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2023-12-29 20:11:29高振华
幸福家庭 2023年20期
关键词:小马瀑布松鼠

高振华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主动创设多种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交流、合作、体验和感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情境的作用,并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地使用不同的策略与方法,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创设拟真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信息资源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并整合不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课《古诗二首》中的《望庐山瀑布》时,笔者借助了多媒体技术,创设拟真情境,向学生展示有关瀑布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瀑布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欣赏这些视频,并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以下为教学片段。

教师:“大家觉得视频中出现的瀑布和李白诗中描写的瀑布一样吗?”

学生:“一样。”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1:“李白诗中的瀑布与视频中的瀑布都很有气势。”

教师:“嗯,有道理,大家再读一读这首古诗,想一想李白是在哪里看到的瀑布。”

学生1:“庐山。”

教师:“大家想一想,李白眼中的瀑布从山顶上流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2:“老师,我觉得李白眼中的瀑布就和我们视频中看到的瀑布一样,流得很急、很快,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来,就像有三千尺一样。”

学生3:“老师,我觉得李白眼中的瀑布就是一条大河,还闪着银白色的光芒,很漂亮。”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参照视频中瀑布的样子,我们可以大概知道李白眼中和心目中瀑布的样子,那同学们知道李白是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瀑布的吗?”

学生4:“老师,我知道,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瀑布比作银河。”

由此可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拟真情境,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动态的学习中掌握新知,让学习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使课堂充满趣味性。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积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课《卖火柴的小姑娘》时,笔者创设了故事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下为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安徒生童话故事吗?”

学生:“看过。”

教师:“你们都看过哪些故事呢?”

学生:“《丑小鸭》《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还有其他的。”

教师:“看来大家都看过很多故事,今天安徒生又给大家带来新的故事了,大家竖起耳朵,来听一听故事吧。”

学生:“好的,老师,您快讲吧。”

教师:“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冰天雪地的夜晚,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赤着脚丫在街上行走,她来这里是为了卖火柴,但是一天下来,没有人愿意买她的火柴,也没有人愿意付給她一个硬币。大家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学生:“《卖火柴的小女孩》,这就是我们的课文。”

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口述故事内容,创设故事情境,能够带领学生顺利进入新课学习,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不同类型的问题情境运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展开探索,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在问题情境中,教师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各种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下为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纳米技术是什么吗?”

学生:“纳米技术是肉眼看不见的一门技术。”

教师:“我们肉眼为什么看不见纳米技术呢?”

学生:“因为纳米单位非常小,就像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一样。”

教师:“那我们研究纳米技术有什么用呢?”

学生:“纳米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和预防。”

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阅读课文,并思考‘我们身边有没有纳米技术?这一问题。”

由此可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问题,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四、创设表演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性格特点为基础,创设各种表演情境,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小马过河》时,笔者为学生创设了表演情境,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小马当时的感受,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笔者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老马、小马、老牛和松鼠,并让一名学生读旁白。以下是学生表演的片段。

第一幕:过河前。

老马:“小马,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

(旁白:小马连蹦带跳,别提有多开心了。)

小马:“妈妈,我愿意,我已经长大了。”

老马:“真是个乖孩子,那你帮我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可以吗?”

(旁白:小马开心地驮着口袋,飞快地向磨坊奔去,别提有多开心了,可是跑着跑着,一个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这下该怎么办呢?要是妈妈在我身边就可以问问她了。)

第二幕:老牛说河。

(旁白:正在小马手足无措的时候,忽然看见一头老牛在吃草,于是他嗒嗒嗒跑过去。)

小马:“牛伯伯,我想问一下,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

老牛:“水很浅,刚没过小腿,你能蹚过去。”

第三幕:松鼠劝阻。

(旁白:小马听了老牛的话,打算蹚过这条河。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松鼠拦住他。)

松鼠:“小马,你千万别过去,你会被淹死的!”

小马(一脸吃惊):“为什么呀?老牛伯伯说水不深。”

松鼠:“深得很哩!你可千万别过去,昨天我的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第四幕:亲自过河。

(旁白: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心想,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老马:“你怎么回来啦?”

小马(难为情):“一条河挡住了我的去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马:“那条河我知道,应该不是很深呀!”

小马:“是啊!牛伯伯也说水不深,但是松鼠说水很深,而且他的一个小伙伴还淹死了。”

老马:“河水是深还是浅都是别人说的,你自己想过吗?”

小马(低下头):“我还没想过。”

老马:“孩子,别人说的始终是别人说的,你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一试,始终不知道水是深还是浅。”

小马:“好的,妈妈。”

(旁白:小马跑到河边,刚要过河,松鼠大叫起来。)

松鼠:“小马,你不能过去呀,你不要命啦!”

小馬:“我要自己试试。”

(旁白:小马顺利过了河,原来,河水真的没有牛伯伯说得那样浅,也没有像松鼠说得那样深。)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创设表演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甘肃省清水县西关小学)

猜你喜欢
小马瀑布松鼠
瀑布之下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骄傲的小马
快乐语文(2019年15期)2019-08-27 01:14:10
小松鼠
瀑布
松鼠
松鼠
松鼠
小马快快跑
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