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纳生命,润泽心灵:“悦·正”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

2023-12-29 00:00:00陈国配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22期

[摘要]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对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广州市南沙区金洲小学所构建的“悦·正”课程体系,从课程目标、课程模块结构设计、课程进度与时间安排、课程整体改革方案实施、课程整体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了论述,旨在为从整体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校本课程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课程体系;课程规划;课程设计;核心素养

一、“悦·正”课程体系的实施背景

广州市南沙区金洲小学结合校名及所在地文化渊源,同时基于对儿童生命的理解、教育规律的认知、教育价值的追求,于2019年构建了“悦泽教育”理念体系。该体系强调,教育是润物无声的综合感召,是唤醒和调动生命的内在发展动力。该体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心领神会中品学日臻优异,让教师在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同时,升华自身生命境界,润己泽人。

学校课程是学校文化及其内涵发展的载体。如何用系统的课程体系统领数量众多、类目零散、未成体系的校本活动及社团课程?学校倡导的“悦泽教育”依靠什么样的课程进行落地?培养“悦心·正行”的金洲少年的育人目标又需要什么样的课程来支撑实施?这一系列问题呼唤着学校课程体系的发展。

学校以核心素养框架体系为旨归,依据学“培养‘悦心·正行’的金洲少年”育人目标,将学校课程构建为“悦心”和“正行”两大课程子系统。其中,“悦心”课程子系统指向学生人文底蕴、健康生活、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等核心素养的培育,“正行”课程子系统指向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的培育。

基于“大课程观”理念,学校认为课程既包括学科课程,也包括活动课程;既包括课内课程,也包括课外课程。因此,学校的“悦心·正行”课程(简称“悦·正课程”)在国家基础课程之外,还设置了许多拓展课程,以期实现课程形态的丰富性。同时,这些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进程,包含了教学过程,教师不再只是单纯的教学者,还是课程开发者。

二、指向核心素养的“悦·正”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体系框架的构建

金洲小学基于“悦泽教育”理念,践行“悦动”的学生文化。悦动意味着学生要朝气蓬勃、思维活跃、乐于探究、处事主动,有着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品格和能力。学校秉承“悦纳每个生命,润泽每个心灵”课程理念,在开好、开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构建并开展一系列愉悦身心、内外兼顾的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拓展课程、特色课程,既有隐性课程,又有显性课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中养成精神与言行的统一,实现培养内外兼修、知行合一的“悦·正”少年这一育人目标。

学校以“悦”字统领学校文化,悦是教育目的;以“泽”字呈现课程体系,泽是教育方式。在此基础上,学校构建了“悦心·正行”课程总体系。课程总体系中的“悦心课程”“正行课程”两大课程子系统横向分为“泽德课程”“泽创课程”“泽智课程”“泽体课程”泽美课程”五个模块,每个课程模块由相应的国家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组成。“悦心课程”和“正行课程”两大子系统共五个模块有机设置,相互融合,生成了一幅联系紧密、有严密逻辑的育人图景。

在学校“悦心”“正行”两大课程子系统里,“悦心”课程指向学生“心智、身心和心性”,其中“悦”的内涵为积极、喜悦、悦纳;“心”则代表学生的“心智、心性、心境、心理”;“悦心”则注重学生“内心的喜悦(好奇心)、向往/喜欢的氛围、积极的心理、责任担当、健康生活、主动发展、乐意分享、敞亮的内心、悦纳自我与他人、主动融入、乐学好学”的美好品质。这三者结合起来,旨在让学生心智聪慧、心性雅致、身心愉悦,共同指向学生人文底蕴、健康生活、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等素养的培育。

“正行”课程指向“品格与行为”,即正向的品格、得体的言行,做事方式,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品行端正、健康生活、远大理想。这些品质的培养旨在让学生品行端正、守正创新、内外兼修,共同指向科学精神、学会学习、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素养的培育。两大子系统融合共生,合为一体,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及学校培养目标,是学生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核心所在。

(二)“特色课程”的实施过程

金洲小学2018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0年被评为广东省校园篮球推广学校。学校依据现有的师资条件及学校特色优势,结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需求,形成了“悦动双球”校本特色课程(如下表所示)。这一特色课程由三个板块组成并进行校本化的构建和实施。

1.“悦动双球”全员特色课程

该课程以学年为单位,每周在一、三、五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时里实施一节篮球特色课程,在二、四、六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时里实施一节足球特色课程。每个年级篮球、足球校本课程均设置了“梯级”课程目标。科任教师从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技能掌握、学习兴趣、情感表现、人际交往与合作行为等多维度实施过程性评价,然后融进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学期总评价中。如此校本化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确保了金洲小学学生在六年的学习中接受三年足球、三年篮球的特色技能学习,初步掌握篮球足球基本技能及相关文化,理解这些球类的规则并能自主组织相关游戏和比赛。可以说,“悦动双球”全员特色课程在提高学生的灵敏、力量、协调及柔韧等体能素质的同时,很好地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2.“悦动双球”特色大课间活动课程

“悦动双球”大课间是金洲小学“悦·正”课程体系中特色课程之一。它依据学校特色及传统优势,在每天原有的30分钟体能训练大课间里融入篮球足球元素,即全校2100名学生以年级为单位,在同一首背景音乐的节拍下同步训练:四年级进行足球训练、五年级进行篮球训练,其他4个年级进行体能训练。该特色大课间活动课程以学年为单位实施,注重训练内容的轮换,确保了金洲小学的学生在六年的学习中都接受过篮球、足球大课间单人独训、多人互动的有趣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愉悦了学生身心。学校依据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组织纪律方面的表现、活动效果等,进行过程性、整体性评价,以月为单位形成当月活动的终结性评价,并对获得优秀等次评价的班级、年级进行公开表彰。

3.“悦动双球”个性化校队专训课程

学校聘请专业的篮球、足球教师作为校队专训教练。篮球校队从三至六年级学生中选拔队员,组建学校男队、女队,实施梯队式特长专业训练,参加校外各类篮球比赛及展示,学生特长得以发挥;足球校队从一至六年级同学中选拔队员实施梯队式特长专业训练,参加校外各类足球比赛及展示,学生兴趣得以发展,课程收效良好。专训教练根据学生整个学期训练的参与 、学习、测试情况,并结合校内外赛事成绩对每个队员进行综合评价。学校建设“星光空间”对“双球”特长生、优秀学生进行宣传展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是学校特色课程文化的显现。

三、“悦·正”课程体系建设的总结与反思

学校的课程改革带动了学校硬、软件设施的建设。“星光空间”“悦泽舞台”“悦泽之家”等文化场室建设、校园整洁绿化等自然环境建设,无不在践行着“悦泽文化”及“一草一物一人皆课程”的理念。学生学业水平有所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也由过去的不达标转变为现在处于南沙区的前列,师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类活动竞赛均获佳绩。未来,学校课程规划的理论支撑将更加系统化和成熟化。同时,学校进行课程规划将更有方向,改革也更具体化。具体来讲,在今后还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第一,抓牢“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自始至终的话语权。从某种程度上说,核心素养是一种通用能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要构建一个相互融合、目标明确且合为一体的育人体系。而且,在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上也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一种或几种核心素养,故核心素养是构建课程体系的目标来源及终极目标,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需抓牢核心素养的“话语权”。

第二,课程体系构建要基于多维“理解与期待”。课程最终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故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满足学生和家长的期待,得到家长和教师的支持。在构建课程体系前,学校在探本溯源进行校情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了解他们对现行课程的意见建议及对未来课程的期待,结合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和学生必备品质等多维要素进行系统建构,如此才会有适切于学校发展的课程体系。

第三,文化浸润获理解,制度建设有保障。为了进一步强化课程体系建设,激发全体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彰显学校发展活力,学校本着“尊重规律、客观公正;注重实绩、激励先进;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进行了教师绩效评价方案的改革。有了文化的认同、激励的机制、制度的保障,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及课改得以顺畅实施、高效推进。

悦纳每个生命、润泽每个心灵,是金洲小学“悦泽教育”理念在课程体系搭建过程中最有力的体现。依据学校内涵提升及特色发展要求,运用系统思维构建学校独特的课程体系并有逻辑地推进课程建设,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营造出和谐、轻松的氛围,也让学校发展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态势。经过课改实践,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丰富的课程活动,效果良好,成绩优秀。在“悦动”学生文化的引领下,学生积极运动,阳光向上。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在教研上呈现出了“你追我赶、你帮我助”的温馨局面。这些促成了教育从理论走向了实践,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源泉。因此,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建构,灵活掌控课堂课程实施的方向和力度,也成为学校课题组下一步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尹小霞,徐继存.西班牙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比较教育研究,2016,38(02).

[2]解建团,汪明.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8(04).

[3]高玲玲.基于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评《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24).

[4]冯长宏.守望与突围: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学科德育[J].江苏教育,2020(47).

[5]姜嵩.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建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6]王立宽,胡玉平,张翼.构建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以唐山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7).

陈国配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金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