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6年9月,部编版教材开始推行。尽管教材中的课文单元篇目数量有限,但学生需要应对的总阅读量却显著提高。自从部编版教材出现以来,许多一线教师在应对新教材中的课外阅读部分时会感到困惑。他们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如何利用部编版教材的课外阅读部分进行课外阅读教学,以及如何评估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表现等。通过实施“单元整组阅读”教学,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设计“单元整组阅读”学历案,对课内外教学资源进行融合,提高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历案 单元整组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1.002
一、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特殊的“阅读策略单元”与一般单元有所不同。通过与一线教师的交流,本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
1.学生阅读速度慢,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2.单元教学效果不佳,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升。
3.通过调查发现,在我校一二年级中,多数学生的阅读量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没有把课堂上教师传授到的阅读策略运用到日常阅读中,对课外阅读也兴味索然。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1.通过以“单元”为基础来整合课程内外的教育资源,我们能够实现系统化的教学设计。
2.教师通过落实单元目标,推进学段目标的达成,为小学阶段总体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单元教学”的起源可以回溯到二十世纪末欧美的新教育运动,以“莫里逊单元教学法”为代表。在1998年,美国现代教育改革专家威金斯和麦克泰提出了“Ub D模式”,除了“Ub D 模式”,荷兰学者范梅里恩伯尔提出了“四元教学模式”,美国教学设计专家梅里尔提出了“波纹环状教学模式”,以及“布鲁姆认知目标二维新分类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单元教学设计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最早在小学阶段尝试单元教学方法的教师是霍懋征。她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需求,巧妙地将教材中的课文重新整合成一个个独立的单元。陈转征分析了单元综合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随着2022年新《课标》的发布,单元教学从传统的小单元逐渐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大单元。李作芳特级教师提出了“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方法,强调要突出单元的核心目标。顾士兰主张在教授“阅读策略单元”时,从单篇课文到整个单元的教学都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核心概念界定
本研究中,“单元整组阅读”是指以部编版教科书中的一个主题单元为单位,为达成单元阅读目标,对整个单元的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和大人一起读等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将整个单元的阅读课程分为“课文学读、类文练读、交际拓读、亲子共读、据标测读”五大模块的综合性阅读教学方式。
四、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生在社会文化背景的支持下,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自己的努力,通过建构知识的方式来学习。学历案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提供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标、路径、评价标准和资源建议。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重点从仅仅听讲和说话转变为实际操作和深刻领悟相关知识。在课后,学生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内容和方法,提高认知水平。
(二)结构主义理论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知识具有结构性。首先,结构主义理论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其次,单元教学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即学生能够运用之前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这种知识迁移不仅巩固和延续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促进了新知识的发展和补充。
五、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
(一)“单元整组阅读”教学设计模式的初建
(二)“单元整组阅读”教学设计的实施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基于单元目标把单元中的课文和语文园地中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和整合。分为:集中识字、课文学读、类文练读、亲子共读以及交际拓读五部分。
1.集中识字
本单元采取生字归类、集中识字的策略学习生字,借助【识字加油站】复习之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借助【书写提示】指导学生掌握半包围结构字的笔顺规则。
2.课文学读
《一分钟》与《动物王国开大会》两篇课文篇幅适中,包含了本单元的两个学习目标——读好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能根据课文信息做简单推断。选择它们作为课文学读的范文,有利于引导学生习得阅读方法。
3.类文练读
《文具的家》篇幅较短,内容浅显易懂,教师无需过多讲解,只需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插图中人物的表情,感受人物情感,读好人物语气。《小猴子下山》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故事情节相似,结合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把之前学到的阅读技能运用到本课中,对“小猴子下山却空着手回家”作出解释并总结道理。
4.亲子共读
除了本单元提供的《孙悟空打妖怪》,教师结合了本单元其他四篇课文的内容与教学目标,还选取了《买卖时间》《嘿,帮我传个话》《怪物来了》《胆小狮特鲁鲁》四本绘本作为亲子共读的读物。
5.交际拓读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安排在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进行,学生对亲子共读的内容进行交流分享。
6.据标测读
选取《嘿,帮我传个话》《怪物来了》《胆小狮特鲁鲁》在课堂上进行交际拓读,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小语低段“单元整组阅读”教学案例
1.学习推断方法
在课文学读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动物王国开大会》,初步掌握“读——找——补——猜”的推断方法。
【教学片段】走进“通知”,学习方法
1.学习第一次通知
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老虎让狗熊通知大家。狗熊用喇叭大声喊:“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一连说了十遍。
(1)齐读第一段,找出狗熊的第一次通知。
(2)练习读,展示读,读出狗熊通知中祈使句的命令语气。
(3)找出狗熊第一次通知中的包含的要素。
2.学习第二次通知
(1)读对话:学习狐狸和狗熊的对话
狐狸奔来了,对狗熊说:“你说一百遍,大会也开不起来。”
“为什么?”狗熊问。
“因为你没告诉大家,大会在哪一天开,是今天,还是明天,还是……”
狗熊一听,伸了伸舌头,做了个鬼脸,连忙说:“对,对,对!”于是就去问老虎。
①分组进行分角色朗读狐狸和狗熊的对话。
②抓住提示语“奔来了”“伸了伸舌头,做了个鬼脸”以及插图和标点问号、叹号,读懂狐狸和狗熊的心情和语气,练习读对话,读好疑问句。
③再次分组进行分角色朗读。
④总结读好对话的方法:抓提示语、观察插图、关注标点。
(2)找原因:
①读狐狸的话:“因为你没告诉大家,大会在哪一天开,是今天,还是明天,还是……”
②思考,找出狗熊第一次通知不成功的原因。
(3)补问话:
①结合狗熊第一次通知不成功的原因,思考并补白狗熊问老虎大王的问话。
②展示狗熊的问话。
(4)猜通知:
①读老虎回答的话,读好祈使句,读出命令的语气。
老虎说:“大会就在明天开,你快去通知大家吧!”
②结合狗熊的第一次通知,猜测、推断狗熊的第二次通知:
第一次通知: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
③对照课文中狗熊的第二次通知,看是否做到推断准确:
第二次通知:“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在明天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
(5)总结学习第二次通知的方法
【案例分析】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方法和策略。
2.练习推断方法
学生通过《文具的家》《小猴子下山》进行类文练读,练习读好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以及通过“读——找——补——猜”的方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
3.运用推断方法
《买卖时间》《嘿,帮我传个话》《怪物来了》《胆小狮特鲁鲁》既作为亲子共读的材料,也作为交际拓读与据标测读的材料。在进行亲子共读时,学生以视频的方式记录自己阅读的过程以及感想,发布在班级群内,进行交际拓读。最后选择《嘿,帮我传个话》《怪物来了》《胆小狮特鲁鲁》在课堂上进行据标测读。
【教学案例】运用策略,据标测读
课前热身:玩传话游戏,导入绘本《嘿,帮我传个话》。
任务一:初探初评——整体感知,引出推断
通过绘本《嘿,帮我传个话》引出推断主题。
任务二:深探深评——深入探究,重温推断
运用方法,阅读故事:
1.“读”——自由读《怪物来了》,说说“怪物”到底是什么?经过哪些动物的口口相传,让它变成了“怪物”?
2.“找”——小动物们是怎么形容“怪物”的?画一画,连一连,读一读。
3.“补”——思考并补充狮子对怪物的形容。
4.“猜”——猜测动物们最终发现“怪物”原来是乌龟时,它们会说些什么。
任务三:延探延评——迁移运用,实践推断
1.迁移方法,阅读故事《胆小狮特鲁鲁》。
2.小组合作,推断一下发生了什么事。
3.讨论:狮子特鲁鲁什么时候会变小,什么时候会变大呢?
【案例分析】通过绘本阅读与任务单检测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1] 吴洪江《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实践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2] 吴新静、盛群力《理解为先促进设计模式——一种理解性教学设计的框架》,《当代教师教育》2017年第2期。
[3] 盛群力、马兰《面向完整任务学习,设计复杂学习过程——冯曼利伯论四元培训与教学设计模式》,《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