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两创”新高地

2023-12-29 00:00:00贾守旺刘子璐
中国经贸导刊 2023年10期

近年来,山东省邹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时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文化“两创”和“两个结合”的要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源头活水,深入挖掘文化,汲取智慧精髓,彰显时代价值。充分发挥好孟子故里和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的资源优势,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大力实施“文化突围、文化兴市、文旅融合”系列发展战略,聚力打造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高地。

一、开展政德教育培训,文化赋能干部队伍建设

政德教育突出儒家思想文化品牌和当代干部政德教育需求,打造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党性教育基地。创新运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礼乐教学“四位一体”教学体系,推动干部教育从走、看、听向思、悟、行转化,力求把新时代政德要求讲到干部心坎里,讲进干部头脑中。目前,已承接各类班次1800余期,培训学员10万余人。

创新打造精品课程。利用儒家文化与干部教育相结合这一特性,在课程开发上体现时代性,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按照当前干部教育实际需求,深入挖掘提炼儒家文化为政思想和修身智慧,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把握讲政德的时代内涵,设计开发独具特色的培训课程,构建起内涵丰富、结构完善、紧跟时代的课程体系。创新打造《传承儒家思想精髓 涵养干部为政之德》《从文化自知到文化自信》《汉字中的孔孟之道》《孔孟的智慧》《领导干部家风启示录》等30余堂专题课程。

创新开发现场教学。依托孟子思想、母教文化、邹鲁文化,将其蕴含的治国理政智慧转化为滋养干部为政之德的思想活水,不断挖掘孟府、孟庙等文物古迹中蕴含的儒家学习、修身智慧、仁政民本、为官之道、廉政之道、规矩之道、家风家教、孝道思想等内容。持续完善10个现场教学点,不断对讲解词进行打磨提升,创新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将枯燥的讲说变为动态的呈现,将文字的描述变为立体的感知,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紧贴时代脉搏。

创新拓展体验内容。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应用”主题,筛选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的镇街,打造了一批传统文化体验村居。打造以“诚信”文化为主题的上九山古村、以“孝善”文化为主题的后八村等为体验教学点,让学员走进村居,切身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现实转化。为增加教学互动性和趣味性,打造乡射礼、拓片、茶道、编书简等体验项目,根据儒家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钻研出一套“六艺拳”,让学员在培训期间感受传统儒家文化的魅力所在。

创新丰富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包括现代化的声、光、电设备,把儒家文化的崇高品德和感人事迹用影视作品、舞台剧目等形式展示出来,把儒家文化中的政德思想、人物、故事融入视频和剧目中,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通过学员现场观看,达到身临其境、震撼心灵的作用,让干部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受到教育。拍摄教学片《政德的力量》,联合礼乐团编排《儒风雅韵》《礼门义路》《断机教子》等政德剧目,创新教学形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打造文化“两创”高地,文化赋能重点项目建设

建设文化“两创”高地,立足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这一基本盘,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创新服务为手段,把文化重点项目作为基础性工程,强化平台思维,搞好文化阵地建设。

建设孟苑项目,打造文化主阵地。邹城市按照“当代精品、未来遗产”的定位,投资6.8亿元,建设占地381亩、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的孟苑项目,园区的整体建筑风格是新中式,设计理念凸显“天人合一”的山水格局,兼具传统风貌和时代精神,着力突显“中国气象、儒家风骨”,与孟庙孟府孟林合称“四孟”。孟苑一次性可接待500人就餐、600人住宿。孟苑集儒学研究、党性教育、政德培训、廉德涵养、研学旅游、非遗展陈等功能于一体,致力于建设世界级孟子思想研究传播中心,国家级政德廉德教育基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旅行基地。孟苑运营一年来,已承接省市级考察、会议、培训等活动300余场次,接待量约2.3万人次。

办好母亲文化节,借力弘扬文化。挖掘利用母教文化资源,把“孟母教子”作为城市IP来打造,连续17年举办母亲文化节,开展纪念孟母孟子大典、家风家教宣讲等主题活动,组织了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赛、邹鲁城市文化座谈会、孟子思想与党风廉政建设研讨会等文化交流活动。依托新媒体平台运营中华母亲节微博、设立热搜话题、开通网络直播,与新浪微博联合开展“云祭祀”活动。举办孟子故里母亲节IP、文创产品发布会,发布24个产品系列300多种孟子文创IP和“仉盟人”IP,全方位助力“母亲文化节”品牌打造。

挖掘历史文化,焕发古村新生机。邹城市依托特色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优势,实施古村落开发保护工程,对辖区内的村庄现存老庙宇、老学堂、老廊桥、老作坊、古街巷、古庭院、古戏台等文化古迹加大保护力度,打造传统文化“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成功打造上九山古村、杨峪村、灰城子村、越峰村等一批村庄,上九山古村现已经发展成了集民俗展示、文物展览、影视拍摄、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度假区。通过以民居民俗保护性开发为核心,以温泉度假酒店、农耕体验区为产业支撑,打造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乡村文旅休闲基地,实现“1+1+1>3”的联动效益。目前,实现产值9000余万元,其中门票收入3254万元。古村累计流转荒山、耕地6000亩,土地流转费用800—1000元/亩,古村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间接带动就业达3000余个,千年古村焕发出新魅力新生机。

三、凝聚创新之力,文化赋能文创产品品牌建设

坚持创新驱动、市场引领、数字赋能多措并举,强化品牌引领,开创文化创意新形式,打造富有邹城特色的文创产品体系,实现文化资源商品化、经济效益最大化。

培育“优手造”品牌工程。整合全市文化、品牌资源,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设计师、艺术家等参与乡村手工艺创作,建立手造资源、项目产品、非遗名录“三个信息库”。推出邹鲁糊粮食茶、峄山松墨等手造产品,收录产品128项、非遗代表性项目173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0人,擦亮了“山东手造·邹鲁尚品”品牌。充分挖掘造酒、柳编、织布、泥塑、轧油等传统技艺,挖掘“上九”酒文化,开发“上九”系列产品。组织培训织布技工,开发孟母织锦、粗布衣服、床上用品、布艺等产品。

开发京东文创产品。瞄准“互联网+新经济+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借力高科技平台,带动文创产品升级,把优秀传统文化搬上云端,让数字经济植根文化沃土。与京东智联云合作,在京东商城开设了“邹城文旅旗舰馆”,开发了系列孟子、孟母、本土特色文创产品,将文创产品延伸到商务礼品、文房四宝、家纺软饰等9大领域。通过零售营销推广,将京东3亿用户转化为潜在消费者,打通了文旅产品线上线下双向流动渠道。

做乡村文旅品质小店。实施“千家旅栈”计划,市财政拿出5000—10万元不等的奖励政策,扶持100个乡村精品文旅样板,培植1000家乡村文旅品质小店,激活乡村万众创业,开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邹城模式”。利用现有商店、厂房、仓储用房、农家小院,改造精品旅游酒店、乡村民宿,培育了上磨石岭村“柿子红了小院”、峄山石榴园农家菜馆等特色小院180余个,搭建起农民创业致富新平台。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干部政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