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写作从“悦”读开始

2023-12-29 00:00:00杨进林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1期

摘 要:阅读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属于一体两面,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文章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为目标,通过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发,进而提升其写作水平。研究显示,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文阅读 语文写作 读写结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1.034

在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和阅读往往被分开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实际的写作实践和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研究发现,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分析优秀文学作品,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悦”读,“写”之始

1.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这可以是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专门的阅读角或图书馆。教师要确保该空间没有噪音和干扰,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和享受阅读。教师要在这一空间中提供舒适的座位和适当的灯光,这是创建良好阅读环境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这一空间中可以设立书架和展示区,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和推荐的好书。学生可以自由浏览和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书籍,与同学分享阅读心得并推荐优秀的读物。

其次,教师iPcU0h26QfnxEOE+43pxeTNeqwumXwd8R8JEz0qMWRk=要在阅读环境中创造互动机会,如组织读书俱乐部、读后感讨论、小组阅读、分组朗读等活动。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分享。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阅读活动和赛事,如阅读比赛、作文比赛、阅读分享会等。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增加他们对阅读的参与感和乐趣。教师和家长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教师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分享读过的好书,展示阅读的积极意义。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学生能够在愉悦和舒适的氛围中培养阅读兴趣。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2.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有着自己的兴趣和偏好。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乐趣,教师可以选择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作品进行阅读,从而激发阅读积极性。让学生更容易投入到阅读中的一个方法是选择有趣的主题。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关的主题,或者选择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投入到阅读中去。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卖肉的场景,然后提供阅读素材。“如果你正在卖肉,此时一个叫鲁达的男人,气冲冲地向你走来,你会怎么办?从前一个叫郑屠的人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还挨了揍,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教师通过这一素材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

除了教科书外,教师还可以寻找不同来源的阅读材料,比如报纸、杂志、网络文章、博客等。这样做可以打破传统的学科限制,让学生接触到更多领域的知识和信息,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提升他们的阅读乐趣。阅读材料的难度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过于简单的材料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无趣,而过于复杂的材料则可能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享受阅读过程。

3.打造线上阅读平台

线上阅读平台可以集合大量的电子书、杂志、报纸等阅读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涵盖不同的知识领域,满足学生的多元阅读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学生的阅读偏好和兴趣,线上阅读平台可以通过个性化推荐功能向学生推送适合自身的阅读材料。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阅读建议,让学生更容易找到符合他们喜好的书籍,提升阅读乐趣。线上阅读平台具有互动交流功能,让学生能够与其他同学、教师以及作者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读后感、书评,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增加阅读的互动性。

线上阅读平台可以融合多媒体元素,比如音频、视频、动画等,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提升对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乐趣。线上阅读平台可以设置奖励机制,根据阅读量、阅读时间等指标来奖励学生。例如,学生可以获得积分、勋章或虚拟奖品来鼓励他们坚持阅读,不断提升阅读能力。通过打造线上阅读平台,学生可以获取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个性化推荐符合自身兴趣的书籍。这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和更丰富的阅读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思”读,“写”之基

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单纯的阅读并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更不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必须要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因此,本文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阐述了如何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1.注重阅读引导,展开读前预测

课前预测体现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一种期待和判断,开展课前预测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专注力,为阅读思考奠定基础。在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话题,如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林教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物故事。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在整部书中占据了很大比重。本节内容又充分体现了水浒传“逼上梁山”的故事主题,使林冲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在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林冲”的了解程度,以及林冲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为接下来的阅读奠定基础。

教师结合文章标题“风雪山神庙”,让学生思考本节内容的主要故事剧情,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山神庙是什么地方?林冲为何要来到山神庙?”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接下来的内容进行预测。为了展示学生的预测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预测内容写在纸上,并且要求学生解释做出该预测的原因。在对本文不熟悉的情况下,学生对文章的预测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学生认为林冲要去山神庙为自己和家人祈福,也有的学生会认为是林冲路过山神庙,因天色已晚以及山上下雪因而露宿在此。

2.分析文本结构,总结文章观点

文本结构是指文章中不同部分之间的组织方式,包括起承转合、因果关系、对比对照等。熟悉文本结构对于作文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构完整、主题清晰、段落合理是一篇优秀文章的基础。在本文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文章的标题、段落标题以及文章整体的顺序和组织方式来判断文本结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文章,共有12个段落,段落之间依靠人物关系进行转换,段落比例合理,行文流畅,前因后果明确,故事结构完整。文章的前半部分以李小二为人物线索,推动故事发展。后半部分,从林冲来到草料场开始,对林冲进行了细节描写,如“将火炭盖了”“拿上钥匙”等均体现了林冲为人仔细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全文,来挖掘和梳理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篇文章的重心从林冲来到草料场开始,林冲由于想要喝酒以及风雪过大的缘故搬出了草料场,因而躲过了一劫。在最后一个段落,课文说明了林冲与其他几人的关系,尤其是与陆谦的关系。陆谦当时落难流落京城,林冲救助了他。但是陆谦却为了升官而对林冲恩将仇报,最后被林冲所杀。虽然作者没有明确的表达自身的态度,但是通过情境和氛围的营造,也凸显了林冲的正义和陆谦的卑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锻炼总结和思考的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组织读后写作

阅读和写作均属于主观性的内容,每个人在面对阅读材料时所产生的理解均不相同,在读后开展写作时也会选择不同的角度。中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阅读写作基础均不相同,有些学生对该文本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而有的学生则缺少兴趣。为了防止部分学生阅读不够深入,写作没有思路,教师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营造阅读和写作氛围。在本文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对文章内容展开讨论。如:“本文标题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但是有关山神庙的内容描写并不多,能否换个标题?或者作者以此为题是否含有深意?”学生可以就此问题展开讨论,表达自身对文章标题的认知,探讨小说题材中标题的点睛效果。

在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文本为基础展开写作。学生可以讨论写作的方向和主题,如以“读后感”的方式展开写作,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身对文章的理解。也可以“陆谦”的视角对文章进行改写,重新书写林冲与陆谦的故事;还可以从娱乐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续写,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三、“素”读,写之本

在写作教学中离不开话题素材,在考试当中学生需要根据话题素材来选择写作主题,组织文章结构。因此,对素材的理解和品读,直接决定了写作的高度。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识话题素材,借助素材开展专项写作锻炼,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1.创设鲜活的写作素材

在写作开始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好的领域,选择与之相关的话题材料。例如,如果学生对体育感兴趣,可以选择关于体育赛事、运动健身等方面的话题。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选择能够与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相关的话题材料。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所在社区、学校,或者学生个人经历相关的话题,如环保、校园安全等。这些话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讨论当前的科技发展、社会问题、节日庆典等。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材料,引导学生展开写作。

狗是人类忠实的伙伴,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导盲犬可以帮助盲人行走;搜救犬可以协助救援。但不当的养狗行为,也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如狗的粪便影响环境;不拴绳容易对路人造成惊吓,甚至咬伤路人,如何处理狗与我们的关系成为当下热门话题。

教师还可以选择不同形式的话题材料,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这样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兴趣需求,使得话题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个人写作分享、学生投稿等方式,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积极参与话题的创设过程。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可以创设更贴合学生实际的、鲜活的写作话题材料,从而拉近话题材料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借助素材,开展写作专项练习

首先,借助游记素材,教师可以开展风景描写专项练习。游记通常包含对景点和风景的详细描绘,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描述素材。教师可以选择一篇有关风景的游记,如《壶口瀑布》,提取其中的描写片段,让学生阅读并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让学生将自己对风景的观察进行描写。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形成独特而生动的风景描写风格。

其次,借助小说素材,教师可以开展人物塑造专项练习。小说中的人物常常是丰满而复杂的。教师可以选取一段小说中的人物描写,让学生仔细阅读,并分析其中的细节,如人物的外貌特征、行为举止、心理活动等。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练习描写人物形象,让他们模仿创作一个独立的人物形象,并描述其外貌、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塑造的技巧,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3.强化碎片化写作练习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和学习的碎片化越来越明显,教师可以借助碎片化时间来开展读写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碎片化写作练习的活动,例如快速写作、写作小挑战等。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篇短文、一段文字,鼓励他们迅速产生创作思路,提高写作效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每天写日记或使用写作手册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思考和感受。这种持续性的碎片化写作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写作习惯,让他们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碎片化的创作素材,例如场景、图片、句子片段等,让学生根据这些素材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短文创作。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锻炼他们在有限背景下的写作能力。教师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碎片化的写作素材或段落,在限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将这些碎片整合起来,形成一篇完整的短文或文章。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写作比赛或分享会,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碎片化写作作品。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比较,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并得到反馈和激励。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以为写作提供模板,积累素材;写作是阅读的延续,是阅读的一种知识外化。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想要实现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应该从阅读着手,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阅读材料的结构、语言,从而为写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隆胜《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探究》,《试题与研究》2023年第30期。

[2] 张得霞《微写作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中学课程辅导》2023年第28期。

[3] 阳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谈仿写型微写作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第二课堂》2023年第9期。

[4] 汝朵丽《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中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好作文》202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