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形成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三观”。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同时也需要重视借助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优势实现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这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未来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能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使用合理的方式开展教学,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使其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 理性思维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1.05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重视当前存在的问题,遵循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目标,重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优势,重视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这也是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
理性思维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能够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提供帮助,同时,在对一些事物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学生使用理性思维进行思考,才能正确判断是非好坏,这也说明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这一思维,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结合理性思维培养的要求合理编排教材内容
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趋势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所有学科的目标。这对于教学以及教材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faxo4DbTv31p17IbHIbGmTg1zanu5B4iTrzHSd7ANMU=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在传输理论知识过程的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教师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方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优势。
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对中学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编排。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后期教学的指导方向,其编排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接受和思维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教师应合理地编排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增加了解和熟悉程度。只有深入了解教材内容,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能够了解当前教材编排体系之后,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思敏感,并且认知水平也在不断发展,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两点内容,对教材中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培养的内容进行重组,可以采用专题的形式讲解教材知识,也可以根据单元主题的不同,突出理性思维培养的重点,将所有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内容进行提炼。教师不仅要重视为学生普及重要的法律知识,同时也需要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在教学中重视法治思想的渗透,通过这种教育方式,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法律信仰,同时,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搭建沟通桥梁,了解学生内心世界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希望学生可以在认真听讲的过程中吸取知识,能够在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但是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淡化了主体意识,并且思维也会被这种教学方式束缚,难以促进学生发展。所以,教学方式的老旧,也会导致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教师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就要重视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进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实现对学生理性思维的有效培养。
1.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在对学生质疑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因为能够意识到问题,才会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质疑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也是能够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关键。在学习中所提出的问题,也展现了学生的思考过程,所以,教师就要结合课本上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疑问尝试着寻找答案,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开展相关的讨论,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发生碰撞,有助于理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答疑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2.引导学生学会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重要的学习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有青春期孩子独有的特点,但是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对感兴趣的事物发表自身的看法,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进行培养,引导学生根据事物表象进行分析。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将思路中的要点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在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示范作用。在对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思维方式展现给学生,并且将自己如何思考的过程简单分析给学生,结合书本中的具体内容,将思维与知识建立联系,让学生进行答疑,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思维动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培养,要给学生分析和思考的机会。通过结合课本教材和课外资料,对重要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满足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日常教学中对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能够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有效培养,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客观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多维度发展,教师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尝试,融入更多的教学内容和知识以及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三、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课堂是开展教学的主要阵地,同时,课堂环境对于学生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重视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为了能够实现对理性思维的有效培养,教师需要结合当前的教学目标对课堂环境进行优化,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提倡和谐民主的氛围,因为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下,不能以学生的分数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所以教师要重视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给学生发表想法的空间,这样学生的才能可以得到施展,同时也有助于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情况,针对性地调整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进而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师生之间相互顺利沟通的基础,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发展
道德与法治学科不仅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让学生在接触这些理论知识的同时树立法治意识,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这也是当前法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我国是法治国家,法律是定国安邦之本,利用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符合教育政策的要求,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样能够使学生意识到法律对于公民的意义,并且在发生突发情况时,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并且让学生明确公民的基本义务,这对于强化学生法治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法规,才能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产生更深的了解,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也可以进行宣传,让身边更多的人了解法律知识,这样也会使法律知识得到普及和推广,学生在对法律知识进行宣传的过程中,其学习主动性也会增强,同时,完善的法律法规也能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并且将这些知识逐渐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发展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国家普及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为了能够强化学生的公民意识,并且加强这一方面的教育,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使这一内容成为日常教学中的必备内容,这对于将学生培养为合格的公民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实际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这一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成为具备公民意识的人。同时,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也能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学生的公民意识会逐渐强烈,并且在日常和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使用法律知识进行解决,促进学生的理性思维发展。同时,在对一些事物进行处理时,学生的判断是非能力、判断好坏能力也会因此得到提升。
六、整合教学方式方法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教师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能够充分吸引学生,并且在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中,能够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能够逐渐产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除了传统的讲授方式外,还应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也可以培养合作意识。这些方法对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创造性具有直接影响,也是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途径。由于道德与法治内容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需结合时代要求,通过对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进行整理,将其作为案例引入课堂,并结合其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对与案例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可以得到不断提高。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和平台,引导学生根据案例主题畅所欲言,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够根据案例参与到教学实际中,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说明学生正在思考,思维也十分活跃。以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够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学生在对一些问题进行判断的过程中也能知其好坏。为了能够使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主题作为辩论赛的话题,通过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在对话和辩论的过程中明辨是非,学会用理性思维去思考问题,强化对课内知识的学习。学生通过这种课外活动巩固课内知识,并且将其内化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当前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具体要求。为了能够使教学目标更显著,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且利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在对一些事物进行处理时,能够用理性思维去思考相关问题,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赵成林、范振中《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年第13期。
[2] 王新华、吴波《在矛盾冲突中探寻真相——谈材料信息辨别能力的培养方法》,《中学历史教学》2016年第6期。
[3] 罗惠成《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探究》,《课程教育研》2018年第51期。
[4] 李红秀《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路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年第5期。
[5] 陈华《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思考》,《基础教育论坛》2021年第1期。
[6] 麦爱娣《巧用教学创新形式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方法分析》,《考试周刊》2021年第35期。
[7] 高琳《以活促思以思促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如何运用活动提升学生法治观念》,《考试周刊》2020年第58期。
[8] 曾雪霞《道德与法治课与生命教育的融合》,《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第29期。
[9] 谭克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第7期。
[10] 白爱梅《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分析》,《科技资讯》2020年第33期。
[11] 赵洪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文教资料》2019年第11期。
[12] 李斯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探究》,《考试周刊》2019年第79期。
[13] 李金龙《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年第23期。
[14] 柏泽亮《运用影视资源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年第3期。
[15] 周佳青《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研究》,《大众文艺》2018年第9期。
[16] 王月嫦《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