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阐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重要性及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6 Section B-2b“Hansel and Gretel”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等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深度挖掘文本的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带领学生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罗春芳(1990.03-),女,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第三初级中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阅读教学。
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形式。新课标指出,秉持在体验中學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
由此可见,英语学习活动观主要包括学习理解活动、应用实践活动和迁移创新活动。这三个层面的活动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循序渐进,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那么,该如何开展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呢?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6 Section B-2b “Hansel and Gretel”的教学为例,探究如何利用学习活动进行阅读教学,在活动中探讨语篇主题意义,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文本解读
本课所选的文本“Hansel and Gretel”是一个典型的西方童话故事,它讲述的是Hansel 和 Gretel这对兄妹被继母抛弃和残害,在森林中遇到女巫和糖果屋的历险故事。该故事既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又涉及女巫和历险等经典童话元素,深受学生喜欢。从文体和语言来看,该阅读文本是一则童话故事,但以戏剧场景和对话形式呈现,语言通俗易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分析人物形象,深度挖掘语篇内涵。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文本解读和对本班学情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按照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确定如下:
能够根据图片预测课文内容,梳理和概括故事的发展;
能够通过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能够对西方童话故事的“继母”形象进行恰当的评价,辩证分析西方童话故事对儿童的影响;
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续写故事的结尾。
以上教学目标按照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递进过程,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内容和语言出发,深入挖掘语篇的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理解类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是基于语篇的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它是学习的起点,为后面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可按照主题创设情境,设计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梳理和概括故事内容。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三个学习理解类活动。
1.感知与预测。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关于Hansel和Gretel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对课堂的注意。然后,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和讨论。
Q1: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y and the girl?
Q2: Whose house is it?
Q3: What is the house made of?
在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猜测Hansel 和Gretel是“husband and wife”的关系,有的学生认为是“friends”的关系,还有的学生认为是“brother and sister”的关系。对于Q2,有的学生猜测房子是Hansel 和 Gretel的,也有的学生猜测房子是别人的,他们只是过来做客。对于Q3,部分学生认为房子是糖果和石头做的,有些学生则认为是玛瑙和宝石做的。对此,教师不急于告知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测去阅读文章,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设计说明】利用图片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并通过观察图片和讨论,预测课文内容,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测和思考的习惯。
2.获取与梳理。获取与梳理是指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的活动,是学生建构新知识体系的主要环节。在本环节中,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仔细阅读,然后完成2c的练习,即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将标题与每个对话场景相匹配。
A. The children get lost.
B. The children wake up.
C. The children cannot find the pieces of bread.
D. Gretel learns about Hansel's plan.
E. The children surprise the parents.
F. Hansel has to change his plan.
G. The children learn that something bad is going to happen.
课文节选的故事共有七个场景,但每个场景的标题都缺失了,需要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根据人物的对话以及关键词提示,才能获取正确的标题,从而梳理出整个故事的发展顺序。
【设计说明】通过为故事的每个场景选取标题,引导学生注意标题关键词和内容的匹配,梳理出故事发展的正确顺序,从而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3.概括与整合。学生在梳理出故事的发展脉络后,还需要进一步概括与整合,才能把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再次阅读文章,然后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概括故事内容。
【设计说明】由于文章是用戏剧场景和对话的形式展示故事的发展,学生获取到的信息是碎片化的、不连续的。因此,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概括故事,把新建构的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同时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应用实践类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巩固新的知识结构,实现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内化,促进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1.描述与阐释。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对于Hansel and Gretel的故事内容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并形成了新的知识和结构。接下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糖果屋的图片,让学生代入Hansel 和 Gretel的角色,把自己置于情境角色中,然后描述他們看到的糖果屋是什么样子的以及看到糖果屋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之后,教师让部分学生阐释他们这样描述糖果屋的原因。
【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描述糖果屋的样子以及阐释这样描述的原因,引导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代入角色,深入文本,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经历,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
2.分析与判断。对于童话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性格进行分析和判断,是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学习人物品质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设置以下问题,引领学生根据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分析人物的性格,并对人物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判断。
Q1: What kind of person Hansel is?
Q2: What kind of person Hansel's father is?
Q3: What kind of person Hansel's stepmother is?
通过对故事中的人物对话,学生分析出Hansel是一个brave、 smart、calm的人,因为他用计谋阻止了继母对他们兄妹的杀害;而Hansel's father则是一个coward and selfish 的人,因为他没有自己的主见,过于听从妻子的话,连自己的孩子都保护不了。而Hansel's stepmother 则是一个bad、cold、 selfish、tricky 的人。
【设计说明】人物的形象和性格一般在故事中并不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作者的描述和人物的对话间接展现出来。因此,在学习语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人物的对话分析人物的性格和特征,并对人物的形象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个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
3.内化与运用。在分析完人物形象之后,教师进一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is story? Or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characters of the story? What should we do in our daily life?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人物性格和形象,把文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所思和所悟,并把人物的优秀品质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总结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怎么做,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并学会从故事中总结人生道理,实现文本的育人价值。
(三)迁移创新类学习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是英语学习活动中对学生能力的最高要求,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活动。这类活动的重点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因此,本课设计了以下两个迁移创新类活动。
1.批判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西方童话故事中“继母”的形象进行深入解读和评价“What's the image of stepmother in western fairy tales? Is it good or bad? Can you give more examples?”。
通过上面几个问题的启发,学生顿时联想到了西方童话故事中另两个典型的“坏继母”形象:白雪公主中的皇后和灰姑娘的后妈,对此,他们总结出了很多关于“继母”形象的形容词,例如:jealous(嫉妒)、 cold(冷漠)、 selfish(自私)、greedy(贪婪)、partial(偏心)、ungrateful(忘恩负义的)、crazy(疯狂的)等。
鉴于学生对“继母”几乎清一色的负面评价,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Q1: Do you think the bad image of stepmother is good or bad for the children who read them?
Q2: Is there good stepmother in real life?
这两个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对西方童话故事中“坏继母”的形象对儿童的影响进行深度思考和评价,了解西方童话故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辩证地思考现实生活中“继母”的形象,学会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设计说明】通过对“继母”这一典型形象进行评价和思考,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促使学生把书本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解决新的问题,并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想象与创造。由于书本对Hansel and Gretel 的故事只选取了一部分内容,且结尾刚好停顿在Hansel 和 Gretel遇见糖果屋之后,很多学生都迫切地想知道故事的后续发展,想知道故事中的old woman是好还是坏。对此,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重新续写该故事的结尾。续写结束后,请每个组的小组长到讲台分享本组所续写的故事内容。
学生续写的故事结尾非常精彩有趣,有的是happy ending,有的是bad ending。有的学生甚至说Hansel 和 Gretel看到的糖果屋实际是他们内心的投射,因为他们对于食物非常渴望,所以他们看到的是由蛋糕和糖果做成的房子,而不是金银珠宝做的房子。
【设计说明】通过续写故事结尾,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语言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在本课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迁移创新类活动,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创造力,深入挖掘童话故事的育人价值和文化内涵,促进了知识向能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高洪德.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与实践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8(4):1-6.
[3]鲁子问.英语教育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内涵和可能[J].英语教师,2016(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