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南宁商贸物流枢纽平台促进我国面向东盟经贸合作提质发展

2023-12-29 00:00:00卢越兰捷赖承略江发将
中国经贸导刊 2023年10期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实施,我国与东盟等区域国家的经济合作潜力进一步释放。当前,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加速发展,创造串接中西部内陆地区、形成海陆双向开放新环境基础上,发挥西南地区关键节点面向东盟、背靠国内强大市场的特殊条件,战略性打造重大国际化商贸物流枢纽平台,既是承载和优化我国大循环、双循环衔接组织,支撑引领我国面向东盟经贸合作提质发展的历史使命,也是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探索区域经济突破发展新路径,培育经济新增长极的战略机遇。南宁是我国面向东盟国际经贸合作的传统城市,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应率先作为,利用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契机,搭建国内国际要素交换、市场对接的重大商贸物流平台,更好发挥国内国际循环互促的战略支点功能。

一、我国面向东盟经贸合作潜力巨大,提高西南地区商贸物流组织能力意义重大

(一)RCEP的实施进一步释放我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潜力

我国与东盟合作总体规模逐年扩张,2022年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达到9753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5.5%,经贸往来规模增长带动了双多边经济依存度不断抬升。随着RCEP签署并落实,逐步实现区域内90%以上商品零关税,推进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检验检疫、技术标准等持续深化衔接,将营造更为便利的贸易投资合作环境,极大促进我国与东盟间的经济要素流动,深化成员间生产分工合作,围绕供应链互补协同,扩大从初级农产品、中间产品到产成品的国际贸易规模,推动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深化融合。我国与东盟人口体量、市场规模、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合作条件充分,在RCEP推进优化新经贸合作环境基础上,必将会进一步释放我国与东盟间的经贸合作潜力。

(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开内陆与东盟合作新空间

在我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不断扩大规模、拓宽领域的总体趋势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进,加快释放国内中西部地区参与国际合作的潜力,进一步拓展我RpXTr5YinHYrZYuQfiGZzG7KbgJqcqw7ElpTGVQpzK4=国面向东盟经贸交流的空间。通过系统性强化海铁联运、跨境铁路、跨境公路等通道建设,在我国西南方向塑造具有规模经济运行特征的国内国际通道网络,创造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降低西部地区国际物流成本、优化国际合作环境、支持扩大对外开放的新环境。同时,通过国内国际通道的一体建设,有效串接整个中西部区域,密切开放条件下的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关系,促进中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高质量建设,扩大国内大循环为牵引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规模。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基本物流通道方式、方向等特征结构看,通道建设对中西部地区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优势塑造具有突出作用,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对东盟贸易中的占比逐年上升,已成为面向东盟深化经济合作的重要增长点。

(三)强化西南前沿重大商贸物流枢纽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西南地区依托经贸基础和人文联系,是国内最便捷对接东盟市场的地区,西部陆海新通道联通中西部内陆地区,是新发展格局下衔接两个循环的关键区域。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前沿地区,打造重大商贸物流枢纽,有利于提高通道物流组织的集中度,构建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通道运行体系,扩大物流辐射能力;有利于依托高质量的物流网络,强化对国际商贸渠道网络的集成,实现以平台化方式集中对接国内大市场和联通东盟,降低流通成本、扩大流通范围;有利于加速物流和商贸渠道网络的融合,培育枢纽经济,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发展,对于衔接好国内国际双循环,并在衔接经济循环中形成供应链组织平台,带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挥南宁节点优势,打造面向东盟辐射强大国内市场的西南重大商贸物流枢纽

(一)充分利用传统优势和新条件,加快打造南宁商贸物流枢纽

南宁拥有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我国与东盟经贸合作重要平台,是我国与东盟开展经贸联系的传统载体城市。同时,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三条主通道的交汇点,南宁向北联通成渝、贯通西北、辐射中西部,向南紧邻北部湾港口群、便利对接与东盟陆上口岸,伴随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进,南宁商贸物流发展进一步优化了与东盟合作的新环境。一方面,南宁面向东盟物流组织水平不断提升,南宁联动通道上重庆、成都等多节点面向东盟的海铁联运班列高质量开行;依托南宁国际铁路港,中越班列运输规模持续增长;覆盖东盟和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有序推进,客货吞吐量稳步上升;随着平陆运河建设推进,南宁还将具备直通海港的水上便捷大通道。另一方面,面向东盟的各类商贸平台加快建设,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中国(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贸易平台载体不断完善,建成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泰国跨境电商海外仓顺畅运转。与东盟合作的传统商贸中枢优势和良好的商贸物流新条件,为南宁打造面向东盟的商贸物流枢纽提供了良好基础,应进一步聚焦促进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高效衔接,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加快推进南宁商贸物流枢纽建设。

(二)着眼平台化商贸物流组织能力建设,提升面向东盟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水平

以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衔接载体为核心定位,以打造面向内陆市场和东盟市场的双向商贸物流组织平台为核心路径,高质量推动南宁商贸物流枢纽建设。突出平台化服务系统建设,充分把握中西部地区分散流通需求,以及东盟多国分散流通组织对加强集成、降低成本的发展需要,加快在南宁培育渠道集成的采购贸易平台。打造高效率、低成本对接东盟多国和中西部地区的通道化物流网络,形成面向东盟、辐射中西部的平台化商贸物流体系。为此应提高南宁商贸物流枢纽要素聚集水平,营造物流网络和商贸渠道网络有机协调、进出口双向通道网络均衡组织的规模化运行环境,夯实双向辐射、高度集成的平台基础支撑。

(三)深化商贸供应链服务集成,创造区域经济增量发展空间

高质量衔接大循环与双循环,既需要强化供应链集成,打造产业发展平台,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主动组织能力,也需要着眼增量经济发展,推动存量产业扩大和增量产业培育,打造经济增长极,形成供需适配、有效促进循环的战略支点。南宁应统筹区域面向东盟合作主要制造业产业链,提升枢纽平台从原材料、中间产品、产成品到生产加工的全链条进出口贸易、物流、供应链组织能力,强化对进口端原材料产地控制和出口端产品市场拓展,以南宁枢纽为载体实现进出口贸易资源聚集和国际干线物流、国内分拨的平台化组织运行,加强国际商贸流通组织流程优化和业态模式创新,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商贸供应链服务环境。通过商贸供应链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产业上下游环节、同类产业聚集,发掘消费市场潜力,将经济发展增量辐射至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

三、把握南宁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契机,加快推进南宁商贸物流枢纽建设

(一)整合资源,推进枢纽设施建设

以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为空间载体,强化国际多式联运、国际商贸交易、产业配套服务等功能集成,推进一般贸易、跨境电商等贸易资源向枢纽聚集,加快打造面向东盟合作特色的南宁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创建国际商贸和物流协同运作发展平台。加强枢纽与南宁其他国家物流枢纽的协同,形成商贸供应链引导下的网络共用、资源共享。推进与北部湾、海南、湛江等面向东盟港口物流枢纽一体化运作,建立面向东盟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供应链服务生态。

(二)衔接循环,构建运行网络系统

面向中西部多节点、东盟多国,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构建干支仓配一体运行的南宁国家物流枢纽网络系统,有效支撑双向商贸物流平台建设。培育南宁—钦州—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公水、铁水国际联运通道、南宁—凭祥—越南—泰国等国际跨境公路运输通道,结合中老铁路开通,推进面向中南半岛国际铁路联运发展。发挥南宁沿海、沿边、沿江的独特区位优势,强化南宁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与陆港型、边境口岸型枢纽联动,建设高质量的干线物流通道网络,打造区域辐射的支线网络,加强干支衔接和组织协同。提升南宁国家物流枢纽与东盟贸易中的载体作用和支撑能力,全面强化与东盟制造业合作、服务国内消费市场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建设。

(三)推动集成,搭建流通组织平台

提升南宁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要素聚集功能,注重依托国内国际物流辐射网络,推动商贸流通渠道的平台化集成,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商贸流通组织平台。强化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推进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枢纽汇集,提升商贸流通创新性、集中化组织能力,优化国内国际要素流动和市场对接方式。推进传统贸易向商贸平台化、网络化转型,以流通组织平台拓展商贸和物流发展增量,提高面向东盟经贸合作的规模和质量。

(四)营造环境,培育特色枢纽经济

用好商贸物流枢纽要素聚集和融合发展条件,营造创新发展环境,推动南宁特色枢纽经济发展。加快围绕南宁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关联产业聚集,依托枢纽供应链组织能力,提升产业在更大空间范围的辐射范围,做大存量经济。拓展南宁物流枢纽经济区发展空间,推动现代物流、跨境电商、保税加工、贸易服务等产业落地,培育增量经济,打造枢纽经济区产业体系。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其他物流枢纽、枢纽经济区联动合作,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和供应链运作协同能力,打造沿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开放型通道经济发展轴带。

(卢越,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输所。兰捷、赖承略、江发将,南宁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