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2023-12-29 00:00:00周淑琴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1期

摘 要:随着国家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行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教师要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技巧。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1.005

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文字,语文学科是该阶段的重要科目,无论是学习哪一门科目需要用到语文知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要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要对阅读方式进行全面改进,学生的阅读不单单是要阅读课本中的文字,还要通过阅读从文字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帮助自己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教育思维转变不及时

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所以教育界开始推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意识到核心素养培养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学生更愿意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也愿意配合教师开展课堂教学。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小学教师仍然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在开展语文阅读活动的过程中,虽然有的教师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开展多样化的语文阅读活动,但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甚至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学生只能通过多读、多写、多背诵的方式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盲目地通过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师生之间永远隔着一道鸿沟,以至于影响教学效果。

2.学生主体性没有凸显出来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尽可能多让学生展现自己。从目前大多数小学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仍然习惯性地以自身为主体开展教学工作,在课堂上教师会占用大多数的时间,而学生以被动的方式来接受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实际需求。课堂教学占用了太多的时间,教师就很难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无法被调动起来,从而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3.授课方式不够新颖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任何事物都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小学生求知的欲望,课堂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都是由教师来进行中心思想和重难点的圈画,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背诵,采用这样的方法开展教学工作,学生理解重难点问题时会比较困难,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1.能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量,培养学生分析阅读的能力

小学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语文阅读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提升阅读的速度,同时,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小学生而言,无论是在学习能力方面,还是在阅读能力方面都相对较差,教师要针对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带领小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帮助小学生扩大阅读量,掌握阅读技巧,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能掌握阅读文章的中心主旨和结构脉络,能帮助自身提升对文章的分析能力。

2.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素材主要是课本,学生能掌握的知识点较少,通过开展各类阅读活动,教师能帮助学生实现课外阅读拓展,也能逐渐帮助小学生拓宽知识面,从而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在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阅读内容的选择,当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后,能有助于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而阅读则是知识积累的重要过程。

3.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识的字比较少,所以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在阅读文章时产生抵触心理,此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来选择阅读的方向和内容,从低难度的文章逐渐向高难度的文章过渡。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能和作者产生共鸣,无论阅读内容的长短,学生都能快速地找到该篇文章的中心主旨,能更加清楚作者写作的意图,学生积累了大量的阅读经验后,思维能力也能有所提升。

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利用微课教学

在核心素养视域的影响下,小学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对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文章中的人文内容,教师就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为了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吸引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微课教学工作,为学生创设具体的阅读情境,快速地将学生带入阅读的状态中,帮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学生在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过于生硬,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课堂的学习时间都会被浪费。教师可以在课前借助微课视频为学生播放本节所要学习的相关视频内容。大部分学生是没有见过真实的海底世界的,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课件为学生展现海底世界的景象,快速地将小学生的目光吸引到课堂中,学生也能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课堂讨论,可以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教师在整个课堂中要起到总结性的作用,要从文章作者的角度出发,对具有特点的海底动植物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借助思维导图或者智慧树的方式来为学生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在通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路就会更加清晰,掌握这相关的阅读技巧。

2.完善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生对于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应重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授课内容基本以教材内容为主,教学模式也十分传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更关注学生的成绩,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仅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反而会产生抵触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改变现状,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有的思想,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重新对语文阅读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教会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学习《明天要远足》这篇课文时,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和阅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生活化情境的方式将学生带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了解远足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应该准备哪些用品,班级中有远足经历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和大家进行分享,这样学生才会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从作者的角度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想要抒发的情感。在课上,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影片、视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下还可以多为学生推荐和本节课相关的课外书籍,帮助学生拓宽学习的视野,使阅读效率更加高效。

3.深挖文章内容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课本中的内容对文章内容进行深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了解文章中内容的精髓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但由于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类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要将自己所学习的文章进行分类,学习不同的文章时,教师要掌握不同的阅读技巧,教师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来选择教学方法,才能促使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断提升。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两篇课文时,由于两篇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时,可以将两篇课文关联起来。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两篇文章进行通读,然后组织学生列举出这两篇文章在写景和抒情方面存在的不同之处,按照自身的学习习惯来进行总结和标注,掌握这两位作者不同的写作手法,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两位作者的写作手法来创作写景文章,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还能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阅读习惯,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水平。

4.组织艺术家活动,创设阅读环境

小学生对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十分感兴趣,例如运动会、艺术节等各种团体活动,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又愿意积极参与的活动,教师可以借助这样的活动,将所学习的课本内容融入进去,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内容,掌握文章中的精髓,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少年中国说》这一内容时,按照教学大纲的进度,学习这篇课文时正好赶上国庆假期,因此,在国庆假期之前各学校要组织艺术节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表演爱国主题的舞蹈和歌曲,《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就可以作为活动的主题,学生通过朗诵加舞蹈的形式呈现文章内容,学生铿锵有力的阅读再加上激昂的鼓点和欢快的舞蹈,能使整个校园阅读氛围更加浓厚。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对这篇文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有的同学在没有学习之前就能将整篇文章背诵下来。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开展阅读教学,能使阅读教学效率更高,学生的课堂阅读氛围也会更加活跃。

5.将阅读教学与游戏进行结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比较小,无法保障在40分钟的教学过程中完全集中注意力,为了达到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与游戏结合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教学与游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学习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通过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掌握文章中每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在模仿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揣摩每个人物形象的动作、神态以及思想,在课文中,廉颇对于蔺相如态度的转变是怎样出现的?一开始是什么样的态度?后来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态度的变化表演出来,能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情感体验,深刻地掌握文章的精髓和内涵,以这样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学生理解知识点就会更加容易,也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加入课堂互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得到提升。

6.实施家校共育

想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单单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家庭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家庭的影响非常大,有些学生大胆发言、有些学生自卑内向,基本是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家长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要为学生营造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还要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行为举止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为了真正实现家校共育,教师和家长之间要多沟通、多互动,了解学生在家和在校的表现。教师要负责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和技巧,家长在课外要在学生掌握一定阅读技巧的基础上,不断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延伸,帮助学生选取具有价值和意义的阅读内容,学生不单单要学习基础的教材内容,还要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要阅读与文学、科学、艺术、文化等领域相关的书籍,在这样的书籍中,学生能了解更多的知识,能拓宽阅读视野。家长要为学生营造舒适安静的阅读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还可以陪伴学生阅读,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要多和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书籍中的趣味问题,也可以彼此之间分享阅读经验,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学生更愿意主动地进行阅读。

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形象生动,在课上,教师要为学生讲解阅读技巧和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在课下,家长可以多为学生准备鲁迅先生的其他代表作品,这样学生能对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更加了解,也能更加清楚鲁迅先生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内涵,更愿意积极主动地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学生之间也可以多学习多交流,互相推荐有意义的阅读材料,只有这样,语文阅读教学才会更加顺利。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和家长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的能力并不能只根据成绩来衡量。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思想方面还是在行为举止方面都不够成熟,家长和教师之间要互相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进而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技巧,从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是符合当今时代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的。

参考文献:

[1] 谢海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新教育》2023年第7期。

[2] 张彦强《探究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第12期。

[3] 左建平《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课外语文》2020年第11期。

[4] 王欣《基于核心素养下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小学生》2020年第11期。

[5] 岳建萍《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课外阅读课内指导实践研究》,《考试周刊》2021年第19期。

[6] 赵东艳《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