设计创意中心正尝试由美术编辑主导,从零开始策划选题,开发“乡村振兴”系列图书、文创,旨在通过重现乡村生活之“美”,打造一系列不同以往介绍广西特产、乡村旅游、风土人情的特色图书和文创产品,打造一张亮丽的广西名片。美术编辑从前期概念策划开始全程跟踪,自主约稿(包括文字、摄影、插画),旨在为图书进行完整的“内容+设计+文创+宣发”美学构建。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发挥美术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不再是“量体裁衣”,而是全流程参与项目孵化,让读者获得更丰富的阅读感受,而且有利于构建具有企业识别度的视觉系统,让图书系列化、符号化,提升出版社的品牌影响力。
3.坚持从市场出发,反向构思产品
拓宽思路应从“更优质的服务”开始。以往出版社都是先做产品再做市场,现在出版社尝试先做市场再做产品,从具体销售时间、对象、渠道和模式反向构思产品。如针对广西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设计创意中心可提前策划相关纪念产品,构思其销售模式,并联合市场中心向相关单位定向推广。这种面向特定时间、群体的模式更利于精准化营销。美术编辑需要摆脱常规思维模式,不再是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去考虑,而是更多地从受众心理、营销亮点等市场角度去立体化构思产品。
在当前图书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美学手段提高图书的吸引力和附加值,在有效节约图书成本的同时提升影响力,进而将其转变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每个美术编辑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们需要向优秀的同行学习,以市场为主导,以创新为驱动,以文化为支撑,敢于尝试新领域并付诸实践,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陈景泓. 美术编辑的“转型”新路[J]. 现代出版,2011(3):43-46.
[2]刘运来.“设计”与“编辑”并重:出版转型期美术编辑的观念转向[J]. 现代出版,2017(15):59-61.
[3]张旭.“出版+文创”跨界融合背景下的书籍装帧设计[J]. 编辑之友,2020(1):79-84.
[4]吕敬人. 吕敬人:书籍设计是一份导演的工作[J]. 设计,2019(12):52-57.
[5]陈永利. 在当代出版设计中从美术编辑到出版策划人的发展[J]. 中国民族博览,2020(8):230-231.
[6]刘永坚,吴婷,白立华,等.“新基建”背景下我国出版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 传媒,2021(9):78-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