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尽也。从仌从夂。夂,古文终字。
—《说文解字》
前世今生
解字汉字密码“冬”
一年四季的最后一季,农历十月至十二月。《尚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孔传》(针对《尚书》的注疏语释,也称《尚书孔氏传》):“日短,~至之日。昴,白虎之中星,亦以七星并见,以正~之三节。”郭沫若《东风吟》:“岭南~令如初夏,丛菊常开四季花。”
冬月,阴历十一月的俗称。明杨慎《南诏野史·滇南月节词·调寄渔家傲》:“~月滇南云护野,曹溪寺里梅开也,绿萼黄须香趁马。”
最后,终了。后作“终”。东汉刘熙《释名·释天》:“~,终也,物终成也。”
象声词。敲鼓或敲门等声音。也作“鼕”。唐白居易《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因以此寄》:“觉来未及说,叩门声~~。”
姓。《十六国春秋·前燕录》:“慕容皝左司马~寿。”
(来源: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汉语大字典》,有改动)
说文
典故识古人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在寒冷的冬天抱着冰块,在炎热的夏天靠近火堆,做出如此反常的行为,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刻意以此磨炼意志。
春秋时期,吴国与越国常年交战。吴王夫差任用伍子胥大败越军,越王勾践被迫称臣求和,割让领土,本人更是入吴三年,为夫差喂马牵马,最终才得以归国。为了不忘复国使命,勾践奋发图强,眼睛累了就用苦菜刺激自己、停止休息,脚冷了就用冷水泡脚来使自己清醒,冬天抱冰,夏天握火,卧薪尝胆,为群臣作表率。但他面对夫差时依然装作恭敬的样子,主动进贡宝物美人,使其日渐骄奢淫逸、不思进取。夫差甚至主动归还了大部分越国领土,越国国力大增,最终灭亡吴国。
城破兵败、领土被占,这对越国来说无疑是严冬,但严冬并非终结,万物复苏的春天总会到来。勾践没有被复仇冲昏头脑,忍辱负重,始终在严冬中坚守希望,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描笔
共绘九九消寒图
“数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从冬至逢壬日(即冬至后第一个带有“壬”的日子,一说从冬至算起)开始,每九天算一“九”,数到九个“九”,便“九尽桃花开”。
清朝道光皇帝曾御制“九九消寒图”,命臣子将“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这九个笔画皆为“九”的古文字,先“双钩”成空心字,每年冬季挂在室内,从头九第一天开始,每天填充一笔,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尽。
不妨翻翻字典,选出九个寓意吉祥的九笔字,与家人或朋友共绘一幅九九消寒图,每日描一笔,感受中国传统民俗之美。
结语
汉字里,“冬”“终”同源,但“冬”绝不是定格或终结。所谓“秋收冬藏”,人们在冬天储备是为了迎接和煦的春风,正如苦心人多年饮冰枕雪,正是为了在未来“三千越甲可吞吴”。四季有轮转,人生也有起伏,逆境只是一时,待寒意消退后,自有明媚的春光昭示新一年的
到来。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