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龄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中家庭的深度参与

2023-12-29 19:03宋晴晴
幸福家庭 2023年20期
关键词:听力绘本康复

宋晴晴

小龄听障儿童的听觉语言整合能力较弱,往往需要采取多种途径,才能够对小龄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起到一定的效果。当前,家长参与课堂教学配合语言康复的效果并不理想,家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从家庭深度参与的角度出发,探讨小龄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家庭深度参与语言康复的原因

家庭深度参与是指听障儿童的所有共同生活人,在家庭生活的范畴中全方面、深层次地参与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而不仅仅是指父母对校内教师课堂教学的配合。

首先,家庭是孩子最信任的场所,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氛围是温暖的,家庭环境是真实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里的家长不限于父母,因为部分父母在孩子出生以后选择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给其他亲人照顾。另外,部分年轻的父母在发现孩子患有听力障碍之后可能会选择逃避,將康复任务交给上一代的养育者,所以父母并不都是孩子的第一照料人。其次,家人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家庭幸福的孩子在社交、语言、学习中更有自信。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对小龄听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再次,小龄听障儿童在学校或者康复机构的时间不如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长,他们从学校或康复机构接收的语言信息较少,因此需要家长带着孩子感受不同的生活情境,帮助孩子积累语言经验,开阔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语言生活。最后,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必须掌握语言康复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康复课堂的教学,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更好地进行语言康复。

二、家庭深度参与的具体内容

(一)全面了解孩子的现有语言水平

听障儿童首先是儿童,其次才是听障儿童,他们遵循正常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语言发育也可以参照0~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特点。在婴幼儿言语发展的初期阶段(0~1岁):能够在哭叫时发声,辨别他人语音、语调和音色的变化,发出一连串近似词的音节,开始模仿别人的发音,出现第一个特定指代意义的单词。在婴幼儿言语发展的正式阶段(1~2岁):言语理解能力发展较快,言语表达能力发展较慢,出现语言沉默期,会用大量否定句,自我意识萌芽,具有一定的交往需求,但不主动。在基本掌握言语阶段(2~3岁):基本掌握多词句和简单句,出现句子的整合、接尾、重复现象,与人交往的意图明显加强,语言功能不断丰富。

教师和家长要了解普通儿童的发展规律,知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普通儿童大概处在什么样的语言水平,然后对照听障儿童的现有语言水平,了解其当前与普通儿童有多少差距。一般来说,家长可以通过学校、机构培训、网上论坛或相关书籍的学习,判断是否需要采取相关手段来提高孩子的语言水平,促进其语言发展。

(二)时刻保持小龄听障儿童的优听状态

小龄听障儿童由于年龄小,生活与学习呈现不规律性,很难凭借经验来判断他们的听力水平。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做听力检查,根据听力状态的变化,相应调整康复计划。例如,如果孩子的听力状态有所改善,应重新设定康复目标,以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相反,如果听力状态有所下降,则需要更多的康复支持和策略。

每天检查听障儿童助听设备的正常运转,定期保养、清洁助听设备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祖辈家长由于年龄大、自身文化水平受限或者精神压力大,记忆力逐渐变差,可能经常出现出门忘记给孩子佩戴助听器或是戴上了助听设备但是忘记开机的现象。另外,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对孩子的听力状态了如指掌,以保证孩子每天都处于优听状态。除了语言康复活动,家庭还应提供丰富的听觉刺激,如音乐、自然声音、日常对话等,这有助于听障儿童更好地发展声音感知能力。通过提供最佳的听力支持,家庭可以为听障儿童创设一个更有利于他们成长和融入社会的环境。

(三)家庭成员全员参与

照顾孩子并不仅是家庭中单独某个人的事情,也不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方的责任。孩子的语言康复离不开整个家庭的支持。如果仅仅是某个人或者某一方的参与,不仅会给参与方造成较大的压力,还会导致家庭矛盾的产生,使得家庭关系不和谐,影响家庭氛围和孩子的语言康复效果。在学校或康复机构中可以了解到,大部分孩子是由祖辈照顾的,家长们认为孩子在学校接受康复训练就足够了,忽略了孩子在家庭中的语言发展。比如,部分养育者在送孩子前往康复学校的路上一言不发,错过很多沟通、交流的机会。

三、营造多样的语言学习氛围

(一)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学习语言的机会

小龄听障儿童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仅仅依靠康复教师的努力,难以达到理想的语言康复效果,因此需要家庭的支持和家长的教导。要想促进小龄听障儿童的语言发展,家长就要创设多样的语言情境,真正发挥家庭深度参与的作用。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户外游戏、手工制作、体育比赛等,让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用语言表达自己,掌握词汇和语法知识。多样的语言情境有助于听障儿童更好地接收多样的语音和语言输入,提高他们的听觉分辨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学习语言的机会,可以将语言学习融入小龄听障儿童的日常生活,从而使语言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沟通工具。

例如,在开展语言主题教学活动“过马路”时,学习目标为“理解名词并正确表达名词,如红灯、绿灯、黄灯、斑马线等,能够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在生活中可以遵守交通规则”,小龄听障儿童的课堂专注力不足,坚持聆听的时间短,容易被课堂或者教室里其他的事物吸引,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生活中的情境更容易吸引小龄听障儿童,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红绿灯和斑马线,能够让孩子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去学习,促进他们的语言理解与表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输入词汇,也可以在亲子课时与家长交流,教授家长关于生活化教学的技能。家长带领孩子过马路、等待红绿灯时,可以告诉孩子:“宝宝,你看,那是红灯,红灯亮了,我们不能过马路。你看这些汽车也停下来了。汽车前面的就是斑马线,行人要走斑马线。”在语言输入后,家长可以提问孩子:“这是什么?这是红灯吗?红灯和绿灯之外还有一个灯叫什么?”通过变化不同的语言方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给孩子创造说的条件,培养孩子多说的好习惯

由于孩子的年龄小、有听力障碍,部分家长常常会觉得亏欠孩子,从而溺爱孩子,使得孩子形成骄纵、不服管的性格,他们想要的东西往往不需要语言表达,一伸手、一个眼神或者一声哭闹就有人递上来,明明可以尝试自己做的事情也不需要自己动手就有人主动帮忙。如果有家长要求孩子通过语言寻求帮助,其他家长还会进行反驳:“孩子那么可怜、那么小,他能说什么?他会说什么?”部分家长认为这是对孩子的补偿,是疼爱孩子的表现,但实际上这是对孩子的放纵与伤害。

家长必须意识到,孩子的听力障碍已经是不可逆的事实,作为孩子的照顾者和亲人,应该努力帮助孩子康复,尽量让孩子跟上普通孩子的脚步,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家长为听障儿童创造说的条件,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说话是语言能力的核心,通过说话,听障儿童可以练习发音、语音组合、句子结构等语言技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如果孩子想要吃糖果,家长应要求他们说出来,即使孩子不会糖果的发音或是说得不清楚,也可以要求他们说单个字“糖”,通过声音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家长要对孩子的表现给予准确的夸奖,如:“宝宝,我听到你的声音了。你说得真好!”这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潜力,让孩子爱上说话。

(三)坚持阅读绘本,进行绘本的亲子共探

绘本作为一种语言康复媒介,具有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绘本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故事,提供了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有助于听障儿童理解和学习语言。同时,绘本能够引发对话和互动,帮助儿童掌握语言技能。通过阅读绘本,孩子可以接触到各种词汇和语法知识,理解文本的含义。坚持阅读绘本可以帮助听障儿童丰富词汇量,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家庭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主要环境之一,对于听障儿童来说,家庭成员的参与尤为重要。家庭深度参与需要父母或其他照顾者积极参与孩子的康复过程,提供鼓励和指导。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挑选出适合阅读的绘本,并在每日固定的绘本阅读时间中坚持阅读,培养孩子对绘本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绘本阅读不是哪一个家长的任务,而是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共读绘本不仅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互动和联系,还可以增强家庭中的情感联系。通过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和讨论故事情节,孩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提高语言能力。

例如,爸爸可以与孩子共读绘本《我爸爸》,妈妈可以与孩子共读绘本《我妈妈》,逐句、逐段地朗读,并强调关键词汇。在完成绘本阅读后,家长可以提出一些相關的问题,“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你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过什么有趣的事吗?”孩子可以用手势、表情或者口头语言回答这些问题。这种亲子互动可以帮助孩子练习语言和交流技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理解。

结语

小龄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之路很漫长,因而不仅需要教师的帮助、孩子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家庭的大力支持。家庭深度参与对小龄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家庭的深度参与,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创设一个支持和爱护他们的家庭环境,为听障儿童的未来创造更多可能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听力绘本康复
绘本
绘本
绘本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