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榜样教育以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成为学校德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和途径。传统榜样教育缺乏层次性、个性化,学生学习形式单调,研究借助实践社团理论,构建了“寻访榜样—确立榜样—学习榜样—推广榜样”的小学榜样教育新路径。该路径结合了实践社团中共同愿景、专业社群与持续改进等多个方面,有助于榜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真切走进学生的心灵,并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中促进学生的品格提升。
[关键词] 实践社团;榜样教育;中小学德育;共同愿景;专业社群
当前,学校榜样教育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高大完美的榜样让榜样教育脱离实际,学生只能以仰望的姿势,而缺少学习的动力;应时应景让榜样教育流于形式,往往是节日需要时,把向榜样学习的活动当作一种功利主义的“权宜之计”。可见,传统的榜样教育缺乏层次性、缺少个性化、学习形式单调,难以真正促进学生的“生命在场”。实践社团理论为有效开展小学榜样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其遵循“寻访榜样—确立榜样—学习榜样—推广榜样”的路径,努力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实践社团”理论由哈佛大学教授温格于1998年正式提出。实践社团是指有着同样目标、工作或者兴趣的一群人,组成一个非正式的团体,通过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就其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促进知识共享,加深某一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术。温格认为,实践社团主要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即领域、社团和实践。其中,领域指向社团共同关注的主题和目标,能创造共同点和共同身份,明确的领域能鼓舞成员积极参与;社团即需要形成一个密切合作关系的群体;实践意指社团成员需要通过持续的实践和改进来共享经验、资料等。
一、从学习共同体中寻访榜样
日常所推行的道德教育榜样多来自科学家、政治家和感动中国人物等,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行。这些榜样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与他们的生活是有着较大距离的,也不具有普通人角色的代表性。根据实践社团理论,找到身边的榜样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青少年学生往往需要一个可以亲近且能够感受的榜样,来激励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如果榜样离学生生活过于遥远,学生可能难以产生共鸣,且很难从中获得启发和动力。可见,与远离现实生活的榜样相比,身边的榜样更容易为学生所接触和理解,并且更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从身边的学习共同体中寻找榜样,对学生的品格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身边的学习共同体成员更易与学生建立联系和共鸣。他们来自相似的背景,面对相似的挑战,并利用自己的方法克服难题,且故事更真实可信。与此同时,学生可观察身边的榜样如何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能够从榜样的学习方法、工作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中学到很多。这种模仿和学习的机会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品格特质,如毅力、坚韧和聪明才智。另一方面,学生可将身边的榜样作为角色建模的对象,把榜样的积极行为和价值观当作启示,努力去实践和培养类似的品格特质。此外,与身边的榜样交流并接受他们的指导,可以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榜样的经验和建议能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具体而言,榜样的树立与学习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并被接受,因此在榜样树立的过程中可以海选为起点,形成人人均可成为榜样的良好氛围。为了保证评选主体多元性、评选对象广泛性、评选过程民主性,学校采取了海选的形式,允许多种推荐方式,如毛遂自荐型、学生互荐型、师长推荐型等。被评选的同学根据具体事迹,填好推荐表,然后方能进入后续班级考核、学校审核,最后是事迹展评。在海选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人人都可以成为榜样。具体操作中需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种比赛活动等来推出值得大家学习的班级榜样人物,这样的榜样往往更具说服力,通过发现、评选身边的榜样,更能激励学生。
在新榜样评选活动中,可以通过推出“阶梯性”的奖励措施,评选榜样人物……大家各取所需,各展所长,显示出现代班主任的智慧和能力。同时,榜样评选类型多样化,包括诚实好榜样、守纪好榜样、礼仪好榜样、孝敬好榜样、勤劳好榜样、节俭好榜样等。通过评比,学生可以意识到成为榜样人物并不一定要在所有方面都非常出色,只需要在某一方面有闪光点即可。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也有机会成为别人的榜样,并且希望能够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这表明学生已经找到了明确的目标并且愿意付出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今后,可能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升自己在某些特定领域的技能知识水平,以便成为榜样人物。
二、在多元化评价中确立榜样
确立榜样需要从多元化评价的角度考虑,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势和才能。通过评价多种不同的品质和素养,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全面、真实的榜样,这将对他们的品格提升产生积极影响。多元化评价意味着不仅仅关注传统领域的学业成绩,还会考虑其他方面的表现,如领导力、创造力、人际交往等。这种评价方法允许人们展示自己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并将其纳入评价的范围。例如,一个学生可能在学习上并不是最出色的,但他可能在艺术、体育或社区服务方面表现出色。多元化评价可帮助发现这些非传统领域的才华和能力。此外,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特长,多元化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关的专业社群。这些社群将由那些在不同领域表现出色的人组成,他们将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相互支持。
对于学生的品格提升而言,确立榜样具有以下重要意义。第一,激励和激发学生的成长。当学生看到身边的榜样人物取得了成功,并展现出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时,他们会受到鼓舞和激励。这种榜样的存在使他们相信自己也能变得更好,激发了其追求卓越的动力。第二,塑造价值观和道德品质。通过确立榜样,学生可以看到他人在道德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并从中学习。榜样的存在有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第三,培养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榜样人物往往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和模仿榜样的行为,学生学到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身作用,并与他人开展密切合作以实现共同目标。第四,增强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榜样人物通常具有积极的社交技能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可以从榜样身上学习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
具体实践中,学校可依据实际情况对榜样进行归类与确立。“全面发展好榜样”指在德、智、体、美、劳表现突出的学生。这类榜样的特点是典型性、表率性,其影响作用全面而深刻。“一枝独秀好榜样”指那些在某一方面表现很突出、典型的学生,如课业学习上的拔尖学生、道德行为优秀的学生、体育成绩突出的学生、劳动技能强的学生等。他们也具有示范作用,其影响的特点是专一性、具体性。“一鸣惊人好榜样”是在某一典型事例中有惊人的表现,产生较大影响的学生,如舍己救人、见义勇为、拾金(巨额)不昧等典型事例,具有更广泛的示范作用。这类榜样在平时往往是默默无闻的,但所做的事情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通过这样的评选引导学生积极正面地表现自我,使榜样具有极强的真实性、认可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自觉地向榜样学习。
榜样学生作为优质的教育范例,可以运用文艺作品强化其宣传效果,把榜样人物的事迹画成漫画或者编成儿歌,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实则,实践社团理论告诉我们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一个人接触什么样的朋友就会受到什么样的感染。榜样在本质上就是一种道德信仰。因此,学习榜样不单单在于怎么去学习和学习的过程,更在于学习的结果,即是不是也具备榜样的那些优秀道德品质。如果把榜样人物和部分受濡染的学生组建成一个专业学习社群,以团体之间相互影响来提升品格,往往会获得想不到的效果。
三、从具身化体悟中学习榜样
在榜样教育中如果一味说教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只有让榜样教育的活动受学生欢迎,才能紧紧吸引学生,使榜样教育的活动真正深入人心。因此,在实施榜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可以举行榜样教育创意点子活动,为开展榜样教育出谋划策,从而丰富活动形式与内容,提高教育活动实效。其实,学习榜样的重点在于对榜样行为的效仿,即引导受教育者按照榜样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榜样学习非一日之功,而这恰恰印证了实践社团理论所述的持续改进。因此,这就要求师生共同参与其中,保证在参与过程中进行意义的协商。而活动作为开展新榜样德育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师生交流、展示的舞台。持续性、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感悟到榜样值得模仿与学习的地方,并激励自己做得更好。
从具身化体悟中学习榜样,意味着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来理解和吸取榜样的优秀品质和行为方式。这种学习方法强调通过亲身体验去感知和体悟榜样所体现的价值观、技能和态度,以便更好地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和实践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学习方式,因为它能让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并直接面对挑战、机会和反馈。通过亲身体验,我们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和理解榜样所展示的品质和行为方式,而不仅仅是通过观察或听说来得知。通过具身化体悟,我们有机会亲自体验并感知榜样所强调的价值观。例如,假设我们崇拜一个慷慨大方的人,我们就会通过亲身参与慈善活动,目睹捐赠物品给需要帮助的人是如何带来喜悦和满足感的。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领悟到榜样所倡导的慷慨、关爱和分享的价值观。此外,通过亲身体验榜样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我们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到他们背后的思维方式和心态。这种学习过程有助于塑造我们的态度和信念,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详细说来,从具身化体悟中学习榜样的道德品质,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第一,观察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展现的道德行为,并尝试模仿他们的行为。例如,在学校或社区中找到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或领导者作为榜样,观察他们如何与他人交流、如何处理冲突、如何关心他人等。然后,试着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模仿并应用这些道德行为。第二,定期组织反思和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实践中学到的道德品质。这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写日记、进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实施。通过与他人分享经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榜样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并通过互相交流和反思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第三,创造情境并引导学生在其中体验榜样的道德行为。例如,组织志愿者活动或社会服务项目,通过实际参与和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会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中。第四,个人反思和目标设定。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并设定明确的道德品质目标。通过写日记或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学生可以记录自己在各种情境下的道德决策,以及如何改善和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这种个人反思和目标设定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意识地关注和发展自己的道德素养。
四、在协同性环境中推广榜样
在协同性育人环境中推广榜样,是指在学校及其他育人环境中,通过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和鼓励道德榜样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在协同性育人环境中推广道德榜样,不仅可以塑造积极的文化氛围,促使学校形成一种以尊重、诚信和公平为核心的价值共识,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实则,推广道德榜样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行为规范,理解道德与行为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此外,道德榜样的成功经验和优秀品质可以鼓舞学生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己。学生在观察和模仿道德榜样时,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克服困难,从而锻炼自己的品质,并在道德上不断成长和进步。同时,道德榜样通常以积极的社会责任感为导向,他们的行为不仅符合道德标准,还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推广道德榜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并激发他们参与公益活动、关心社会问题的意愿,从而培养积极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详细说来,学校可以通过设立新榜样红旗岗等方式进行榜样推广。这一榜样行为与学生很贴近,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做到,因此我们把榜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与红领巾监督岗结合起来,一方面对不文明的行为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发掘文明行为,及时进行表扬。另外,学校还成立了学校榜样教育馆。为了让榜样教育典型效应最大化、常态化,设立了展示学校榜样人物的公民道德教育馆。馆内分成不同榜样人物的展区,选材基本来自校内人物,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实物资料等形式呈现。同时,榜样馆还设有观众宣誓、留言等互动内容,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班级可以在互动区举办班队课,接受道德的洗礼。如此,从榜样先锋、榜样实践、榜样启迪等多方面展示了新榜样教育所取得的成果,由于人在身边、事在当代,可学性强。今后,学校还将进一步完善展馆的软硬件设施,谁成了榜样谁就可以进展馆,把这里打造成人人敬仰的榜样高地、培养和提升师生精神文明的又一个教育平台。
[参考文献]
[1]周奎英.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榜样教育?[J].中国教师,2005(10).
[2]陈军,张卫国,罗军.培育实践社团: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新方法
[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07).
[3]陈士桢.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活动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4]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5]韩震.教育如何促进国家认同?[J].人民教育,2015(20).
[6]钱倍倍.构建班主任专业学习社群的实践尝试[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5(06).
袁国芳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