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瑞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山西 晋中 030619)
随着移动互联网、网络新媒体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数字交互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产品的形态、传播渠道、内容创意、交互体验方式和个性化设计需求日益提升,在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与宣传展示方面,数字技术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数字技术能将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产品与互联网媒体产品进行有效融合,开发出符合现代社会和现代消费者审美品位的产品形态与传播形式,进而有效活化传统文化,获得大众的关注并重新进入大众生活中。
琉璃系低温铅釉陶的习称,是一种经“釉药”涂刷在高温下烧制而成的陶制品,常见于宫殿、陵寝、寺院、庙宇、宝塔等建筑。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琉璃在造型样式、装饰风格、工艺技术等方面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介休琉璃以独特的烧制技艺和文化传承获得了广泛关注,山西省介休市则享有“琉璃之乡”的美誉,是我国古代建筑琉璃的烧制中心,在隋唐甚至北魏时期已经开始琉璃烧造的历史,唐代寺庙建筑已经使用琉璃,明代达到鼎盛,对我国古建筑琉璃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2008年,介休琉璃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序号873,项目编号Ⅷ-90。
介休后土庙建筑群包括后土庙、真武庙、三官祠、三清观、娘娘庙、吕祖阁、关帝庙、土神庙8座庙宇,集殿、台、楼三位一体的全真道教重楼合体古建筑群。其中,后土庙现保存从明正德到清道光年间的琉璃建筑及琉璃制品,采用高等级规格建造且形态保存完整,被誉为“三晋琉璃艺术博物馆”。现今的后土庙为明正德十一年重修的格局,占地约9 000 m2,规模宏大且布局紧凑,中轴线上四进院落,殿堂阁楼10座,屋顶几乎都被琉璃覆盖,戏楼与后土大殿位于后院,戏楼左右配置钟鼓二楼,后土大殿主殿突起,两侧垛殿夹持,代表了清代山西琉璃工艺的最高水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介休琉璃艺术原构遗存以后土庙、城隍庙、张壁空王祠为代表,类型多样,题材广泛,资源丰富,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按照琉璃在建筑上的使用情况,现存琉璃构件类型主要包括吻兽(正吻、垂兽、套兽、戗兽)、脊刹、脊饰、搏风、嫔伽、匾、楹联、雀替、彩画、枓栱、碑等。另外,介休琉璃采用的不是定型化、规模化、批量生产的方式,而是单独创作、单独烧制,具有强烈的地方特征,内容取材上包含了绵山、汾河等地方景观。此外,介休琉璃采用矿物颜料,寿命很长,颜色稳定且注重色彩的搭配,多采用黄、绿、孔雀蓝,局部晕染,使造型更加准确、生动、传神[3]。
琉璃讲究的是在建筑上千百年都不会破损,所以材质要有强度,选料和按比例进行原料加工不容半点马虎;琉璃的塑形(包含粗型、精雕、细刻)最考验师傅的功力,是否传神都在方寸之间;素坯自然烘干后需要一个星期的入窑烧制,温度控制是关键;上釉再烧制需3天,每一道工序都很关键,稍有不慎,烧出来的东西就会有杂质。能代表介休琉璃艺术工艺水平的主要是介休后土文院与介休琉璃烧制技艺传承人刘开宝老师。
介休后土文院是山西省介休市委、市政府委托山西凯嘉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经管的非企业组织,位于后土庙西侧。后土文院以打造“国学后土、文化介休”的城市名片为目标,选择了以后土庙和张壁古堡为代表的琉璃建筑传统文化,逐步解决了琉璃烧纸技艺与釉料配方断层问题,最大限度地复原了古法琉璃造像艺术。在采用传统的配色和烧制方法的同时,力求融入现代设计,致力于琉璃文化元素的发掘和琉璃文创产品的研发创新,相关文创作品“琉璃文房四宝”“麒麟献瑞”“琉璃系列”获得过多个奖项。
传统琉璃烧制工艺生产不断萎缩,介休市现存的唯一一家还在烧制琉璃的作坊位于介休市洪山村。刘开宝老师仍然坚持在传统琉璃烧制技艺的岗位上,于2010年7月被晋中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2013年恢复了失传的孔雀蓝烧制技艺,2022年9月入选山西省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名单。他烧制的大型琉璃作品“四狮抬瓶”位于三贤广场,是现代介休琉璃烧制技艺的代表作,狮子高6.6 m,寓意世世太平。
琉璃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传承自然会受到阻碍。随着传统建筑形式衰微,琉璃需求逐渐减少,产业萎缩,人员流失,大多数琉璃制品为降低成本而采用化学原料,缺点是容易脱色、掉釉、保存时间短,且不及传统烧制工艺精美。琉璃烧制技艺这一传统工艺也面临着存续危机。琉璃文化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积累创造而成并世代流传下来的灿烂成果之一,蕴含着精湛的传统技艺、深厚的民族思维、独特的文化基因,是现今全球化、同质化时代缺失的部分,需要积极地传承与保护。
介休琉璃烧制工艺的制胎原料、矿物颜料成本较高且较为紧缺,传统的釉料磨具更是稀有,而且制胎、塑形、烧制、上釉再烧制的每一个工序在生产上都要求严格且工期漫长。实际上,琉璃烧制工艺的制作展示、讲解、传播均不太方便,而利用数字交互技术通过互联网对介休琉璃进行传播推广,对介休琉璃烧制工艺的发展和传承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后土庙琉璃交互展示产品开发主要包括三维数字美术资源创建、引擎交互展示设计、产品发布线上传播3个环节。
首先,对后土庙建筑、琉璃鸱吻构件、琉璃照壁等进行实地考察与测绘,将各构件的功能结构、尺寸标注与工艺特征通过手绘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制图展现出来;其次,根据CAD图纸,利用三维软件进行数字建模、材质创建、贴图制作,用于动态交互展示的数字模型需要同时考虑模型的精美程度与数据量,可以借用游戏交互设计的思路,采用中精度模型叠加高精度模型贴图的方式进行,而用于静态展示的小型模型或单独构件可以只专注于模型精美程度的展示。中精度模型可以采用3ds Max等三维软件进行制作,高精度模型可以采用ZBrush软件进行数字雕刻,或者采用Blender软件同时进行模型的创建与雕刻。
Unity或Unreal引擎可用于动画、电影、游戏、产品制造、建筑工程施工、教育等领域,利用引擎技术进行交互展示设计与制作,可以实现全建筑场景交互漫游功能,历史典故、文化内涵、工艺流程、互动天气、地图导航等图文与音视频信息交互展示等功能,且可以在移动端、个人电脑(PC)、主机等全媒体终端进行推广。利用VR技术与设备还可以进行沉浸式漫游体验,开发时使用XDreamer中文交互编辑器,可以进一步降低交互设计的技术门槛与成本,提高项目开发效率。
三维数字化可以将介休后土庙原貌通过网络进行推广传播,打破时空的限制,让更多人领略介休琉璃艺术的魅力,将介休琉璃的名片推广给大众,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群体。实体建筑文物可以让大众领略历史的厚重感,形成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而虚拟化的数字场景使宣传展示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实体与虚拟、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带来更多关注与互动。例如在虚拟场景中,可以展示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的景色,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景色和人文情境,在白天感受灯火绽放的夜景,同时将虚拟场景作为实验体,研究开发现实中的发展路线,在保护历史文物的同时,为观众提供更多的体验感。
互联网数字化传播的目的是带动实地旅游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现实载体,非遗小镇是以一种或多种特色非遗资源为依托,在特定空间环境形成的具有产业、城镇、人力、文化等功能融合特征的新型城镇形态。文创兴镇从根本上摆脱了原先依靠物质经济推动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以文化及其活态传承和创新利用为核心。厚重的文化积淀、完整的历史建筑留存、丰富的旅游资源再结合繁荣的文创经济,介休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琉璃文化资源可以进行持续开发,全力打造“琉璃艺术之乡”。
琉璃文创产品设计可以通过摄影记录、建筑结构分析、图案纹样采集、元素提取、文化挖掘的方式进行取材与创意设计,再进行器皿、摆件、饰品、动漫形象、吉祥物、周边产品等类型的文创产品设计,目标是将传统技艺变成可供现代人消费的潮流产品,让技艺保留传统内核的同时也被大众市场接受。同时,琉璃文创产品在保留传统工艺与加入现代设计的基础上引进数字化辅助设计,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增加研创活性,实现定制化服务,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与制造成本,有效规避风险。
琉璃文创产品开发市场以中小型设计团队、设计院校、媒体工作者、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爱好者为主。设计师可以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AⅠGC)技术,例如Mid 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模型。文生图(txt2img)功能可以通过简单的文字描述生成需要的图片,效率较高,可以通过学习调节Prompt与Negative Prompt提示词参数设置不断修正生成图的质量。同时,Stable Diffusion可以通过图像训练适合自身需求的Dreambooth模型与Lora模型,加强设计内容的针对性,在较短时间内进行高质量的文创产品方案设计,降低设计成本。
将平面文创产品设计方案通过三维软件转化为立体模型进行3D打印,并利用翻模技术进行素坯的批量生产。以Blender为例,其提供建模、雕刻、UV贴图、材质、绑定、蒙皮、动画、粒子、渲染、音频处理、视频剪辑解决方案,具有开源免费、硬件要求低、体量小、安装简单、实时渲染、全流程融合、插件丰富、易学易用等特性,可以实现三维可视化,创作广播和电影级品质的视频。
将生产好的素坯进行烧制与上釉再烧制,用于琉璃文创产品的开发或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结合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可以在产品包装盒上印制识别图,通过手机或AR终端设备扫描时加载三维软件制作的音频、视频、虚拟模型等数字信息,提高文创产品或工艺品的附加价值。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涵养着居住于此的人,铸造了城市特有的人文风骨和精神特质,进而人们有了深入骨髓的自信,并默默润泽着城市,不断从介休本土丰富的琉璃建筑遗存中挖掘更加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进行线上介休琉璃烧制工艺推广与线下琉璃文创产品开发,实现古代技艺与现代艺术的契合。开放、有序、积极的市场可为本土特色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新的活力,这样的双向奔赴,让城市更鲜活、更美好,进而更有向心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