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青春热血,时代先声

2023-12-27 00:00:00念一
现代阅读 2023年23期

迎着冬日冷冽的寒风,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汇聚街头,他们高举标语,呐喊着:反对“华北自治”;高呼着:打倒卖国贼!那铿锵有力的呼唤,仿佛阵阵春雷,响彻华北阴霾的天空。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号召下,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游行,声讨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野心,揭露国民党当局的卖国行径。全国各地学生群起响应,声援北平学生,组织爱国运动,抗日救亡的怒潮涌向全国。

华北事变

1935年,在中共中央率领红军北上到达陕甘地区前后,日本侵略者利用国民党统治者的不抵抗政策,开始大规模越过长城南下,企图直接控制华北。

秦土协定、何梅协定

5月至7月,日本侵略者密谋策划在天津和张北等地制造事端,并以武力相威胁,先后迫使南京国民政府接受达成了“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把包括平津在内的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奉送给日本。

《八一宣言》发表

7月25日,共产国际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建立反法西斯人民统一战线。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

策动“华北自治”

10月,日本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以关东军代表的名义向国民党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兼平津卫戍司令宋哲元提出要求:通电设立华北自治政府,将南京任命的华北官员一概罢免, 策动所谓“华北自治”。

扶植汉奸“自治”

11月下旬,日本扶植汉奸殷汝耕在河北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后改称“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控制冀东22个县。国民党当局计划于12月在北平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开始实行“华北特殊化”。

华北事变使平津上空乌云密布,整个华北危在旦夕。

(来源: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改动)

无论各党派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和利害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应该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八一宣言》

华北之大 ,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935年 12月9日,北平学生高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到新华门向北平当局请愿。由于请愿没有结果,他们把请愿改为示威游行。当游行队伍走到王府井大街时,人数增加到三千余人。军警突然用水龙向学生喷射,并挥舞皮鞭、枪柄、棍棒从两侧袭击学生。当天,有三十多名学生被捕,数百人受伤。

10日,北平各校学生举行全市总罢课。16日,在天桥举行市民大会,反对“华北自治”,与会三万余人。到12月下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生联合会组织平津南下扩大宣传团,到河北农村进行抗日宣传,开始踏上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来源: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改动)

全国各地的声援活动

坐标:上海

上海大学生积极声援北平“一二·九”运动。12月12日,复旦大学全体学生发出二通电,一致北平各大、中学学生会;一致全国各界人士,电文指出:“华北为我国文化中心,存亡安危,关系全国。诸君不惜牺牲,以救国家之危亡……愿以绝大决心,为诸君后盾,誓死反对任何破坏国家统一之企图。”13日,同济、大夏、大同等大学学生为响应北平学生爱国运动发出通电,誓以热血同力量,共同完成救亡的工作。(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一二·九”以后上海救国会史料选辑》,有改动)

坐标:武汉

1935年12月10日,东北同胞在武汉《大光报》率先报道了北平“一二·九”运动的新闻消息。从北方吹来的这股抗日救亡劲风,吹散了武汉长期沉闷的政治空气,北平学生救亡图存的呐喊,引起了武汉学生的共鸣。12月20日清晨,武汉三镇各校学生纷纷走向街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怒吼声回荡在江城的上空。(来源: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共武汉地方历史简编(1919—1949)》,有改动)

坐标:广州

北平“一二·九”运动的消息传到广州后,中国青年抗日同盟、“突进社”联合马列主义行动团、反帝反封建反法西斯大同盟等进步学生组织以及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广州支部主要成员,在中共党员、中山大学教授何思敬的具体指导下,发动广州学生迅速响应,连续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的集会和示威游行。在“一二·九”运动中,广州学生冲破国民党当局的重重阻挠,掀起历时一个月的抗日民主运动,使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广州又重新复苏。(来源: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共广州地方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改动)

那些青春,从未被忘却

“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吞并华北进而独占中国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的妥协退让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一二·九”运动中,先进的知识青年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事业准备了一批骨干力量。(来源: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改动)

红色联动

“一二·九”,世界会记住

宣传抗日救亡的《大众生活》第一卷第六期封面照,记录了被阻拦在西直门外的清华、燕京等大学的学生就地召开群众大会,进行抗日宣传的情景。照片上的清华女学生陆璀手持话筒、正在激情演说,这是“一二·九”运动留下的史料中最为著名的照片之一。美国记者斯诺在报道中将陆璀与法国女英雄贞德相提并论,赞颂以她为代表的中国学生的革命精神。

请你寻找“一二·九”青年的光荣事迹及你所在地区关于“一二·九”运动的历史痕迹,制作一张红色纪念卡。