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萍
【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如何合理运用插图,实现知识传递和情感沟通。通过合理运用插图,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情感沟通。文章从合理运用插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插图运用的实践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插图;知识传递;情感沟通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22—0075—04
合理运用插图是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要、有效的手段。通过精心选择和使用插图,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理解能力,还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表达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合理运用插图非常必要。在此,笔者通过探究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合理运用插图进行知识传递和情感沟通的策略,以期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提供更多思路。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插图的重要价值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插图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精心挑选和运用插图,教师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而形象,能更好地传递知识、沟通情感,还能够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插图,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插图时,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教师讲解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更专注于所学的内容。比如在讲解古代文化时,教师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绘制古代建筑、服饰等插图,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古代文化知识特点,深入学习相关内容。
(二)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散学生思维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阶段。合理运用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中的人物形象、场景等元素,可以尝试描述故事情节,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举例来说,在讲解童话故事时,教师通过插图展示关键情节和角色形象,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提高表达能力。
(三)能夠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涵
合理运用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教师通过插图展现人物的思想、表情、动作等,可以使学生更加真实地了解到作者所要传达的知识内涵。
(四)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合理运用插图可以为教师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除了直接展示图片,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绘画、设计相关插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写景描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自然风景,用绘画或拍照等方式,将所见所感呈现出来,还可以利用插图解析故事情节、讲解诗歌意境等,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插图存在的问题
(一)插图与知识内容的契合度不高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部分教师一味追求插图的视觉效果,将其作为吸引学生眼球和活跃课堂氛围的手段。在选择插图时,过于关注插图的视觉效果,而忽略了插图内容与教学知识的关联性,也忽视了结合插图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插图往往只起到了装饰作用,并未真正发挥知识传递和情感沟通的作用。
(二)插图过于复杂或难以使学生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思维能力,而通过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思维能力。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使用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的插图,学生可能会因为插图过于复杂而感到困惑,从而无法准确理解知识点。
(三)插图应用缺乏对知识内涵的深入表达
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文关怀素养。然而,一些教师在使用插图时没有考虑插图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性,缺乏对知识内涵的深入表达,使学生很难产生共鸣,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插图应用缺乏灵活性和创造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一些教师在运用插图时,缺乏灵活性和创造力,通常在幻灯片中简单地展示插图,并没有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开展互动式教学。这种单向传递的模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深度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如此,一些教师在插图运用中存在程式化和雷同化的问题,使学生无法主动、有效地投入学习。
(五)忽视学生认知方式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认知方式和表达方式,在接受知识和进行情感沟通时,会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使用插图教学时,一些教师只是简单地将同样的插图展示给所有学生,这种做法无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部分学生不能较好地全面理解插图所传达的信息,从而出现知识盲点。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插图的实践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合理运用插图是促进知识传递和情感沟通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使用插图,可以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思考,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选择合适的插图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插图至关重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综合考虑知识内容与插图之间的匹配度、学生群体特点和学习差异、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1]。
1.考虑知识内容与插图之间的匹配度。教师在确定使用插图之前,应该清楚地了解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并根据具体情况选取相应的插图。举例来说,在讲解古代诗歌时,可以选择古代文人墨客的画作图片,展示当时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在讲解科技发展时,可以使用现代科技产品或实验图片,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考虑学生群体特点和学习差异。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对于图片表现形式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接受度。因此,在选择插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审美特点和认知水平,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抽象的插图。对小学生而言,色彩鲜艳、形象简洁、内容明确的插图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内容。
3.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选用选择插图,并配合其他教学手段,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则可以选择富有想象力和情感表达的插图;如果教学目标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则可以选择体现逻辑关系的插图。
(二)灵活运用插图形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选择插图,灵活运用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插图,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学生需求,巧妙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2]。
1.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插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叙事性文章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情景描述功能的图片。通过观察插图中的人物表情、场景布置等细节,引导学生推测人物心理活动和故事发展。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能够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内涵。
2.在朗诵诗歌、词赋等韵文时,选用具有意境或情感表达功能的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比如在教学《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展示夜晚月色明亮、孤舟在湖上荡漾的插图。通过观察插图场景,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
3.在进行文章分析或阅读策略指导时,运用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举例来说,在分析一篇记叙文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个时间轴图展示文章中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的时间线索。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和内在联系,提高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同时,通过使用图表呈现信息,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视觉感知和记忆效果,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
4.在写作指导中,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想象力。举例来说,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细节,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启发学生详细描述景物,在表达中体现独特的思考,不仅能够丰富文章内容,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写景作文的要领,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合理安排圖文方式
1.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挑选插图。插图应与课文内容相关,能够直观地表达文章中的情感、意境或事物形象等。同时,图片也应该具有清晰、美观、质量高的特点,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在使用插图和图片时,需要注意插图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合理布局图片与文字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起到突出重点、引导思考等作用。比如教师在讲解某个生活场景时,可以将相关插图放在对应的文字内容附近,配以简短的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3.在展示插图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将插图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全班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图片;也可以使用电子白板,在插图上进行标记和说明,以加深学生对图片的理解;还可以通过课堂展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图文的解读和讨论。
4.在运用插图和图片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的细节,从中获取相关信息。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关于人物形象特点、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图文内容深入思考和理解。
(四)高度关注插图内容与情感的联系
1.注重插图与学生情感的契合度。在选用插图的过程中,教师应考虑插图所呈现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情感需求之间的关联。比如在讲述关于友谊与团结的故事时,教师可以选择温馨、有故事性的插图,引起学生对相关情感的共鸣。
2.注重插图与文字信息之间的联系。当教师使用插图辅助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强化对文字信息的理解。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插图中的细节,思考、分析插图与文本之间的联系,从而强化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的理解[3]。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插图所表达的情感和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注重及时反馈和鼓励。当学生在观察、分析插图的过程中展现出积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点评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激发学生不断探索。
(五)积极参与插图制作
1.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插图制作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相关培训班、自主学习或与同事交流等方式,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提升自己的插图制作水平。这样,教师在插图选择和制作时,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各种绘画工具创作出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的插图。
2.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把握特点和要点,准确地通过插图将相关知识呈现出来。对此,在插图制作之前,教师应充分研究相关知识,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教材、参考其他优秀的插图作品或与学科老师交流等方式,获取更多的方法[4]。
3.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插图制作。在一些适合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提供创意或参与具体的插图制作。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在讲解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设计相应的插图;在讲解一首古诗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绘制插图展示诗歌意境。
总之,合理运用插图可以有效促进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知识传递和情感沟通。小学语文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插图,运用技巧和策略,评估插图效果,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激发情感共鸣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的插图运用能力,为学生营造更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朱秋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插图使用的优化[J].读与写,2015(07):24-26.
[2]陈芬.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教育论丛,2020(03):78-80.
[3]郑美玲.小学语文课堂中插图运用的实证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1):83-86.
[4]李明.插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基础教育,2019(12):51-54.
编辑:彭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