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翊铭 沈朱逸 宋佳婧 张金荣
学前融合教育旨在保障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学前融合教育效果显著,但由于幼儿园融合教育实施质量参差不齐,新的问题逐渐显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推进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为学前融合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幼儿园、家庭两方面探究现阶段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困境,并以家园共育为主要手段提出解决对策,以期突破学前融合教育发展困境,保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一、我国学前融合教育发展困境
(一)幼儿园层面
1.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当前,我国学前融合教育师资的培养体系尚未健全,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对融合教育有一定了解,但对特殊儿童的认识不足,对融合教育实践的了解也较少。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普通幼儿园教师以本、专科学历为主,且有部分教师非学前教育专业,具备特殊教育能力的教师较少。同时,由于学前融合教育在国内实施年限较短,部分教师的融合教育知识相对浅薄。不同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接纳度也有所不同。部分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接纳度较低,认为只有特教机构才能为特殊儿童提供教育。大多数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接纳度较高,但仍需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以满足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
目前,部分教师在思想认识和行为实践上存在偏差,对专业问题的理解容易先入为主,融合教育素养有待提升。此外,幼儿园教师是否了解相关理念、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具备与特殊儿童接触的经历等,都会影响学前融合教育的质量。因此,解决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迫在眉睫。
2.学前融合教育环境不完善。学前融合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其需要整合多方资源,既需要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的辅助,又需要特殊教育教师、融合教育教师、康复治疗师等各方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的支持。但目前,部分幼儿园内无障碍设施不足,大多幼儿园创设学前融合教育环境主要是在原有建筑上附加设施,其教育环境并没有达到学前融合教育所要求的无障碍环境的标准,无法很好地支持学前融合教育的开展。
3.学前融合教育专业支持不足。当前,各地学前融合教育的实施尚处于探索阶段,容易出现专业支持不足的问题。由于缺乏相关培训和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的经验,融合班教师的教学压力较大。同时,普通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差异,这使得两类教师在合作方面存在困难,再加上缺乏专业团队的协助,导致特殊儿童的需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大大削弱了学前融合教育的效果。
一般而言,学前融合教育的专业支持主要体现在教师的配置中。当前,部分幼儿园缺少特殊教育教师及拥有特殊教育能力的教师,同时由于特殊儿童数量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容易忽视特殊儿童,无法确保他们得到足够的教育支持,从而使得学前融合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幼儿园对教师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支持度也会影响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态度。有研究指出,组织支持感对幼儿园教师的学前融合教育态度有正向作用,当其受到更多特殊教育方面的专业支持时,其实施学前融合教育压力会随之降低,容易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践中,由于部分幼儿园学前融合教育理念宣传不足、制定的规章制度忽视学前融合教育、专业康复教室和资源教室较少,使得学前融合教育理念难以落到实处。
(二)家庭层面
融合教育不仅需要包容平等的教育环境,还需要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当前,部分家长的思想观念有待进步,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接纳度不高,这会阻碍特殊教育的发展,影响学前融合教育的开展。
有研究表明,普通儿童家长对特殊兒童的接纳态度与其同特殊儿童的接触频率呈正相关,即普通儿童家长与特殊儿童的接触频率越高,对特殊儿童的认识越深,就越能接纳特殊儿童。但部分家长缺少接触特殊儿童的机会,对特殊儿童和学前融合教育的认识不足,因而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接纳度不高。
部分家长对学前融合教育的了解程度较低,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概念和实施内容的认识不够清晰,认为学前融合教育会影响普通儿童的发展,其只帮助特殊儿童因而对特殊儿童和学前融合教育的接纳度较低。
学前融合教育的推进与家长的接受程度密切相关。家长处在不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认知也不尽相同,这使得家长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从而使得学前融合教育在幼儿园的实施面临一定的困难。部分普通儿童的家长认为,学前融合教育不仅有助于特殊儿童的发展,还对普通儿童的成长有帮助,因而对学前融合教育持较高的接受程度。然而,也有一部分家长对学前融合教育缺乏科学认知,持消极态度。
二、家园共育视域下推动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策略
(一)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专业支持
为保证学前融合教育实施质量,幼儿园教师需要提升专业素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学观,有策略地应对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各类突发状况。
为了满足学前融合教育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幼儿园可以构建学前融合教育专业发展联动机制,邀请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整合有效教育资源,分享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幼儿园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特殊教育技能培训,加强教师对特殊教育技能与知识的学习,帮助教师掌握基本的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策略。同时,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教研,共同分析特殊儿童干预案例,给不同障碍类别的幼儿设置有针对性的课程,为融合班教师提供更多课程参考和多样化的
选择。
幼儿园应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明确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目标,准确把握学前融合教育相关理念。幼儿园还应将教师参与学前融合教育培训的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帮助教师协调日常工作与培训之间的冲突,确保教师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并努力提高培训质量,以提高教师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另外,幼儿园应着力于创设适宜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的无障碍环境,如配备资源教室、建设无障碍通道等,努力营造包容关爱的教育氛围,打造安全平和的心理环境,教导普通儿童关爱特殊儿童,鼓励普通儿童为特殊儿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在助人中收获快乐。
(二)普及学前融合教育知识,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幼儿园应做好特殊儿童和学前融合教育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帮助特殊儿童家长全面了解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及时感知特殊儿童在接受学前融合教育后的变化。同时,幼儿园应加强与特殊家庭在线上和线下的交流,帮助特殊家庭解决在培养特殊儿童方面的各类问题。
在线上,幼儿园可以通过直播连线专家、开展教育论坛等方式,鼓励特殊儿童家长说出自己的故事,分享家庭养育经历,帮助特殊儿童家长排解压力、解答疑惑。在线下,幼儿园可以组织家长沙龙,重视面对面沟通,耐心倾听特殊儿童家长的教育需求,着力解决特殊儿童在幼儿园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必要时,幼儿园可以通过专业渠道为特殊儿童家长提供帮助,给予特殊家庭更多的支持。
融合教育的落地不仅需要专业人员的引导、特殊家庭的配合,还需要社会的包容及普通儿童家长的理解。因此,幼儿园要加大对学前融合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普通家庭对学前融合教育的包容度、关注度和参与度。幼儿园还要与普通儿童家长多沟通和交流,深化他们对特殊儿童及学前融合教育的认识,让普通儿童及其家长能够接纳、支持特殊儿童,为特殊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其融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三)推进家园联动,增强学前融合教育效果
幼儿园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学前融合教育家园共育组织机制,明确家园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合作方式,为家园合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幼儿园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论坛,同时构建双方共同参与评估的家园合作督导评价机制,加强对家园合作过程及内容的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促進学前融合教育家园合作的发展。幼儿园还可以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特殊儿童家长体验幼儿园一日生活,让他们了解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并通过观摩、参与专业的教学活动,提高对幼儿园的信赖度,从而更好地与幼儿园合作。
此外,幼儿园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营造良好的亲子互动氛围,并向特殊儿童家长推荐适合特殊儿童的亲子游戏,提供针对性陪伴案例,以提高特殊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增强家庭教育效果。幼儿园也可以构建学前融合教育家园共育信息化平台,与家长分享融合教育资源,记录家园沟通实施情况,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以确保家园合作各主体间沟通的全面、及时和高效,增强沟通效果和家园合作效果。
结语
本文从家园共育视角出发,总结了学前融合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并从三个维度提出相关对策,希望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教育,让人们对特殊儿童和学前融合教育有更准确、科学的认识,拓展学前融合教育的教学途径,推动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