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未出时,全世界都像一个梦,唯有月亮是真实的;太阳出来后,全世界都真实了,唯有月亮像一个梦。
导读
2010年年末,中国当代作家李娟跟随哈萨克族牧民居麻一家深入新疆阿勒泰地区沙漠深处的冬牧场生活了三个多月,度过了一段逐水草而居的荒野生活,写下了一部长篇纪实散文《冬牧场》。她以清新自然的文风呈现出少数民族牧民原生态、纯天然的生活气息,寄予了对荒野牧人、对自然生命的刻骨柔情。本期“名著赏析”带领我们走进冬牧场世界,聆听荒野中的生命牧歌。
关于李娟,人们说
李娟的散文有一种乐观豁达的游牧精神。她的文字独具性灵,透明而慧黠,边疆生活在她的笔下充满跳荡的生机和诗意。
——“鲁迅文学奖”授奖词
只有像李娟这样不是作家的山野女孩,做着裁缝、卖着小百货,怀着对生存本能的感激与新奇,一个人面对整个的山野草原,才能写出自己不一样的天才般的鲜活文字。
——新疆作家刘亮程
品读文本,感悟荒野中的生命和情感
“传说中最好的牧场是这样的:那里‘奶水像河一样流淌,云雀在绵羊身上筑巢孵卵’——充分的和平与丰饶。而现实中更多的却是荒凉和贫瘠,寂寞和无助。”不同于人们印象中水草丰美、辽阔自由的草原,冬牧场更多的是恶劣的天气、荒凉的土地以及寂静单调的生活。在这里,牧人与牛羊的命运紧密纠缠。
冬牧场·荒野主人
牧民是冬牧场生活的主角,他们传承和坚守着以放牧为生的文化传统。在文中,李娟用纯朴、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牧民的日常生活,刻画了居麻、加玛等形象鲜明的牧民形象。在举目无边的荒野里,艰苦的自然环境和艰辛忙碌的生活并没有磨灭他们的热情,反之,人性的真善美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放大。
居麻:广大普通牧民的缩影
居麻是这个牧民家庭的支柱与核心,他身上既有着普通人的缺点,又有着人性的闪光点。
/原文片段/居麻是远近出了名的酒鬼兼赖皮鬼。……这家伙除喝酒和耍赖之外,还是值得钦佩和尊敬的。他做事踏实仔细,为人机智风趣。大家都乐于同他相处。在人群里,只要他一开口,所有人都立刻闭了嘴专注于他一人。而这家伙也极乐于表达,一吹起牛来,总能超常发挥,妙语连珠。……这使他在牧人间很有某种威信。
加玛:新一代牧羊女的缩影
在牧场上,像加玛这样中途辍学投入工作的牧羊女有很多,但加玛和她们又不一样。
/原文片段/其实加玛远比一般的同龄姑娘聪慧。如果能一直上学的话,也会非常优秀。加玛还告诉我,在阿克哈拉的“黑走马”宴会厅,年轻人聚会时,每人都会轮流站在麦克风前唱歌。其实那时她也非常想唱,却怎么也不敢,无论大家怎么怂恿都不敢。自卑又胆怯……想想看,一年到头,这个姑娘能够在人多的阿克哈拉停留的时间还不到半个月。其他的日子全是沙漠戈壁,森林草野,青春只与牛羊为伴……
虽然牧羊女多得是,但像加玛这样进冬窝子放羊的年轻姑娘太少见了。
冬牧场·羊的冬天
除了牧民,牛羊牲畜是冬牧场生活的另一主角。“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民们顺应自然规律孕育羊群,像对待亲人一样照料它们,在李娟的笔下,动物与人一样有感情、有尊严。
/原文片段/对我这个外人来说,羊的生命多么微弱痛苦。羊的灾难那么多:长途跋涉,寒冷,饥饿,病痛……但千百年来,羊还是生存了下来。我们看到的情景大多是羊群充满希望地经过大地。就不说那些痛苦了——那是生命的必经之途吧。
况且羊的命运又如此圆满地嵌合在眼前的自然中——羊多像植物!在春天里生发,夏天里繁茂,在秋天留下种子,又以整个冬天收藏着这枚种子,孕育、等待……赶着羊群走在荒野里,想到它们大多数都有孕在身,想到这些都是平静充实的母亲,便觉得这个冬天真是意义深远。
(原文来源:新星出版社《冬牧场》)
冬牧场
体验官
假如邀请你做一名“冬牧场体验官”,要求收集冬日牧场独有的生活印记,并写下你的交换体验,你会怎样表达?
提示:
冬牧场生活印记:冬窝子、背雪、冬宰、奶茶、羊粪等。
交换体验:想象自己与作者互换身份,去体验冬牧场生活,像作者一样真实地深入生活,发现美好。
结语
《冬牧场》不仅仅是对新疆哈萨克族牧民生活的记录,更有对现实和生命的思考。在后记中,李娟写到该书的创作起因是她参与了《人民文学》杂志的非虚构写作计划,而这一写作计划旨在“要求作家‘行动’和‘在场’地介入事件,以非虚构的方式和体裁深度、真实地展现新时代中国人丰富多样的生活”。这样的脚踏实地与亲身体验让这部作品充满了返璞归真的气质,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李娟的可爱与率真、活泼与幽默以及不动声色的深沉与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