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的中考语文情境化命题策略探究

2023-12-29 00:00:00陈慧玲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1期

摘 要:最近几年,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中考语文情境化命题的趋势也愈加明显。在情境化命题的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创设应用类情境,体现统一考查意识;其次,对生活情境进行模拟,让语文试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再次,导入语用情境,重视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应用;最后,对多元情境进行整合,侧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上述可以看出,传统的中考语文命题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现代的素质教学需求,因此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出发点,探究中考语文情境化命题策略。

关键词:学科素养 中考语文 情境化命题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1.035

此前,中考语文命题中存在诸多问题,这对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是非常不利的。在命题过程中,一些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命题形式,并不关注核心素养这一重点考查目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语文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从生活情境、文学体验及跨学科学习等三个方面实现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为适应新《课标》的学科素养的基本要求,中考语文命题做出了积极努力与创新,侧重真实情境的营造,让学生从情境中解决相关问题,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创造了条件。下文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出基于学科素养的中考语文情境化命题策略。

一、立足学科素养,领悟情境化命题内涵

结合一些语文情境化试题内容来看,每一道试题都要立足学科素养这一目标,围绕汉字识记与书写、鉴赏与表达、梳理与交流、探究与阅读等能力的考查设计相应的情境类考试题目。语文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真实情境,从解决问题中学习,将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在情境中加以运用,由此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达到知识迁移与应用的目的。情境化命题可在关注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将考查学生汉字识记与书写、鉴赏与表达、阅读与交流等学习任务融入情境化命题中,引导学生从几项实践任务中提高学科素养。

传统的中考语文命题侧重“知识本位”,命题相对固化。然而,情境化命题方式侧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活学活用。命题者需要以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为起点,在试题中合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语言实践活动中,从活动中锻炼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无需借助题海战术和课外补习来进行,为此,中考语文情境化命题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

二、丰富情境类型,落实情境化命题理念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命题需要将学习情境作为起点,围绕语文命题实践活动,落实情境化命题理念。结合《辞海》中的“情境”内涵来看,它的含义是特定时间段内某件事的发展状态及趋势。而现代汉语中的“情境”则与之不同,可以理解为一种传递作者情感及创作意图的环境,不同于“情景”。情境活动的含义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完成相关任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而结合文献资料来看,基于学科素养的情境化命题则侧重学生使用汉字识记与书写能力、阅读与交流能力、鉴赏与探究能力、表达与梳理能力,将情境中的学习任务加以解决。由此可见,有效的情境要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并融入一定的考察知识。总的来讲,中考情境化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日常生活情境,二是文学体验情境,三是科学习情境等。

首先,教师结合日常生活情境,了解情境化命题类型。详细来讲,日常生活情境的载体是知识探索,这种情境是学生所熟悉的。从分类角度看,生活情境包括三种常见类型,一是家庭生活情境,二是校园生活情境,三是社会生活情境。比方说,同父母展开交流与沟通的情境为家庭生活环境;与学习任务相关的环境是校园生活环境;以志愿者身份到养老院进行服务的环境属于社会生活环境。初中生在完成相关情境任务的基础上,要提高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清晰地将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反映出来。

例如,以统编版八年级上册为例,其中第六单元有一篇文章为《愚公移山》,在进行情境化命题的过程中,教师可设置主题为“愚公精神学习活动”的命题情境。命题者可通过此种情境学习任务,考查并检验学生对《愚公移山》这篇文章的实际掌握情况;在引导学生完成情境学习任务的同时,讲述一些“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故事。通过这种情境化命题,命题者就可摆脱那种机械化的知识考查方式,创设出学生所熟悉的校园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获得良好解题体验的过程中,引导其从解题中感受真实的生活情境,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其次,融入文学体验情境,体现情境化命题优势。对于文学体验情境而言,这种情境较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主张学生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将创意表达出来。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为例,第一单元中有一篇较为重点的课程内容为《社戏》。命题者可借助相应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一些情节,由此创设相应的情境:“小说里面常会给读者留有一定的空白,在拍摄过程中就要将空白部分进行合理补充。假若空白处位于小说的结尾部分,那么你认为补上一些什么类型的镜头合适,请对此处要增加的空白进行描绘。”通过这种情境化命题方式,教师可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所设置的文学体验情境,体会其中的人物角色,感受其中的情感,通过深刻领悟来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最后,创设跨越学科情境,开展情境化命题实践。从跨越学科情境的设计角度来看,这种跨学科情境更加关注学生借助多学科知识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在生活实践层面,学生如果仅借助单一学科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要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及思想集中在一起,从不同角度来解决现实中的语文问题。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可知,呈现相关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语文教学中的学习任务群,这里面就涵盖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受“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影响,中考语文命题要突破传统命题方式的束缚,融入跨学科思维。不难看出,基于学科素养的中考语文命题将是未来语文命题的一种趋势。

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为例,第一单元课程为《沁园春·雪》。命题者可围绕课程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作者毛泽东是在哪一年写的这首词,那一年,我国的社会状况如何,请描述出来;这首词是作者在哪个地点写的,那个地点的气候特点如何,请对此做详细阐述。”学生们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到,《沁园春·雪》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1936年,那一年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是“西安事变”,奠定了国共联合抗日的基础。另外,该首词的创作地点是陕西袁家沟,那里的气候特征为中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这种气候特点为春季多风沙,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寒冷等。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学生就能够掌握足够多的学科知识,包括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等,然后才能将情境中所涉及的问题逐一解决。这种情境化命题侧重学生使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语文问题,实现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与应用。同时,在这种跨学科情境命题下,学生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并非孤立的,而是同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进而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

三、整合多元情境,体现情境化命题思维

从上述情境设计角度来看,中考语文情境化命题过程中涉及多类情境,既有日常生活情境,也有校园生活情境,还包括社会生活情境等。情境化命题的出现,可把相对零散的知识点集中在一起,实现科学整合。从国内多地的中考情境类试题的设置情况来看,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形式为部分试题情境化,第二种形式为局部板块情境化,第三种形式为整卷情境一体化。以第一种情境化形式为例,即部分试题情境化。这种情境化所体现的是中考语文试卷中某些试题的情境化特点。此种考查形式,打破了传统的限制,把考点与文学体验情境和生活情境等结合起来。学生在对相关试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需要从相应的情境中找到答案,或者从文本阅读情境中获得良好的解题体验。此种情境化命题形式符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是未来中考语文命题的新趋势。

从一些中考语文试题中可以看出,在情境设计中,有的试题以地名为资料基础,实现对文章生字结构及字音的考查。有的试题则以古代诗歌及作者感悟作为材料,设计相应的情境类试题,倡导学生通过阅读,默写相关诗句和作品中的段落。有些试题将一些作家的作品原稿与修改后的稿做比较,以此考查学生的作品赏析能力,同时,也用于检验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有的情境类试题将“找出最佳对联”作为基本情境,实现对词句的理解与考查,据此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在上述几类情境类试题中,有的涉及文本阅读情境,也有的属于生活实践情境,均表现出情境化命题的特点,把知识点统一整合到相应的情境中,然而,不同试题情境在设计方面也是彼此独立的。

第二种形式为局部板块情境化。这种情境化命题形式指的是对中考语文试卷中的某一板块展开情境化设计。并且,此种情境化命题在试卷中的占比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国内部分地区也试着从整体角度进行命题,由此形成局部板块情境命题形式,此种命题方式主要在基础知识部分较为常用。

比方说,在中考语文情境化试题中,试卷中有一部分内容为“基础知识的应用”。此时,命题者就可创设这样一种情境:在校园中组织一场主题为“讲好革命故事,展现爱国情怀”的主题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围绕教学活动设计几项学习任务,并对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检验。通过此种形式的情境化设计,可有效避免一些问题,如考查内容趋于机械化、训练题海化等。在此基础上,中考语文情境化命题可对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检验。

第三种形式为整卷情境一体化。此情境化命题形式指的是试卷中的阅读部分、写作部分及基础知识均要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详细来讲,整张试卷内部的每一个板块都要形成一个完整的情境整体。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中有一篇文章为《三峡》,有的命题者以“魅力三峡”为主题,创设了相应的情境,并以试题形式呈现给学生。然后,提出问题:“‘长江三峡’位于我国的哪个省份,源头和入海口分别是哪里?”“与长江相似的河流,还有哪些,他们的起源地和入海口分别是哪里?”“你更喜欢哪一条河流?”

这样,中考试题就以情境化命题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们在对这类情境类试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还需要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这也让学生明白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彼此之间存在着区别与联系。

总的来讲,不同板块在命题方面并非传统形式的“知识积累及应用”,也非“写作”与“阅读”等,试卷的命题主要倾向于情境任务、主题等,这也使得整张试卷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学生在解答情境化试题时,这种情境化命题方式就可把学生带入到相应的情境中,让学生从情境中获得一种良好的解题体验。

四、结合任务情境,构建情境化命题框架

根据上述情况,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情境化命题形式,均需要命题者设计符合情境信息的学习任务群,并以试题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群的基础上,成功解决相关问题。这一过程不仅检验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对其能力进阶培养情况的一种检验。

例如,在部编版第二单元中,有一课文为《回忆我的母亲》,这是开国元勋朱德的一篇文章。在中考命题的过程中,命题者就可结合朱德的一些亲身经历作为热点话题,设计主题为“革命中的峥嵘岁月”情境:在试题中设计三个不同形式的活动主题:一是“南昌起义,开启革命新纪元”;二是“梦回孟良崮,历史的转折”;三是“驻足西柏坡,指点江山”。让学生们根据活动主题设计不同内容的板块和广播内容。

不论是板报还是广播均是初中生相对熟悉的校园生活元素。这三个学习任务活动均是围绕作者朱德的历史事迹所展开的。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将活动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来开展,首先是活动开始阶段,其次是活动进行阶段,最后是活动结束阶段。教师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三个重要部分:第一部分为人物评析,第二部分为新闻概况,第三部分为名著主题。在解答这一试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认真分析,然后进行概括和总结,最终实现对语文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由此可见,命题者在中考语文情境化命题的应用过程中,可结合语文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合理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从自身所熟悉的情境中,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进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以来,中考语文情境化命题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命题趋势。命题者通过这种新的命题形式,能够借助相应的情境进行命题,学生也可从解题的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达到提高自身学科素养的目的。由此可见,在中考语文命题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科素养的培养始终是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命题者进行重点关注。本文以学科素养的培养为落脚点,从立足学科素养,领悟情境化命题内涵;丰富情境类型,落实情境化命题理念;整合多元情境,体现情境化命题思维;结合任务情境,构建情境化命题框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基于学科素养的中考语文情境化命题策略。

参考文献:

[1] 曹公奇《素养立意下的情境化命题特点——以2021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为例》,《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年第8期。

[2] 卢博雅《指向核心素养评价的初中语文情境化命题——以2022年浙江省中考试题为例》,《学语文》2023年2期。

[3] 王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中考命题研究》,《中学生作文指导》2022年第6期。

[4] 黄本荣《情境化命题下的教学改革》,《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