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基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作业量不够合理、生活化及实践性相对不足、个性化作业设计较为欠缺等问题,对一些常见的难点和问题进行分析。在实践中总结出:统筹各门学科,妥善管理作业数量;作业精练少练,避免题海战术;设计生活化作业,开展生活实践;设计个性化作业,满足分层需要等一系列的作业设计策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学科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生活化;个性化
随着素质教育体系的完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也越发明确。遵循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结合“双减”政策精神,分析数学作业设计常见问题,从而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力争打造实践性作业、层次性作业、生活化作业,避免题海战术而实施少练精练,可谓意义重大。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及原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以来,小学数学作业也正顺应时代的步伐,不断改良创新。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作业量没能严格控制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就是要严格控制好作业的数量,课余作业数量既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不能给学生造成过重的作业负担。如果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能严格控制好题目的数量,就会导致学生对作业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
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一些教师对作业设计没有深入探索,重视程度不足,他们的观念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大,导致数学作业设计数量仍然较多。第二,一些教师没能找准作业设计的标准,在作业设计上经验不足,缺乏对学生的准确了解和对学情的精准分析,导致作业量过少或过多。第三,一些教师未能从所有学科整体作业设计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各学科设计的作业没有形成联动,一门学科作业的数量似乎不多,但多门学科加起来,对学生来说仍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2.作业设计未能实现生活化、实践性
新课标提出“三会”“四基”“四能”的概念,即要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换言之,就是要求将生活化教学融入作业设计,将抽象的数学符号和形象的生活数学现象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符号、数学概念。同时,生活实践类作业脱离书面作业的范畴,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理解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不仅应用在考试中,更广泛应用在生活中。而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却未能实现生活化。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数学作业设计题库较为单一,数学作业的创新力度不足,另一方面在于教师的作业设计视野受限,书本作业仍是作业主要形式,很少尝试布置生活实践作业。
3.个性化作业难以发展
当下教育倡导“以生为本”的理念,在作业设计方面也应当实现以生为本,即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作业、什么样的作业是对学生最有利的,那么就设计什么样的作业。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层次是不同的,学习特点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学生相对后进;有的学生可以很快完成作业,而有的学生每天都要很晚才能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在平面几何方面存在不足,有的学生在代数运算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实施个性化作业,对症下药,就能让作业更多地发挥育人的作用。
而个性化作业难以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个性化作业设计本身就是一件难事,教师一个人要应对数十名学生,时间和精力都不足以支持他们对学生充分了解,诸如此类,多方面原因导致教师难以布置个性化作业。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1.统筹各门学科,妥善管理作业数量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控制好作业的总量,不能使用题海战术,要保障学生完成所有课程作业的时长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用以自我安排、个性发展。
从学校层面来讲,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和监督,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积极开展作业设计主题的教研会,专项研究作业设计相关事宜。通过多位教师分享作业设计经验,研究如何设计作业才能符合相关政策要求。同时,学校要实时监测教师布置作业的情况,一切以相关政策指引为准。比如,学校要严格监督教师,在延时服务阶段教师不得讲新课,监督当天不上课的科目教师不允许布置作业。另外,各门学科的科任教师要建立协同作业设计的机制,以班主任为中枢,统筹安排和检查各科作业布置情况。当日不上课的学科原则上不得布置作业,当日上课的所有学科布置的作业学生可以在60分钟内完成。分配到数学学科的作业设计,大体上就需要设计成学生可在20分钟以内完成。并且,学校要经常与家长互动,或者调研学生反馈,了解完成作业的实际情况,以便及时对作业布置情况进行调整。
2.作业精练少练,避免题海战术
传统应试教育理念让学生背上沉重的作业负担,丧失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当下教育提倡作业精练少练。学生虽然投入较少的精力和时间,却能够收获清晰的做题经验和知识理解,这样的作业才有意义。因此,教师精心筛选作业内容,巧妙开展变式训练,以达成减量增质的目标。其中,一个知识点的作业习题类型只需要让学生学习两三遍即可,不要让学生进行太多次重复训练,同理一种变式只要让学生练习两三次即可,但要让学生真切掌握。以上可被概括为“多元变式”“精练少练”,目标有三:要让学生懂得典型习题的解法;要让学生具备清晰的解题思路,了解解题步骤;要让学生明白变式习题究竟变在何处,如何将其转化为典型习题,再用典型习题的解法去解决。
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两道作业习题,习题1:一个工程,甲队需要15天完成,乙队需要12天完成,两队共同施工了4天,问接下来的甲队独立施工需要几天?习题2:一份书稿,甲打字需要28天,乙打字需要20天,两人合力打字8天后交给乙独立完成,问乙还需要几天?这两道习题属于同一类型。对此,教师只要让学生少量训练即可,不用多次训练,但要让学生懂得此类习题的框架,也要明白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在习题中,解题的思路是将全部工程看做单位“1”,而将分项工程看做单位“1”中的比例,解题步骤是:第一步先算已完成的工程比例;第二步用单位“1”减去已完成的工程比例,就是剩下的工程比例;第三步用剩下的工程比例,除以单独完成单位的工作效率,就能得到答案。传统应试教育强调重复做题,导致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研究和消化自己不熟悉的题型。最终,会的还是会的,不会的还是不熟悉,学习效果往往是原地踏步。而教师运用“多元变式”“精练少练”,能让学生充分运用思维去理解与内化,从而记住一类题目的做法。
再如,习题3:全年级要去看电影,一班学生共有57人,二班学生为60人,三班学生为62人,每班教师共有7人,现有荷载45人的大巴车,请问需要几辆车?习题4:班级内要给学生准备六一儿童节礼物,男生共有45人,女生20人,男生购买折扇每人10元,女生购买梳子每人15元,那么请问现有班费700元足够吗?经简单分析,习题4可看做习题3的变式,习题3使用先加后除来计算,而习题4则需要先乘再加后比较,但两个习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却是一样的。在解决习题3的基础上,教师不再要求学生多做习题4,而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习题3的解题思路连贯起来说一遍,这样既减轻了作业负担,又促进了知识的吸收与内化。
3.设计生活化作业,开展生活实践
设计生活化作业,指的是在作业题型中融入生活元素,避免单一枯燥的数学符号类习题。教师通过生活化的问题设置,让习题更易于被学生理解,从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秘和乐趣,反过来促进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我们发现,在作业设计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对于四边形面积计算,可以基于植树造林、地砖铺设等生活现象来设计习题;对于四则运算,可以围绕生活购物来设计习题;对于数位与计数单位,则可以将习题放置于银行存款的实际生活情境中。
另外,也可以结合生活进行实践作业,脱离书面作业,以数学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的语言去创造生活,感受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元素。在学生眼里书面作业往往是困难、枯燥的,而脱离书面作业的生活实践作业则是轻松、有趣的,学生更乐于接受后者。这是因为,他们可以在生活实践型作业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具身领悟,能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更好地认识世界。例如,三年级下册“时、分、秒”一课设计的作业:绘画钟表,可自由绘画钟表三个指针,并读出钟表的读数;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课设计的作业:收集家庭内每个成员今日的消费支出,并根据类别绘制成条形统计图。这些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认识,同时也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4.设计个性化作业,满足分层需要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层次是不同的,学习特点也是不同的,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让作业更加有效,教师可以布置个性化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接受的作业可能题型不同,也可能难度不同,但所有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长大致相同。
一方面,可以让作业设计更有层次性。将学生分为A、B、C三层,依次代表学习能力强弱,A层学生学习能力较强,B层学生正常,C层学生学习能力较弱,那么可以对A层学生布置较难的作业,B层学生作业不变,而对C层学生布置较简单的作业,可实施必做题辅以选做题的模式。比如,在一份作业中设计8道必做题和4道选做题,要求A层学生完成必做题,并选做两道选做题,要求B层学生在完成必做题的同时完成一道选做题,而要求C层学生完成必做题即可,再根据自己情况自行选择是否完成选做题。
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学生的未掌握知识点和错题,设计针对性作业训练。某位学生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就多布置图形面积计算的作业,而另外一个学生在代数运算方面存在不足,就多布置代数运算方面作业,让他们慢慢纠正错题,解决未掌握的知识点。可能五十个学生,就能生成五十份不同的作业。当然,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难,个性化作业在设计时难点有二,一来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二来要有海量题库,这在过去是难以完成的,毕竟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做到对所有学生设计个性化作业。而当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有效的解决途径,近年来热门的“智慧作业”的概念,可通过扫描学生的作业,将学生作业智能化收录进智慧作业系统中,进而系统即可精准了解学生,并且智慧学习系统具有海量习题库,可以针对学情自动生成错题集,由此布置有针对性的训练作业。
[参考文献]
[1]华桂丽.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天津教育,2022(29).
[2]韦云.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及优化路径[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0).
[3]孙祖易.因材施教,创新设计“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数学作业减负策略探究[J].今日教育,2022(Z1).
[4]郑华恒.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人民教育,2022(17).
[5]卜弢.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审视与改进[J].当代家庭教育,2022(07).
王永琴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