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
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数学课程的难度会不断加大。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很多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答方法。只有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灵活运用解题方法与思路,教师应当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性
解题能力是学生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依托某些特定题型,采用合理的引导方式,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高效解决数学问题。其次,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科素养。学生在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应用知识,以合作或自主探究的方式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形成攻坚克难的品质。再次,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自信心,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最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探究基礎框架,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和科学探究奠定基础。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教学中的能力培养重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数学的本质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它是一门精确、严谨、逻辑性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具备一定的思维转换能力。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思维模式较为固定,当他们面临越来越有难度的题目时,往往很难及时转变思维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审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
比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小明的爷爷准备开垦一片荒地用于蔬菜种植,这片荒地是梯形的,应该如何合理计算种植面积?”针对这一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如三角板、直尺、正方体文具盒等,将其合理摆放组合成梯形,并思考梯形面积的变化与什么条件有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梯形裁剪和平移过程的动态变化,使学生直观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面积与梯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尝试计算普通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等的面积,并思考怎样计算问题情境中蔬菜种植地的面积,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
(二)融合多元化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小学生年龄尚小,思维能力较弱,缺少数形结合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很难完全理解题目的内涵。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音频、微课视频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提高学生把握不同题型的能力。
比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用百分比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学校图书馆原有2000册图书,今年年初增加了20%,请问现在共有多少册图书?”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一问题,利用线段图厘清数量关系并计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将线段图转换为数量关系,先计算出新增加的图书册数为400册,再将新增加的册数加上原有的册数,结果就是现有的总册数。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图像和题目之间的数量关系,提高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能力。提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心理能动状态的外部表现,学生主动提问则表明他们正在开动脑筋、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这也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没有任何自己的看法,就说明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方法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不断质疑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技巧及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有系统的认知,还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基于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解题技巧,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具体而言,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技巧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一)运用形象思维方法分析问题
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从具体形象的角度分析题目,并运用实物、图形、表格等具有实际形象的材料进行辅助,以体现解题过程的直观性,方便理解题目中蕴含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对题目进行深度思考,探寻问题的本质,进而解决问题。
(二)寻找合适的衡量标准
衡量标准是指教材或题目中经常提到的“单位1”,可以将其通俗理解为“一个单位”。在解答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应用题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如果学生没有找到合适的衡量标准,就容易出现错误理解题意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单位1”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不同的数量关系,快速理解题干内容,提高解题能力。
(三)借助画图的方式深入理解
画图是指将题目从文字形式转变为图形的形式,以更好地理解题意,提高解题正确率。如在解百分数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文中的逻辑关系以线段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更好地呈现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题意。
(四)寻找题干中的关键词,将题目简化
部分应用题的描述方法过于复杂,真正有用的信息隐藏在题目内容之后。对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对题干进行简化,将不必要的词汇删去,并提炼出其中的关键词。这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解题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发展数学思维。
(五)利用对应法,分析其中的题目关系
对应法是一种应用于不同数字几何之间的较为广泛的解题方法,其解题原理是精准找到应用题中存在的必然联系,并进行客观的等量对换,从而得到相对应的数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从毫无头绪的题目中快速找到有关联的对应内容,并且找出最核心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对不同内容的理解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采用更合理的方式,通过对比分析,正确解答。
(六)联系生活实际高效解题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例讲解题目,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家和学校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与同学分享,让学生对解题过程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七)善于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这足以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注意力放在让学生多提出问题上,以增强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有些学生不会主动提出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去提问。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教学生采用因果联想、类比法、逆向思维、转化法等进行提问,以加深学生对数学题目的理解。
结语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认识到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入解题技巧,让学生以更灵活的方式理解和掌握解題技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避免让学生为了解答题目而死记硬背。同时,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石湖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