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2017版新《课标》的颁布,政治课程再次迎来变革,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的大单元教学和议题式教学被大力提倡。本文首先对高中政治大单元与议题式教学进行了概述,然后分别从设定目标,引入议题主题;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设置问题,引导深入思考;结合热点,深化应用实践;综合评价,注重归纳总结等几个方面,探索了大单元教学与议题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路径。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 议题式教学 核心素养 融合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1.056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高中政治教学开始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综合学习能力。由于政治学科的知识点比较繁杂,学习难度相对较高,如果教师采用常规的教学思路,通过划分知识重点的方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政治知识中蕴含的思想内涵。所以,教师要领会新《课标》精神,改变教学方式,将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大单元教学融合在一起,鼓励学生积极进行交流互动,从整体、客观、全面的角度剖析政治知识,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吸收与迁移。本文从设定目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结合热点、综合评价等角度入手,探究大单元教学与议题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路径。
一、高中政治大单元与议题式教学概述
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高中政治教学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为学生树立健康的政治思想、道德素养、价值观念。由于高中政治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责任,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教育的根本要求,合理调整教学方案,以增强政治学科的教学指引作用。当前,大单元教学与议题式教学均为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大单元教学,是以单元整体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向,针对当前课程的授课标准与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充分体现各个知识版块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碎片化问题。议题式教学是以某个主题为核心,展开综合性的讨论交流。学生们可以通过质疑、判断、研究、互动等多种方式,全面理解主题的内涵。议题所选的素材一般与当前的时事热点、政治事件密切相关。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所学、所想,在交流讨论中深入理解重难点知识。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两种教学理念融合在一起,既可以展现出整体化的教学成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授课方式单一的问题,也能帮助学生迅速迁移知识,突破思维定式,完成思辨性的学习过程。
当前,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与议题式教学的融合需要解决以下几点问题:
1.议题方向与课程内容契合度不高,不具有良好的讨论价值。学生们在研究这类议题时,只能获得知识,难以培养出优秀的思想品德。2.议题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度不高,具有一定的形式化特点。政治是一门紧跟社会时事的学科,唯有结合时事,才能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教学作用。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这一点,引入的案例大多,缺乏时效性,导致议题式教学与大单元教学的结合未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3.议题式教学的实践活动比较匮乏。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高中政治大单元与议题式教学的融合不能只采用说教的形式,而是要通过趣味引导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大单元教学与议题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路径
1.设定目标,引入议题主题
若想推动大单元教学与议题式教学的相互融合,教师首先要设定一个合适的议题,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育人作用,精准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由于教材上的知识内容有限,如果教师的教学视野局限于教材之中,很难引导学生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应当适当补充教学资料,全面设定合理的大单元教学目标,并以目标为核心,引入契合度较高的议题主题。由此,教师才能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部编版高中思政必修1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学为例,本单元主要分为三个重要的知识框架,分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标题上分析,三个知识框架所讲的课程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密切相关,关键词为新时代、中国梦。因此,本单元的核心教学目标应当为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个人品质,以求富求强作为建设国家的主要方向。围绕以上目标,教师可以引入议题“寻找道路”。学生们可以先分析教材,了解近代的中国尝试了哪些实现富强的道路,这些探索过程的结果是什么,对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起到了哪些启示或影响。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核心目标,按照“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思路,串联知识要点,让学生了解到从近代到现代,中华民族如何通过披荆斩棘的方式,找到一条繁荣富强的正确道路。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就能构建严谨、完整的大单元教学体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另辟蹊径,从其他角度设置议题,比如:在新时代,我国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需要学生结合当前的实际国情,进行综合性的论述与分析,对政治知识产生更多深刻的领悟。
2.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若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当避免采用“填鸭式”教育。核心素养是一种抽象的能力,唯有学生亲身参与、细心体会,才能保证政治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授课思路,通过创设大单元情境的教学方式,构建引人入胜的情景,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推动大单元教学和议题式教学的顺利融合。
以部编版高中思政必修1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教学为例,针对本单元的课程,教师引入主议题“救亡图存的探索道路”,从单元整体的视角串联所有知识要点。在主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拓展分议题。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拯救中国的正确道路”,并结合教学情境,对该议题进行深度剖析,从视觉和听觉等方面入手,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体验。例如,教师将课程与近代史结合在一起作为教学背景,通过多媒体播放与近代历史有关的纪录片、革命影片,让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人民悲凉、凄惨的生活处境。由此,学生们可以认识到,近代中国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历史任务。其一为求得人民解放,获得民族独立。其二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追求人民的共同富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两项任务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为什么是近代人民的奋斗目标。在情境的铺垫下,学生就能将议题与时代要素相结合,带领学生穿越时空,从近代的视角看待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将大单元教学与议题教学有效结合为一个整体,帮助学生迅速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价值、意义、作用产生深刻的理解。
3.设置问题,引导深入思考
教师在明确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目标,设定议题之后,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深入剖析议题的内涵,将知识要点循序渐进地融入议题之中。教师可以采用设置问题的方式,按照由浅至深的思路,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立足于大单元的视角,将各个板块的知识点逐渐融会贯通,实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有效衔接。
以部编版高二思政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大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议题“如何利用《民法典》维护自己的权益”,从单元整体的视角引入思考问题,帮助学生逐步突破各个课时的知识重点。教师可以列举一系列典型的真实事例,构建法治化的问题链,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学习民法、使用民法,积极维护自己的个人权利。比如,小明有一次回家时,有一袋垃圾突然从高空砸在了他的面前。小明加了一天的班,想要在家里补觉时,突然听到楼上邻居家的孩子在家里打篮球。小明的同学经常给他取一些侮辱性的外号,并且会不经过小明的允许,随意使用他的物品或照片。根据以上案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这些人的行为侵犯了他的人哪些合法权利?如果你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了相同的事情,你该怎样做?我们应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你认为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法治观念,将其付诸到实际行动之中?借助以上问题,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检索《民法典》中的法律原文,结合法律规定,有理有据地指出以上案例中违法乱纪的行为。此外,以上几个问题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将议题的层次逐渐延伸到“建立法治社会的重要性”。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开展深度思考,深入学习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即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进而认识到建设法治社会主义国家需要每一名公民的共同努力,积极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政策,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4.结合热点,深化应用实践
若想在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中有效运用议题式教学,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教师还可以积极结合当前社会上的新闻热点,以时事为引,提高议题式教学的时效性。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也能凸显政治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丰富大单元教学的案例与议题式教学的内涵,把单元知识及时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学生的理解。
以部编版高二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近期发生的社会焦点事件,引入议题“面对纠纷,应当采用什么样的解决方式”。比如,杭州网约车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事情的经过如下:有一对父女通过打车软件预约了一辆网约车,司机开到地点后,因为该地方停车违章,故而直接前行20米,换一个停车地点。结果招致该父女的不满,在上车之后,对司机极尽侮辱。司机在气愤之下,直接将订单取消,不愿再接待这对父女。结果父女拒绝下车,在车上停留了30多个小时,要求司机对取消订单的行为给予他们十倍的赔偿。这期间,无论吃、喝、拉、撒,这对父女都在车上进行,并对车内装饰大肆破坏。司机报警之后,民警苦劝5个小时,依旧无法解决双方的纠纷,因为父女乘客坚持认为这么做是为了讨得法律的正义。后来,父女二人终于因为自己的行为,被当地警方行政拘留。通过这个热点事件,教师可以把学生在这一单元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对本单元的议题进行深入讨论。首先,学生们可以思考纠纷发生的原因,明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却因为双方过于执拗,导致事件向极端化的方向发展。其次,学生可以从父女、司机、警察的角度分别思考,分析三方做法的正确与否。对于父女乘客,他们明显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他们想当然都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义的,希望通过赖在网约车内部的方式获得法律的支持,但正义没有来,反而换来了两双手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网约车司机的行为也有不妥之处,她可以提前与父女乘客做好沟通工作,言明此地不能停车,从更为温和的角度处理好乘客的诉求。民警的行为值得称赞,他们遵循先礼后兵的原则,劝说父女乘客的过程始终有理、有序、有礼,当父女的行为切实影响到社会秩序之后,又依据法律拘留父女,积极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与社会的公平公正。综上所述,通过探究热点的方式,深入分析本单元的核心议题,学生们就会认识到:若想切实维护社会正义,必须要采用灵活的方法,选择正确的方向,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5.综合评价,注重归纳总结
新《课标》倡导“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建设,大单元教学与议题式教学的相互融合,教师应当在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落实综合性的评价,构建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体系,注重教学后的归纳总结,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首先,教师应当改变“分数至上”的评价方式,积极实施过程性评价,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教师观察学生对议题式教学的参与积极性,抱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采用哪些学习方法,做出什么样的学习行为。教师将以上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展开现场性的教学评价。例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时,应当了解学生对议题的准备情况。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时,应关注学生是否能对议题提出个性化的质疑?同时,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的学习诉求,根据学生的反馈,适当调整教学细节,为大单元教学与议题式教学的融合做好查缺补漏。
其次,在终结性评价方面,教师应以量化标准的方式为主。比如,教师可以综合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整理学生的平时作业,评估学生的实际学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参考新《课标》的学业质量教学要求,综合政治学科的育人特征,为学生制定单元整体学习目标,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条理性和目标性。由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弥补自身的短板,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要求,高中政治教师需要积极推动教学变革,探究大单元教学与议题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路径。通过情境教学、问题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教师将抽象的政治知识生动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开展“议中学、学中用、用中思”的教学。由此,教师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对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石文连《议题式教学模式与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的融合策略探究》,《教师》2022年第29期。
[2] 岳梅、姚金玲《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议题式教学——以“我国的经济发展”为例》,《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年第8期。
[3] 沈雪春《大单元视域中的议题式教学设计探析——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例》,《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