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脉”一词始于情境,相较于情境,其更强调构筑伴随情境衍生而来上下通达的教学脉络。狭义的学习境脉指课堂教学中“一境到底”的情境脉络;广义的学习境脉则指代学习者沉浸的统整化、主题式、系统性的情意环境,其包含了学习个体的先验境脉、学习群体的情趣境脉、学习环境的资源境脉、学习资料的文化境脉,以及学习意义的联动境脉。何为相知相伴的学习境脉?其需要满足如下五点要求:聚焦生活主题,力求任务情境真实;达成学习跨界,统合学科内容场域;注重具身体验,互动对话生成经验;创生连贯策略,构建思维脉络结构;助力心智成长,优化个体认知图式。
境脉起点需要注重个体的联结、生活的回应与情趣的阐发,为学习者构建有活力和有意义的学习起点。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构建学习个体的先验境脉,即应了解学习个体的先验经验,将之作为境脉起点构筑的重要依据。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可以通过与学习者的交流和观察,获得他们的先验知识和学习需求。之后,还需要构建学习群体的情趣境脉,即整合群体的已有经验和学习所需,将生活回应和情趣阐发融入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入真实现象案例、生活故事或任务问题,帮助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并促进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创意性、趣味性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境脉纵深应达成情境的自然舒展、循序渐进和跨域融合,为学习者提供富有挑战性和意义深远的学习线索。这需要构建学习环境的资源境脉,即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关联度高、意境深远的学习资源。此类学习资源既包括实体的图书馆、实验室、研学基地等学习场所及其育人资源,也囊括了各种教育科技工具和数字资源。此外,还需要创建学习资料的文化境脉,即选择符合学习内容特点和学习者背景,具备更多课程潜能的学习资料。这些资料既可以是本身涵盖不同领域的知识经验和文化内涵的学习资料,也可以是经由二次改造融入的文化元素、实践案例和社会问题。境脉的不断纵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需要依循情境线索丰富学习资料内涵,打开儿童视野的圈层,而且应以显性化的任务保持境脉与学习者的密切互动,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反馈。
境脉升华需要达成情境的迁移运用、意义再生与审辩体悟,让学习者达成能够评判所学知识及其学习过程的样态。迁移运用需要设置相关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延展性、陌生化的情境中,从而实现“转识成智”的学习过程。意义再生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基源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背后的深层次意义,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理解。通过鼓励他们思考所学内容对自己和社会的意义,促进“化知为念”,构筑个体的认知图式。境脉升华还应当培养学生的审辩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审辩,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论。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性思考和过程性评判,达成“明心见性”的基本目标。
丁奕然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