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2023-12-29 00:00:00马淑慧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1期

摘 要: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持续提升,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呼应了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大趋势,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发掘教材文学内涵,提供了便捷且新颖的教学手段。本文以《爱莲说》为例,从教材依据、设计思想、教学重点、课堂教学实践等多个必要施教环节,系统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 信息技术 《爱莲说》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1.029

一、教材依据

无论在哪个版本或年级的教材中,《爱莲说》都是文言文教学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以这篇文章为例,探讨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着较为普遍的指导意义和探究价值。

二、设计思想

(一)教材简析

《爱莲说》是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为宋代文学家、哲学家周敦颐。对该篇散文进行解析,需从内容、主题两方面展开:

1.内容简析

(1)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绘,展现了莲花的美好品质。莲花生长在污泥之中,却能保持自身的清洁,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种品质使得莲花成为花中君子的代表。

(2)作者通过对比莲花与其他花卉的品质,进一步强调了莲花的高洁。莲花不仅自身高洁,还能使周围的水变得清澈。相比之下,其他花卉虽然美丽,但却不具有莲花那样高尚的品质。

2.主题思想

《爱莲说》的主题思想是通过赞美莲花的美丽和高洁,来表达作者对美好品质和高洁人格的向往。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向莲花学习,追求美好的品质,努力成为一个不向污浊环境妥协、品性高洁的人。这一主题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学情简析

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难度明显增大,知识点也变得更多,因此,这一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应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一方面,经过系统的小学教育,学生的基础语文知识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另一方面,在学习效果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则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从整体来看,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做得较好,但在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能力方面则表现出明显不足。

(三)设计理念

《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一篇散文,该篇文章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世俗风气的批判。在利用信息技术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着手展开教学设计:

1.融合创新:将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PPT、视频、音频等,让学生在多种感官体验中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古文。

2.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自主查找关于《爱莲说》的资料,进行分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互动交流:利用网络平台,搭建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教师可以在课堂外通过在线答疑、作业批改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4.实践应用: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讲授《爱莲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关于莲花的PPT、微电影等作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5.拓展延伸:利用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授《爱莲说》时,教师可以结合网络资源,介绍莲花的种植、养护、观赏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古文的同时,实现个人阅历的增长、知识视野的拓宽。

6.评价反馈:在进行教学成果的评估时,教师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在线测试、线上作业批改等方式,精准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调整。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爱莲说》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文学常识和修辞手法,并初步形成运用信息技术检索教材知识、辅助学习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爱莲说》,学生要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作品精神内蕴的审美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创新与实践目标

学生要能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制作PPT、微电影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四、教学重点

结合上述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和教材文章的结构特点,《爱莲说》的教学设计,需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文本理解

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书、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爱莲说》的主旨思想、作者观点以及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二)语言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如PPT、视频等,展示莲花的美丽形象,引导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莲花的特点和品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文学鉴赏

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介绍《爱莲说》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等,引导学生欣赏莲花的美丽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文化传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图片、视频等,向学生展示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让学生了解莲花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五)信息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搜索引擎、在线百科等)查找与《爱莲说》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难点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爱莲说》这篇课文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课文内容,又能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挖掘课文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如通过制作PPT展示莲花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莲花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查找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另一个教学难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及信息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彰显,以新颖、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构筑寓教于乐的高效语文课堂。

(四)教学评价的改革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背景下,教学评价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如何设计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需要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同伴互评、自我评价等,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六、教学准备

(一)教材分析

教师对《爱莲说》这篇古文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文章的背景、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等,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二)教师准备

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学习,提高自身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确保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

(三)信息技术准备

搜集与《爱莲说》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及网络资源,如课件、教案、习题等,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

(四)教学设计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如PPT展示、分组讨论、在线互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学生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预习《爱莲说》,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互联网搜索、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以及莲花的象征意义等。学生可以通过PPT、Word文档等形式整理这些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二)新课导入

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需注重两方面问题:首先是导入语言的亲和力,教师应尽量采用平易近人、生活化的讲解方式,迅速拉近和学生群体的感情距离,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听讲状态当中;其次,教师需注重信息技术对教材内容的自然介入,使用相关信息技术手段时,不宜过于生硬,避免学生注意力的分散。

(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将信息技术引入《爱莲说》的讲授过程中,教师需重点处理好不同信息技术类型和特定教学环节的适配问题。核心要义在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视听立体化展示特征,使《爱莲说》的丰富文学底蕴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

具体实践方面,教师可利用PPT、音频、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对《爱莲说》的内容进行展示,在遴选画面时,教师应注意挑选一些符合现实生活现象的场景,比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真实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古文,并启发学生初步形成从感性认识到哲学情思的思维升华。

(四)实践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制作PPT、微电影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中。例如,学生可以根据《爱莲说》的内容,设计一份关于莲花的电子画册,或者制作一段关于莲花的微电影。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评价反馈

教师通过在线测试、作业批改等方式,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调整。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让学生从多方面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反思

在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信息技术应用的合理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否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授《爱莲说》时,我们可以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莲花的美丽和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但要避免过多地依赖技术。

(二)学生的参与度

在整合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互动环节,如在线讨论、分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个性化教学的需求

在整合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我们可以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任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爱莲说》的内容。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避免过多的技术应用给他们带来压力。

(四)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整合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导者。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关注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五)评价体系的完善

在整合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评价体系的完善。传统的评价方式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新的评价方法,如在线测试、作业批改等,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过程中,我们要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的参与度、个性化教学的需求、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及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山东教育》2023年第17期。

[2] 刘超《融合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读写深度教学实施策略》,《作文》2023年第24期。

[3] 周斌《教育信息化赋能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对策》,《安徽教育科研》202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