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景创设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模拟和再现真实场景,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理解知识,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互动中,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情景创设教学法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情景创设教学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 融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1.05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迎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挑战。因此,以往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越发显现出来,这极大地影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情景创设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通过模拟和再现真实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本文旨在探讨情景创设教学法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策略,以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情景创设教学法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相融合的优势
1.提升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图片等,创设生动、形象、具体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感官体验来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直观情景,让学生在视频或图片中,具体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这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活动,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例如,在教授“环境保护”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境保护。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思考和探索问题。
再次,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教授“法律常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真实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这些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和应用价值,让他们更加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将枯燥的知识点变得形象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增强学习动力
首先,情景创设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模拟真实场景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和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例如,在教授“环境保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境保护。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其次,情景创设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知识。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和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在教授“中华文化”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了解古代文化名人的生活和思想,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最后,情景创设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例如,在教授“法律常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辩论等方式来了解法律知识和法治原则。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的应用和意义,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3.培养创新思维
首先,情景创设教学法可以营造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在模拟真实场景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之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创造力,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思考和探索问题。
其次,情景创设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学生可以充分了解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这种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情景创设教学法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有趣的互动活动等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方式,让学生从多个渠道来获取知识和信息。这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1.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
首先,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生活的支撑。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却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它们。
其次,教学案例缺乏更新。很多教师使用的教学案例较为陈旧,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就导致学生对这些案例感到陌生,甚至不感兴趣。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或者使用学生身边的实际案例,就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再次,教学活动缺乏实际操作性。有些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教学活动,如社区服务、义务劳动等,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实施,这就导致学生无法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最后,考核方式单一。很多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考核方式都是以书面考试为主,这就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而不是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和单一。许多教师仍然采用讲授法教学,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要方式,以教材为主要内容,以课堂为主要场所。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传授知识,但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一些教师可能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持续下去。这导致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再次,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了解不足。一些教师可能不知道有哪些新的教学方法,或者不了解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和实施步骤。这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将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最后,缺乏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和改进。一些教师可能没有意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或者没有持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这导致他们的教学方法一直没有更新,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3.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低
首先,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乏活力。由于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缺乏兴趣、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整个课堂氛围显得沉闷乏味。
其次,学生参与度低,缺乏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互动的意识。即使教师提出问题,也往往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则处于旁观状态。
再次,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由于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效果普遍不佳。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理解不深入,难以将其应用到实际中。
三、情景创设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情景,例如,教师通过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音乐、图片等,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其次,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或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进入课程内容的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促使学生将生活和道德与法治知识相联系,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以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我与社会》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或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认为社会公德是什么?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遵守社会公德?”或者让学生讲述自己在参与公益服务、社交礼仪等的经历和感受。这些问题和小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在探讨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教师可以借助多元化的活动,如小组讨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社会现象和问题。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社会公德、公益事业、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典型案例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立场和情感;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就某个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公共服务。这些教学活动可帮助学生以全新的视角理解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如何在家庭中处理社会问题等。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小测验、知识竞赛等活动,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利用故事创设情景
首先,在利用故事创设情景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播放视频或让学生表演故事等方式来呈现故事内容。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关于诚信、友善等主题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品质的重要性和价值;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名人榜样的事迹,了解名人的成长经历和成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情景和人物心理。
其次,在故事呈现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分析和讨论,探究故事中的道德、法治等问题,让学生从故事中获得启示和教育。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个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道德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或者“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关于法治的启示?”等问题。
最后,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诚信、友善等品质;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些生活中的案例,探究其中涉及的道德、法治问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公益事业、社区建设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以《遵守规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选取与《遵守规则》这一主题相关的故事,例如“过马路应该走人行横道”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规则的探究欲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呈现故事情景。可以讲述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情景和人物心理;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亲身体验来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情景和人物心理。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问学生“这个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需要遵守规则?”或者“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有什么后果?”。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则的重要性,探究规则与生活的关系。最后,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规则;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些生活中的案例,探究其中涉及的规则问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公益事业、社区建设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遵守规则》这一课的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小测验、知识竞赛等活动,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创设生活情景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和场景来创设情景。这些情景可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或场景,例如家庭关系、社交礼仪、学校生活等。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这些熟悉的生活情景,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知识点和概念。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呈现生活化情景。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音乐等手段来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这些场景中的情感和氛围。
以《尊重他人》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来创设情景。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关于尊重他人的典型案例,如在公共场所尊重他人的权利、在家庭中尊重父母的意见、在学校中尊重教师的教诲等。通过这些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尊重他人的生活情景,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往往能够身临其境,将自己置身于情景中思考问题,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体会。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呈现生活化的情景。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来模拟一个真实的公共场所,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针对问题与小组同伴进行讨论。
综上所述,情景创设教学法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情景创设教学法也能够改善师生关系和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情景创设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长机会。
参考文献:
[1] 刘红梅《情景创设教学法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融合》,《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21年第20期。
[2] 史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景教学法运用探究》,《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